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報:算民心「大賬」護家門口河道

2024年01月26日21:01:35 國際 8407
解放日報:算民心「大賬」護家門口河道 - 天天要聞



初冬的明媚陽光下,「蓋」上睡蓮葉「被子」的月亮河僅露出一半的水面,給一旁散步的居民帶來恰到好處的景觀效果。


和心滿意足的居民不同,鬆開物業小區項目經理馬建民有些發愁,因為蓮葉難以越冬將陸續枯死,不花大力氣清撈,水質將很快變差。河道兩岸裸露的斜坡也是他的心頭大患,多次降雨將泥沙帶入河中,相比今年年初剛清完淤時,水質退步明顯。馬建民坦言,辛苦一場,結果「保質期」一年還不到,很是迷茫、沮喪。

解放日報:算民心「大賬」護家門口河道 - 天天要聞

在上海,不少居民小區水體也有類似的境遇,專業技術和資金的缺乏,讓它們難以得到有效的管養。上海水務部門正試點「跨前一步」,為承擔管理責任的小區或單位提供技術和資金扶持,攜手讓老百姓「家門口」的河道長治久清。

「跨前一步」算「大賬」

指著松江區的河湖分布圖,松江區水務局局長陳龍說,松江區全部或部分在小區範圍內的水體共有225個,除了享受市、區兩級河湖養護專項補助資金的105個水體,其他120個水體由小區自管。

儘管它們中有一些是面寬小於3米的灌排溝渠或者面積小於1畝(約667平方米)的水體,看似管養難度不大,但調研發現,這些小區開發結束後由業委會或物業負責管理的水體實際情況不容樂觀,輕則綠化養護和補水不到位、整體面貌較差,重則長期失管,出現反覆黑臭、水體和岸線被侵佔等問題。

解放日報:算民心「大賬」護家門口河道 - 天天要聞

陳龍坦言,水務部門「跨前一步」並不容易,有反對聲音認為管養責任在業委會或物業,沒必要插手,但城市建設和治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增進民生福祉,要算的是民生工作是否做到人民心坎上這筆「大賬」,而不是計較「誰該管」,更不能以「不該我管」來迴避人民群眾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針對住宅小區內水體管養資金短缺的問題,松江區水務局、財政局、房管局已聯手啟動水體養護和資金補助辦法的制定。

根據目前的方案,對符合條件且長度不超過200米、200米至400米的水體,每年分別予以1萬元、2萬元的日常管理養護補助,其他長度的水體按每年5萬元/公里的標準進行補助。

解放日報:算民心「大賬」護家門口河道 - 天天要聞

站在綠洲華庭苑景觀河的三孔橋上,綠庭苑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姚佳嘉面露難色。「這條河2000多平方米,水裡有大量荷花和其他水生植物,按現有經費,物業保潔僅清除水面垃圾就已力不從心,和居民的期盼有較大差距,大家希望河水清澈、沒異味,每年荷花開得還要多彩多姿。」

聽說新政策已「在路上」,她表示,補助可以增強物業的積極性,除了水域保潔,還能花不少心思在水生植物的養護上,「破解了物業和業委會互相推諉的僵局」。

「水體醫生」上門調理

缺資金更缺技術,絕大多數業委會和物業面對複雜的水體問題時,常常有心無力。

「河道治理學問太深了,年初清淤後,我們放養的是草魚,結果把能凈化水質的水生植物都吃光了。」馬建民說,小區太需要水務部門的專業指導,向上級反映後,來自松江水務部門的「水體醫生」很快上門,給出了多種魚類和水生植物共生的組合方案。試點至今,月亮河的生物群落狀態穩定了下來。

奧林匹克花園的天鵝湖在「水體醫生」的「調理」下,也跳出了「反覆治、治反覆」的怪圈。

解放日報:算民心「大賬」護家門口河道 - 天天要聞

3300平方米的天鵝湖與外河不連通,每月至少用汽油泵和軟管引來外水補一次水,由於水動力不足的根本問題未解決,水質長期不理想,每次拖拉軟管過馬路還存在交通安全隱患。

松江區的「水體醫生」多次上門調研後,提出了徹底解決的方案:把「水池」變成真正的河流,通過鋪設引水管道、新建固定式泵站、設置高水位泄水孔,將外河新漕涇的河水引入濕地水塘進行過濾,再通過溝渠數次跌水增加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形成活水,流入天鵝湖。

