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美國,這兩條消息「爆」了!

2023年10月24日22:56:12 國際 1166

24日下午三點剛過,外交部官網掛出王毅將於26日至28日訪問美國的消息。多個時政公眾號轉發這條41字消息都成了10萬+。


而我所在的城市深圳,同一天也迎來一位特別的貴賓——加州州長加文·紐森。這條消息同樣刷屏,幾個小時之內有數千人留言評論。


在我看來,今天的這兩條新聞幾乎同時引爆輿論絕非巧合,因為它們揭示了一個新跡象的冰山一角——中美關係正在走入一段小陽春。20日,駐美大使謝鋒向美國中國人民友好協會2023年全國大會致賀詞中也提到,中美關係出現了一些止跌企穩的積極跡象。


對於全世界這一對最為重要的雙邊關係而言,中美關係企穩就意味著將形成大量「小陽春」外溢效應,影響深遠。這是兩國相向而行的結果,是中美關係發展的必然,更是世界格局演變使然。


王毅此訪華盛頓有何看點?將見哪些人?

再有一個月,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將在美國舊金山舉行。中國元首會否出席成為美國輿論最關注的焦點,因為這是美國這次辦會能否取得成功的最關鍵。

去年11月,中美元首在巴厘島會晤,開啟了兩國關係回暖的大門。中美元首的一年一會能否實現,也是對去年以來中美關係取得的成果的一次「質檢」。而王毅的訪美,是公認的中美元首峰會風向標。


關於美國,這兩條消息「爆」了! - 天天要聞


實際上,王毅今年以來與美方高層已經有多次見面。5月和9月,分別在維也納馬爾他與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進行了長時間會晤,每一次都成果豐碩。5月的那次,雙方化解了「氣球事件」引發的風波,重啟高層接觸。6月、7月和8月,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財長耶倫和商務部長雷蒙多接連訪華,一月一名拜登核心幕僚來華的節奏相當穩定。而9月王毅和沙利文的會晤新聞稿罕見使用了「多輪」的提法。這顯示,不僅是時間較長,還提醒讀者注意中美關係在「維度」豐富性上也更上一層樓。事實上,那次雙方定調舉行中美亞太事務磋商、海洋事務磋商和外交政策磋商,還探討了進一步支持和便利兩國人員往來措施等。


那次會見進一步打開了中美交往的空間。10月上旬,美國國會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率領美國國會參議院兩黨代表團訪華。這也是四年來美國國會的首次。10月下旬,美國加州州長紐森訪華,這也是中美地方政府層級交流中斷四年後的一次「破冰之旅」。


新聞稿顯示,王毅這次訪美,是受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之邀。這意味著王毅赴美的議題由美國國務院主導。美國國務院媒體簡報顯示,布林肯國務卿將接待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兼外交部長王毅來訪。布林肯國務卿和王毅主任將討論一系列雙邊、地區和全球問題,為負責任地管理美中關係和保持開放的溝通渠道作出持續努力。簡報稱,美國將繼續通過外交手段推進美國的利益和價值觀,著手應對有分歧的領域,並在應對共同的跨國挑戰上取得進展。


關於美國,這兩條消息「爆」了! - 天天要聞

圖源:新華社


此外,6月19日下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這意味著,按照外交對等的禮節,美國總統拜登也大概率將在白宮會見王毅。


美國「使絆子」,但也在「相向而行」

近年來,美國「使絆子」的主要手段有這麼幾個:一是直接干預中國內政,包括打「台灣牌」、操弄香港、新疆等問題,其中最為惡劣的手段是動輒「制裁」;二是「長臂管轄」和「小院高強」圍堵中國科技產業,破壞中美經貿往來;三是武力威脅,包括西太部署及演習、抵近偵察、穿航台海等;四是在國際場合拉幫結派,脅迫他國加入遏制中國陣營,企圖搞「新冷戰」。

就在17日,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還進一步升級對中國半導體的出口禁令,企圖延緩中國AI產業發展。但我們仍不能忽視美方與中方「相向而行」的舉動。


關於美國,這兩條消息「爆」了! - 天天要聞

圖源:台灣中時新聞網


應該注意到,在民進黨賴清德將參選2024後,美國打「台灣牌」的手段已經悄然變化。「台獨金孫」賴清德一旦失控,將產生難以預料的後果,這條「紅線」可以說是中方劃得最清晰的一條紅線,美方心知肚明。「美國在台協會美國」主席羅森伯格今年來已經三次訪台,足見島內政壇發生了令美國十分不安心的事情,或者說,美方不希望「台獨」勢力製造影響美國對華關係大局的「麻煩」。因此我們看到,美國穿航台海的次數明顯少了,到台灣附近的演習也少了。


順便提一句,目前美方在海上方向搞事情的主陣地已經移到了南海,但目前唯一受挑撥的只有菲律賓,美方的「戰略支點」有限。而22日,中國海警局一天三次就仁愛礁發出新聞稿,展示中方管控危機的決心。


