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不時有專家學者發表言論,試圖讓百姓閉嘴,還試圖通過立法懲戒那些敢於發言的個人或機構,專家學者不研究解決百姓問題,專門解決提出問題的百姓,這是一個極為不好的現象和趨勢。
據新京報訊(記者秦勝南)報道3月1日,全國ZX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北京工商大學教授孫寶國表示今年繼續圍繞食品安全建言獻策,對於食品安全謠言屢禁不止問題,他建議加大對謠言的清理整治力度,探索建立多部門協同的謠言治理體系。
今年全國兩會,孫寶國帶來「關於強化食品安全謠言整治力度,塑造風清氣正輿論環境的提案」。
他列舉了以下幾個例子:
1.近年來一些頑固謠言如「世界衛生組織發布十大垃圾食品名單」「速食麵24小時不消化」「喝牛奶致癌」「食品添加劑有害」屢禁不止
2.預製菜備受爭議,一些錯誤的、以偏概全的言論也導致人們不能正確認識。預製菜產業化是社會快節奏發展、多樣化消費、鄉村振興和食品產業發展的必然要求,2023年中央1號文件提出「培育發展預製菜產業」恰逢其時。
3.孫寶國認為,從國家層面梳理、發布食品安全與健康領域的頑固謠言清單;鼓勵高校、科研機構、科技社團等發揮食品領域科學家的重要作用,以科技界共識的方式對謠言內容進行科學、全面的解讀。
4.加大對不實信息、謠言的清理整治力度。開展食品安全謠言專項整治行動,對傳播內容進行嚴格的科學把關。對於一些長期散布不實信息、謠言的機構及個人加大監管、懲罰力度;應探索建立多部門協同的謠言治理體系。明確食品安全謠言治理的目標職責、責任單位和工作機制,儘快塑造風清氣正的食品安全輿論環境。
從這位專家的言論不難看出,他們對百姓提出來的食品安全問題漠不關心,沒有正面回應。對食品添加劑的危害避而不談,卻對推行預製菜興趣十足,對社會上一些言論深惡痛絕。
隨著社會的發展,中國人的身體不是越來越健康了,而且越來越不健康了,那些從事食品安全的專家和學者就沒有一點責任嗎?他們不是應該指導食品行業,為全國人民提供更加健康、更加營養、更加合理的食品嗎?
即使網路有些言論不是像專家分析的那麼透徹,這個試驗沒問題,那個試驗沒問題,但是隨便一個小吃就是十幾種工業製造的食品添加劑,這些專家沒有看見嗎?而且有很多還是孩子們成天抱著吃的,專家眼睛失明了嗎?這些網路言論讓百姓少吃垃圾食品,不是做善事嗎?
曾仕強教授說過,科技是撒旦,這些專家天天研究食品添加劑,天天推廣添加劑,食品行業才越來越差,還不讓百姓說話,是沒有道理的。
這些專家要多站在百姓的角度,國家的角度思考問題和發言,屁股坐歪了,腦袋就不能好好想事情。
無獨有偶,前幾日中國人民大學田宏傑教授近日提出"煽動仇恨情緒罪" 倡議,呼籲通過立法方式來制止煽動仇恨情緒的行為。
而有名的公知儲某,也讓百姓踏踏實實過日子,別關心國家大事,社會大事,別上網像上朝一樣。
就是上面這些公知、專家、學者的言論,算是看明白了。他們是想把這個社會變成他們的一言堂;變成他們牟利,百姓吃糠;他們呼風喚雨,百姓乾瞪眼的狀態。這樣他們就可以為所欲為,在自己主子那兒賺的盆滿缽滿。
但是,這是一個民智開化的時代,大多數老百姓都有明辨是非的能力,這種能力與專業知識關係不大,百姓主要通過看他們為誰著想,為誰辦事,為誰發聲,就基本能判斷是非了。
而這些專家、學者、公知跳出來指責百姓的不是,試圖通過權力來壓制民間的聲音,正說明百姓的監督有作用,對於百姓的監督他們如坐針氈。
所以,我們應該廣開言路,而不是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