經取樣檢測,改造後的天鵝湖水質始終穩定在Ⅳ類及以上,夏季藻類暴發的情況也得到了改善。曾經的碧波粼粼、鳥影婆娑又回來了,居民們喜笑顏開。



解放日報:算民心「大賬」護家門口河道 - 天天要聞


招募一批「民間河長」

水務部門在資金和技術上動腦筋的同時,不忘問計於民,在治水項目上充分考量吸納人民群眾的意見建議,以人民視角考慮問題,和人民群眾一起來謀劃推進。

解放日報:算民心「大賬」護家門口河道 - 天天要聞

松江市河地處松江老城核心區域。近期啟動的松江市河南埭路至松匯中路水環境專項整治工程中,有老一輩的居民提出自己小時候還能見到四腮鱸魚的身影,市河大倉橋至沈涇塘秀野橋一帶曾是它們的主要棲居地,為當地贏得「鱸鄉」美名,可現在很少有人知道這些了。


這激發了設計團隊的想像力,調整後的設計方案將四腮鱸魚作為重要的文化符號補充進來。

解放日報:算民心「大賬」護家門口河道 - 天天要聞

松江市河旁即將完工的「鱸鄉遺韻」濱水上曬太陽的李先生,正耐心地指著台階上的古詩詞,逐字念給孩子聽。「路過松江區中心醫院,發現這塊新開放的地方,感覺很新鮮,就來坐坐,沒想到這裡這麼有歷史文化底蘊。」李先生說。

解放日報:算民心「大賬」護家門口河道 - 天天要聞

水務部門表示,「鱸鄉遺韻」濱水帶正式開放後,將在周邊社區招募一批「民間河長」,參與河道的日常巡查、養護,並根據新的意見不斷完善相關配套和管養措施。



作者:陳璽撼

源:解放日報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春天的「精靈」喚醒哲古草原 - 天天要聞

春天的「精靈」喚醒哲古草原

天剛蒙蒙亮,哲古社區牧民曲扎迫不及待來到羊圈,拿著奶瓶給新出生的小羊羔餵奶,順便為剛剛生產的母羊開起了「小灶」。「家裡養了230多隻羊,這幾天已經產了30多隻小羊羔,大概4月中旬產羔將全部完成。」曲扎說,接羔保育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事情,儘管很辛苦,想到牧業增產,
上海地鐵瓜太猛!男主社死三連暴擊:身份扒光 + 丟飯碗 + 家宅塌房 - 天天要聞

上海地鐵瓜太猛!男主社死三連暴擊:身份扒光 + 丟飯碗 + 家宅塌房

最近,上海地鐵上發生了一起令人震驚的猥褻事件。光天化日之下,一名男子在地鐵車廂內對女性進行騷擾,整個過程被目擊者拍下並迅速傳播。事發後,這名男子在24小時內被公司解僱,成為2025年上海第一例地鐵猥褻案的「主角」。他的行為不僅觸犯了法律,更引發了公眾的強烈憤慨
深化校會媒協同創新,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吉林省生態文化協會落戶長春人文學院 青創市集賦能大學生創業項目招募啟動 - 天天要聞

深化校會媒協同創新,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吉林省生態文化協會落戶長春人文學院 青創市集賦能大學生創業項目招募啟動

4月11日,由吉林省生態文化協會、長春人文學院、吉林城市融媒主辦,長春人文學院文學院、中國網東北振興頻道、搜狐吉林融媒體中心承辦,吉林省生態環保志願者協會、吉林省時尚產業聯合會協辦的「校會媒協同,產學研融合」吉林省生態文化協會揭牌暨校企戰略合作簽約儀式在長春人
坐不下擠一擠,真的沒事嗎?這輛超員載客麵包車被蜀黍查處…… - 天天要聞

坐不下擠一擠,真的沒事嗎?這輛超員載客麵包車被蜀黍查處……

為有效預防和減少道路交通事故發生,為市民群眾出行創造良好條件,汕頭公安交警部門持續聚焦「兩客一危一貨」、6座以上小客車等重點車輛,嚴查嚴處超員超載、違法載人、疲勞駕駛等突出交通違法行為,堅決做到「發現一宗、查處一宗,教育一群」,切實築牢道路交通安全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