而在「小院高牆」方面,雖然美方仍在拉長「清單」,但一個新變化是,美方「清單」上的中國實體都越來越小型化了,不再有知名機構。這說明美方也意識到,在中方也有了拉「清單」的反制手段、反制「長臂管轄」的法律工具籃子逐步完善之後,實際上美方的「清單」終將變成「白紙一張」。而華為新款手機發布,用美國商務部部長雷蒙多本人的話說,也令美方感到對華打壓逐漸失效「沮喪」。


關於美國,這兩條消息「爆」了! - 天天要聞


中美關係進入「小陽春」,外溢效應顯著

鑒於美國在西方世界的影響力,美國改善對華關係最大的外溢效應也通過西方發達國家表現出來。而且,它們風向的改變比美國還要快。

最顯著的是歐洲。去年11月4日,德國總理朔爾茨到訪北京。那次訪問甚至比11月14日中美元首巴厘島會晤還要早10天。很顯然,作為歐盟「兩架馬車」之一的德國,提前敏銳捕捉到了中美關係風向即將變化的跡象,並立即抓住時機。截至目前,歐盟主要領導層與歐洲主要國家領導人基本都已經實現訪華。


關於美國,這兩條消息「爆」了! - 天天要聞


一條容易被忽略的消息是,9月22日,第六次中歐海洋綜合管理高級別對話在深圳舉行。而中歐磋商海洋問題,是在王毅與沙利文商定中美也要磋商海洋問題之後一周。歐洲搶在美國之前與中國進行海洋對話,搶喝「頭啖湯」是十分積極的外交語言。更值得期待的是,10月中旬「歐盟外長」博雷利訪華期間,參加了第十二輪中歐高級別戰略對話。中歐還商定年內舉行領導人會晤。我們有理由相信,與歐洲的戰略對話和領導人會晤舉行了,距離與美國的同類外交就不遠了。


還有我們「一衣帶水」的鄰國日本。今年4月中方接待時任日本首相林芳正來訪,凸顯了中方的善意。但為了配合福島核污染水排海等岸田政府的既定政治議程,日方態度仍較為頑固。以8月舉行的美日韓領導人戴維營峰會為分水嶺,日本對華關係明顯轉舵。


美日安保在二戰後被日本視為立國之本,但中日是搬不走的鄰居,對美與對華關係不斷變化之間,日本也成為對華關係彈性最大的國家之一。其中一個觀察的窗口是,今年8月,執政聯盟的日本公民黨黨首山口那津男訪華行程被中方推遲,但就在本月23日,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到訪北京。同一天,國務院總理李強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5周年互致賀電。也是同一天,在北京,中方在釣魚台國賓館舉辦了紀念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5周年招待會,在東京,日方在新大谷飯店舉行了大型紀念酒會。


中日都是儒家文化圈國家,含蓄、低調。因此,中日間的動見觀瞻,想必作為鄰國,會比域外國家看得更清楚。


可以說,美國的主要盟國對中國的態度與去年相比,都已經是「輕舟已過萬重山」。這樣一來,24日中美經濟工作組以視頻方式舉行第一次會議的消息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經貿一直是中美關係的壓艙石。這塊壓艙石在大風大浪中因顛簸而移位了,現在是時候該讓它回位了。


加州州長加文·紐森訪問深圳,透露出哪些重大政治信號?

加州州長在深圳試乘比亞迪,並對深圳衛視記者表示,想「買一輛」。這樣的畫面,在中美交往的新聞中已經好幾年沒見了,令人十分欣喜。我想這是今天相關視頻刷屏的重要原因。


紐森在中國的停留時間,是近期最長的。布林肯是2天,耶倫和雷蒙多是4天,舒默也是4天。而據加州州長辦公室發布的通告,紐森這次訪華時間很長,達到7天,足跡更將到達中國的6座城市。時間和空間都創下近期美國政治人物訪華的紀錄,這充分說明,中美兩國地方政府層面,有大量合作的空間。


實際上,紐森所在的加州,是拜登政府搞「小院高牆」政策傷害中美利益的重災區。美國的科技核心引擎矽谷就位於加州舊金山以南50公里處。最近被美國商務部重點限制對華出口的美國英偉達公司總部則位於加州的聖克拉拉市。對英偉達公司晶元的禁運甚至波及電腦顯卡的上市,這條來自中國各大電商平台的消息十分離譜,也再次證實美國「七傷拳」也必然傷及自身。此外,加州教育和旅遊產業都十分發達,但近年也深受中美人文交流受阻之苦。


關於美國,這兩條消息「爆」了! - 天天要聞

圖源:深圳新聞網


紐森來深圳訪問,最感興趣的是「超充之城」建設。這倒是令人既感到意外,又頗在情理之中。一位美國州長,萬里迢迢到中國來看充電樁的建設,這是對深圳提出的「超充之城」理念的高度肯定。充電5分鐘可續航250公里,10分鐘可充滿。這樣的新能源車用超級充電站,深圳已經投入使用44座。根據規劃,明年底將建成不少於300座,到2025年,形成「車能路雲」深度融合發展的產業生態。對於「雙碳先鋒」的加州來說,深圳的「超充之城」無疑是一條極富借鑒價值的環保新路徑。


