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中國的「卡脖子」將長期存在

2023年09月30日15:46:04 國際 1404

當前,有很多網友說,中美關係惡化之後,美國開始對我們中國「卡脖子」了,尤其是在高新科技術領域,如晶元、半導體和光刻機等等,限制產品出口,限制技術轉讓,限制人員交往等等,好像最近幾年美國才剛想起「卡脖子」似的。

美國對中國的「卡脖子」將長期存在 - 天天要聞

殊不知,自建國以來,美國的這種「卡脖子」一直從未間斷,到了二十一世紀初,「9·11」事件突發,在世界反恐問題上中美達成共識,美對中的關係由對立轉接觸。隨著世界金融危機的出現,美國需要中國的支持,中美兩國在經貿關係方面有了廣泛而深入的發展。

美國對中國的「卡脖子」將長期存在 - 天天要聞

2011年,中國的和平崛起,GDP總量成了世界的第二位,引起了美國政府猜忌。奧巴馬上台提出了重返亞太和「再工業化」的戰略,不接受中國倡議的「太平洋足夠大,容得下中美兩國」的建議。特朗普執政時,將「美國第一」列入政府議事日程,打響了中美貿易戰的第一槍。拜登接班順勢延攬了特朗普的全部「制裁」業務,有過之而無不及,加快了圍堵中國,扼制中國的一系列外交活動,中美兩國元首的「巴厘島共識」得不到真正的落實。

美國對中國的「卡脖子」將長期存在 - 天天要聞

至今,在美國三任四屆總統的共同「努力」下,中美全面對抗愈演愈烈,雙方制裁與反制動作接連不斷,晶元「卡脖子」更加突出。

前幾天,華為Mate60在發布會「遙遙領先」的呼喊中正式全系列發布。客觀的說,說華為「遙遙」領先為時過早,但領先是無可否認的,這重重的震痛了美國政府那隻「卡脖子」的手。

當然,美國不會輕易認慫,剛剛出台了《晶元法案》,不能戰略自主的歐盟緊隨其後,也出台了針對中國的《晶元法案》。這不,歐盟又要以反補貼調查的名義對中國的電動車下手了。由此可見,美西方對中國的「卡脖子」仍將是未來一個時期的常態。

美國對中國的「卡脖子」將長期存在 - 天天要聞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美操控稅收規則,七國集團助力豁免,多邊規則遭踐踏 - 天天要聞

美操控稅收規則,七國集團助力豁免,多邊規則遭踐踏

文丨陸棄近日,七國集團達成了一項令人震驚的協議——豁免美國大型跨國企業繳納國際經合組織(OECD)和二十國集團(G20)推動的15%最低企業稅。這項協議的實質,是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利用其霸權地位,赤裸裸地破壞全球稅收公平,踐踏國際規則,肆意
長春汽開區檢察院檢察長列席汽開區法院審委會 - 天天要聞

長春汽開區檢察院檢察長列席汽開區法院審委會

5月30日,長春汽車經濟技術開發區人民法院召開2025年度第六次審判委員會會議。會議由汽開法院分黨組書記、院長姚建新主持,長春汽車經濟技術開發區人民檢察院分黨組書記、檢察長畢科明列席會議。 會議圍繞相關重大案件進行了研究討論。 姚建新表示,檢察長列席同級法院審判委員會會議,是法律賦予檢察機關的重要監督職能,...
曝馬斯克已放棄殖民火星計劃 原計劃於2028年登陸 - 天天要聞

曝馬斯克已放棄殖民火星計劃 原計劃於2028年登陸

【CNMO科技消息】據環球時報援引《紐約時報》7月1日報道,美國企業家埃隆·馬斯克,這位特斯拉和SpaceX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已經放棄了他曾經雄心勃勃的火星殖民計劃。 作為馬斯克朋友的矽谷知名投資人彼得·蒂爾在採訪中透露,馬斯克不再認為火星殖民是一個可行的方案,可以幫助人類建立新的社會體系。蒂爾指出,「2024年是...
歐盟第18輪對俄制裁遇阻 斯洛伐克要求能源補償 - 天天要聞

歐盟第18輪對俄制裁遇阻 斯洛伐克要求能源補償

當地時間6月30日,斯洛伐克總理菲佐就俄羅斯天然氣及對俄制裁問題與德國總理默茨通電話,他表示歐盟委員會關於停止進口俄羅斯天然氣的提案危害整個歐盟,尤其是斯洛伐克。如果歐盟無法充分保證最低程度減輕,以及補償斯洛伐克因俄氣中斷帶來的損失,斯方將要求推遲對第18輪對俄制裁方案的投票表決。△斯洛伐克總理 菲佐(資...
仙營社區開展「七一建黨,賡續榮光」志願服務活動 - 天天要聞

仙營社區開展「七一建黨,賡續榮光」志願服務活動

為進一步弘揚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繼承革命優良傳統,激發社區黨員幹部群眾愛黨愛國的熱情,提升黨性修養,堅定理想信念,近日,仙營社區網格員積極組織黨員開展「七一建黨,賡續榮光」志願服務活動,帶領大家走進紅色教育基地,重溫黨的光輝歷程。踏入紅
貝萊德警告:美債激增威脅美國金融「特殊地位」 - 天天要聞

貝萊德警告:美債激增威脅美國金融「特殊地位」

【環球網財經綜合報道】6月30日,全球最大資管公司貝萊德發布重磅警告,稱美國國債規模激增正成為威脅其金融市場特殊地位的最大隱患,或削弱投資者對美元及長期美債信心,推動全球資本外流。東方IC目前,美國聯邦債務規模已突破36萬億美元且仍在攀升,無黨派分析人士預測,特朗普政府推動的新法案或在未來十年新增5萬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