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胡小紅 通訊員 胡文淵 報道
「小鎮青年」,一群出身三四線城市及以下的縣城、鄉鎮,在老家生活工作或前往大城市及省會周邊城市打拚的青年,一群被打上「土裡土氣」「收入不高」「缺乏品味」等貶義標籤的青年,一群努力向下紮根向上拼搏卻不被理解的青年。就是這麼一群青年正通過自身行動證明「小鎮青年」是有信仰、有情懷、有理想、有毅力的。
龔鑫,張家界市永定區王家坪鎮湖田埡社區人,現為永定區合作橋鄉人民政府的一名基層幹部。2015年他自張家界的「大山裡」邁出,只身前往長沙湖南師範大學學習,2022年研究生畢業後又從生活7年的長沙再回到家鄉的「大山裡」去,舍掉企業研髮帶來的高薪,懷揣著青年熱血和故土情結回到了這一片生他養他的土地。「我從山裡來,最後也要回到山裡去,我的根在這裡,我終是要回來尋我的根」,當問起為何會選擇回張家界時,他總是滿臉輕鬆卻又堅定的這樣說到。
「上雪山、下火海、戰疫情」,做好貼近村民、心繫群眾的「老鄉」
2022年8月,龔鑫背著行囊來到合作橋鄉,開始了他的基層工作之旅。不巧,剛報道的他便迎來了罕見的夏秋冬三級連旱,風景秀麗的大山更是只需要一顆火星便能「燥起來」,卸下行囊扛上滅火拖把,他毅然決然沖在防火滅火第一線,把老鄉的財產安全抗在肩上。2022年10月,張家界市疫情迎來小暴發,全城處於靜默期,為做好返鄉及離張人員的服務保障工作,守卡口、做核酸、送物資、保出行,龔鑫成為了疫情防控隊伍中最不起眼卻又亮眼的小角色,在新冠肆虐的時期,他戰勝了病毒更戰勝了自己。轉眼間來到2024年1月,一夜之間合作橋鄉成為冰雪世界,路上的積雪讓提前一天返崗的他停滯在路上,車停人不停,他果斷加入抗災隊伍,設警示標誌、推滯留車輛、鏟路上積雪、抗融雪粗鹽,他用雙手保老鄉出行平安,用行動祝老鄉新春快樂。
「在來到基層工作的一年多里,既坎坷又充實。小時候下大雪回家走了一天的山,現在的我既是為老鄉也是為小時候的自己。」回想工作經歷,龔鑫發出這樣的感嘆。「老鄉」的安全永遠是基層工作的底線,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永遠是基層工作的重點。
「調研莓茶產業,研學茶園文化」,做好產業發展、文化宣傳的「老鄉」
身為選調生的龔鑫,工作的第一站便來到合作橋鄉王家灣村,擔任副書記的他在了解到莓茶產業作為村集體經濟發展的主要產業後,多次深入到田間地頭,從了解莓茶、學習莓茶開始,再到宣傳莓茶、促銷莓茶。通過拍攝短視頻、微信推廣等方式讓更多人了解到王家灣村、王家灣莓茶,「莓茶」小哥形象深入人心。在龔鑫任職期間,王家灣新建張家山莓茶基地,莓茶加工廠正式投入運營,2023年莓茶基地收益共計540087.2元,實現了村集體經濟的成倍增長,王家灣村初步形成三產融合的發展雛形。
龔鑫說:「做生意我沒經驗,種莓茶我更不專業,但只要有利於王家灣村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方面,需要我,我就在。」一句「我就在」體現著他對這片土地的熱愛,也體現對自己家鄉經濟發展的期望。
「守紀守律、守己守心」,做好遵守紀律,廉潔奉公的「老鄉」
從事基層工作既要「守崗」,更要「守紀」,龔鑫始終堅持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工作上,都要做到嚴格自律。2022年合作橋鄉被張家界市巡察辦提級巡察,對接巡察整改工作成為了他入職後第一項本職工作,巡察是一把刀刃向內的利劍,正因為這把利劍,龔鑫始終保持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警覺意識,始終心存敬畏、行有所止,嚴格落實日常考勤、請假銷假、請示報告等制度。每逢周日總是能看到一道身影騎著電驢孤獨行駛在大山與落日之間,這正是他為提前返崗留在時空里的一道剪影。
「我負責機關幹部考勤,我不能保證我在當天比所有幹部來得早,但我可以做到比所有幹部提前一天返崗,提前掛上籤到冊。」每當有人詫異龔鑫為何周日就來上班時,他的回答就是這樣。不為其他,就為內心,在其位謀其職,只是普通的基層幹部,也要做到守崗、守紀、守心。他在落霞下的身影彰顯著當代年輕幹部的工作作風,他用自己行動表達著年輕幹部矢志不渝堅守的初心。
龔鑫用實際行動闡述著「鄉鎮青年」的定義,從「大山裡」來,再到「大山裡」去,講述著他的故事,也講述著無數基層年輕幹部的故事,對這片大山付出,他無怨無悔,所有基層幹部也無怨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