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G20在印度召開,在會上大家發現印度的國名變成了巴拉特(也叫婆羅多)
難道「印度」這個國名不存在了?
「Bharat」巴拉特或譯作婆羅多,這個詞是梵語,意思是「尋找光明之人」,最早出現在古印度史詩《摩可婆羅多》里
好好的「印度」叫了那麼多年,為什麼突然改名字了呢?
這背後是隨著印度國力崛起,而不斷在沸騰的印度民族主義作祟。
任何一個國家一旦國力由弱轉強,就會不由自主的變得飄飄然起來,然後就會出現激昂的民族主義復興
印度現在的執政黨,也就是莫迪的那個黨「印度人民黨」(BJP)是一個充滿著濃重「印度教民族主義」色彩的政黨
印度人民黨的內部文件,早就把「印度」這個國名替換成了「巴拉特」
因為在他們看來「印度」(INDIA)這個國名帶有屈辱的意味,因為它是由英國殖民者引入的,是奴隸制的象徵
印度曾被英國殖民200年,1947年才獨立,現在有相當一部分人一叫起「印度」就會聯想到曾是英國的殖民地。
而如果改名叫「巴拉特」,那大家就不容易聯想到那段殖民史,想到的就是一個更古老文明的國家
講到底這是自卑心態和民族主義作祟,但在這背後則是一個更為激進化的意識形態的展現。
印度著名網紅名嘴則在網上說:「巴拉特共和國,我們的文明正在勇敢的邁向『阿姆里特卡爾』,對此我感到高興和自豪」
「阿姆里特卡爾」,是印度占星學裡的詞,意思是「打開永恆快樂之門的重要時刻」
翻成大白話就是:「巴拉特共和國啊,我們的文明正勇敢的邁向永恆快樂之門,我為此感到高興與自豪。」
這鼓吹的還是「印度教」那一套,呼籲印度人支持莫迪的政黨,信莫迪政黨,印度就將邁向永恆的快樂之門。
莫迪和其政黨,試圖將政黨與宗教深度捆綁,進一步貼近「神權政治」,通過人、黨、神的三者結合,賦予莫迪更大的權力。
而在印度人看來,今年「邁向永恆快樂之門」似乎從三件事上得以映照,這三件可以說是代表國力蒸蒸日上的大事:
第一,印度GDP超越英國,升到世界第五
第二,印度登月
第三,印度舉辦G20
莫迪說這一樁樁祥瑞的大事,都預示著印度邁向未來的快樂之門已經打開,印度已經崛起。
而為了配合印度崛起,不讓不和諧的東西破壞了印度的崛起榮光,莫迪正大舉消滅兩樣東西
一樣是恥辱的歷史,一樣是其他信仰
上面提到通過美化和改名等方式,來淡化印度屈辱史的印象,比如城市改名,國家改名等。
而消滅其他信仰,則做的更為激烈。
印度內部信仰,以印度教占絕對多數
印度80%人口信印度教,15%信伊斯蘭教,但由於印度總人口超過14億,所以就算只有15%的穆斯林,那穆斯林人數也超過2億
如果再加上其他少數宗教,那麼印度整體少數宗教人數,會接近3億。
這是一場3億對11億的「內部宗教戰爭」。
在莫迪這類印度教民族主義者眼中,印度是屬於印度教的印度,而不是其他什麼宗教的印度
所以消滅其他信仰對於印度的玷污,還印度一片純凈始終是莫迪及其印度人民黨在走的方向。
莫迪對於印度穆斯林的「清洗」從來不是什麼新聞,在他還在地方上當「省長」的時候就因為迫害穆斯林在國際上出了名,還被美國禁止入境
等莫迪當上總理後,變本加厲進行國內「清洗」,炒作印度教民族主義,修改法律通過「排穆斯林」公民法,進一步壓縮國內穆斯林勢力。
印度這《新法》直接剝奪了國內上千萬穆斯林的公民身份,這些穆斯林不被承認是印度人,也不享有任何國民權力
將穆斯林清除出印度,這直接引爆了穆斯林的憤怒
但在另一邊,莫迪每次對於穆斯林的打壓,都受到印度教徒一片叫好,他的支持度也噌噌噌往上升
而把「印度」這國名改成「巴拉特(Bharat)」,也進一步預示著「巴拉特」是屬於印度教徒的國家,而非其他什麼宗教
改名、消滅屈辱史,清洗其他宗教,這些是好事嗎?
驕傲、自大、封閉,是一個國家「由盛轉衰」的弊病,更何況印度還沒多強盛,就已經開始玩起「驕傲、自大和封閉了」。
美國《外交事務》雜誌,針對莫迪改國名、清洗宗教等種種民族主義行徑就犀利指出:《印度,難以成為一個強國》
文章指出:「莫迪將在9月9號G20峰會上,向世界各國隆重介紹成功的印度模式和發展經驗,作為其他國家發展的借鑒模板。」
印度是要多飄,才敢向世界推出「印度模式」呢?有哪個國家真會借鑒印度模式呢?
就在G20要召開的這兩天,印度東北的「曼尼普爾邦」正發生嚴重的內部衝突,儼然就是要來一個小內戰的架勢。
這是一個邦內兩種信仰的衝突,暴徒焚燒200多個異教徒村莊,炸毀350多座「異教徒」的朝聖場所,造成上千人死亡,近十萬人無家可歸
如此嚴重的宗教衝突,莫迪的表現是什麼呢?
是「輕輕拿起,輕輕放下」。
莫迪調動軍隊去維持該地區秩序,但由於軍人也大多是印度教徒,他們對於印度教徒犯下的宗教暴行也視而不見。
莫迪的縱容,是造成印度教徒敢去清洗其他宗教,不管是穆斯林也好,基督徒也好的主要原因。
而在過去,這種受到政府認可的「宗教清洗」行動,一定會受到西方的全面譴責和制裁
十幾年前莫迪在「古吉拉特邦」煽動清洗穆斯林衝突,美國就立刻制裁莫迪
今天的情形更甚當年,可西方卻沒任何反應,只因為現在的印度是美國要拉攏來對付中國的「朋友」。
在莫迪從省長到總理的這幾十年路上,印度教民族主義積累了比過去更強大的力量。
莫迪煽動的信徒們變得更暴力,眼裡更容不得沙子,其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從印度教民族主義者,變成了「印度教至上主義者」
就像美國有白人至上主義者一樣,印度現在也有越來越多的印度教至上主義者。
這些至上主義者,不光要摧毀其他宗教場所,更要肉體消滅其他信仰人士。
從更長遠看,印度人民黨是要建立一個由印度教徒控制一切的印度。
內部的宗教清洗,引發暴力和內戰,進而引發大規模騷亂,阻礙地方發展,引起投資者懼怕,損害經濟。
民族主義是一把雙刃劍,依靠印度教民族主義莫迪可以增加其支持度和統治力
但同時民族主義「煽動容易平息難」,這股風一旦吹起來了就會快速蔓延和激進化,由民族主義變成民粹主義,由印度教民族主義者,變成印度教至上主義者
印度還有近三億的其他信仰人口,對這些人的不斷壓迫和消滅,無疑是在給未來印度內戰埋下一個又一個火種
更別忘了印度周邊的巴基斯坦和孟加拉都是穆斯林大國,印度內部一旦發生宗教內戰,那巴基斯坦又怎麼會對穆斯林兄弟袖手旁觀呢?
不斷煽動民族主義,縱容內部衝突,是印度未來可能爆發內戰的最大隱憂,也是印度難以成為一個真正強國的內部原因
關注我,持續為您帶來事態的最新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