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素材來自於網路,若與實際情況不相符或存在侵權行為,請聯繫刪除。
中秋小長假的第一天,中國人紛紛放下工作,聚集在一起慶祝傳統佳節。然而,在這個歡聚的時刻,國際社會卻依然動蕩不安,發生了兩件令人關注的事情。
首先,澳大利亞與美國的聯合行動導致了與法國的合同破裂,這引發了國際社會的軒然大波。這個合同不是幾百萬或幾十億美元,而是高達660億美元的龐大軍購訂單。法國當然會憤怒,因為這筆交易被突然取消,而且是在美國的干預下。法國不僅公開指責澳大利亞沒有守信,還痛斥美國不顧盟友感情,甚至召回了駐美國和澳大利亞大使。對法國來說,更令他們心寒的是,儘管他們是美國在歐洲的重要盟友和北約成員國,華盛頓卻為了爭取澳大利亞而不顧及法國的利益。這一事件加強了法國堅定追求「戰略自主」的決心。
在這一天,法國外長和印度外長進行了電話會談,雙方同意深化戰略夥伴關係,並計劃在聯合國大會期間再次會晤。法國顯然尋求與印度建立更緊密的聯繫,畢竟美國可以吸引澳大利亞組建印太「小北約」,為什麼法國不能爭取印度呢?此外,法國可能考慮向印度出售潛艇,因為印度一直在進行龐大的潛艇更新計劃。目前,印度已經獲得了法國的技術,製造了6艘「鮋魚」級常規潛艇,但在核潛艇方面仍有不足。澳大利亞的決定引進先進的核潛艇可能會引發印度的興趣,因此法國向印度伸出橄欖枝可能是個明智的選擇。
總而言之,國際關係往往受到「利」字的驅使。對於美國來說,一旦打開「潘多拉魔盒」,後續影響可能遠比法國失去訂單更加複雜。
其次,19日也是美國、德國和澳大利亞發生混亂的一天,這引發了關於西方霸權走向終結的討論。在華盛頓,數百名特朗普支持者抵達國會大廈西側,進行大規模抗議活動,聲援那些在國會騷亂事件中被指控的人。儘管抗議活動規模不大,但為了避免重演悲劇,華盛頓警方加強了安保措施。與此同時,在德國萊比錫,左翼組織活動人士進行了大規模抗議活動,要求釋放一名同黨成員。抗議活動迅速演變成了大規模騷亂,抗議者向當地警察總部大樓投擲油漆和其他物品,引發了激烈衝突。澳大利亞的悉尼和墨爾本也爆發了反疫情封鎖的示威活動,其中墨爾本的抗議活動導致警察受傷入院,多名示威者被捕。
這一系列事件顯示,西方國家內部存在著不穩定因素,西方霸權正在迅速衰落。與其維繫霸權地位,西方國家更應將精力用於解決國內問題和抗擊疫情。歷史再次證明,西方自稱是「人類文明最終形態」的神話已經破滅。現在,他們需要重新審視並應對內外挑戰,而不是試圖維持過去的霸權地位。
綜上所述,中秋小長假雖然是中國人團聚的時刻,但國際社會仍在發生重大變化。法國的外交動向和西方國家內部的動蕩都表明,世界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而這些變化將在未來產生廣泛的影響。我們需要密切關注這些事件,並理解它們對國際關係的影響。
以上內容資料均來源於網路,本文作者無意針對,影射任何現實國家,政體,組織,種族,個人。相關數據,理論考證於網路資料,以上內容並不代表本文作者贊同文章中的律法,規則,觀點,行為以及對相關資料的真實性負責。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關所產生的任何問題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直接與間接的法律責任。由於平台規則,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本文僅在今日頭條首發,請勿搬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