此外,紐森這次訪問中國6座城市,其中前三座都在粵港澳大灣區,分別是香港、深圳和廣州。相較美國,中國的大灣區國家戰略起步較晚,2019年2月才發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但粵港澳大灣區的起點高,對標的就是排名世界第一的加州舊金山灣區。紐森在出任加州州長之前,就曾任舊金山市市長。


關於美國,這兩條消息「爆」了! - 天天要聞

深圳灣


遠隔太平洋兩岸,中美兩個世界級灣區的聯繫越來越密切,彼此間洶湧澎湃的經貿、科技和人文大潮,是中美無法「脫鉤」的生動寫照。



作者丨羅布,深圳衛視直新聞主筆

編輯丨劉瑩,深圳衛視直新聞主編

排版丨董怡,深圳衛視直新聞編輯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被前男友威脅,多次報警遭漠視,日本女孩失蹤4個月成白骨 - 天天要聞

被前男友威脅,多次報警遭漠視,日本女孩失蹤4個月成白骨

日本警方在神奈川縣一處住宅發現一具部分白骨化的遺體,疑為男戶主曾經追求的一名20歲女孩。這名女孩曾經和該男子交往,分手後一直遭到他的跟蹤騷擾,多次報過警,然而警方行動消極,去年12月該女孩失蹤,警方近日搜查嫌疑人住宅時,意外發現這具遺體。岡崎彩咲陽4月30日晚,神奈川縣警方對川崎市一處民宅進行搜查,在地板...
普京:一直在考慮繼任者問題,但最終選擇由人民決定 - 天天要聞

普京:一直在考慮繼任者問題,但最終選擇由人民決定

據參考消息報道,當地時間5月4日,在俄羅斯總統普京上任25周年之際,俄羅斯電視台播出了一部關於普京的新紀錄片。在這部由賽伊達·梅德韋傑娃和帕維爾·扎魯賓製作的紀錄片《俄羅斯·克里姆林宮·普京·25年》中,普京回答了一系列問題。對於俄烏衝突的核升級風險,普京表示,俄羅斯擁有足夠的力量和資源來結束俄烏衝突,並...
日本女孩失蹤4個月成白骨,警察多次漠視求救引眾怒 - 天天要聞

日本女孩失蹤4個月成白骨,警察多次漠視求救引眾怒

日本川崎市20歲女孩岡崎彩咲陽失蹤4個月後,警方5月3日確認在一個民宅中發現她的已經部分白骨化的遺體,此前一直跟蹤騷擾她的27歲無業男子白井秀行因涉嫌棄屍被捕。岡崎彩咲陽生前曾經多次報警,但受到警方的漠視。
美國民眾會支持干預他國選舉嗎? | 國政學人 - 天天要聞

美國民眾會支持干預他國選舉嗎? | 國政學人

政策目標如何影響美國民眾對選舉干預的態度作者:Dov H. Levin,香港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國際關係副教授。研究領域包括黨派選舉干預、外國選舉干預、美國外交政策和戰略公共外交;Paul Musgrave,喬治城大學卡達分校行政學副教授。研究領域包括美國外交政策和國際關係理論。來源:Dov H. Levin and Paul Musgrave. 「..
深觀察丨「新關稅政策帶來的痛苦會是上一次的50倍」 - 天天要聞

深觀察丨「新關稅政策帶來的痛苦會是上一次的50倍」

來源:總台環球資訊廣播 連日來,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洛杉磯、紐約、丹佛、芝加哥和費城等多地民眾舉行大規模抗議活動,反對美國政府的多項政策。抗議民眾表示,美國政府推出的所謂「對等關稅」政策實施僅一個月,便給美國社會帶來巨大衝擊。
吉林一女官員被查!當過掃黑辦主任,她曾說「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短」 - 天天要聞

吉林一女官員被查!當過掃黑辦主任,她曾說「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短」

吉林省長春市紀委監委近日通報,長春市雙陽區委政法委原常務副書記王芙薌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長春市雙陽區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公開信息顯示,王芙薌,女,漢族,中共黨員,1965年12月出生,1987年7月參加工作。1996年,王芙薌到雙陽區委政法委工作,曾任雙陽區委政法委副書記、綜治辦主任、掃黑辦主任等...
背後博弈揭秘! - 天天要聞

背後博弈揭秘!

運20背後博弈已經展開。運20去了貝魯特,緊接著川普就像埃及施壓,中美之間的博弈從幕後慢慢的走到了台前。運20此次行動的背後可以說是中東地緣博弈的開始。別看黎巴嫩雖小,卻是連接敘利亞、地中海與伊朗的樞紐,毫不誇張的說其戰略價值一點不亞於敘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