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引發的歐洲地緣政治板塊的巨變,在戰爭進入第二年後逐漸開始明朗。
2023年4月4日,芬蘭國旗在北約總部布魯塞爾緩緩升起,標誌著芬蘭正式成為北約第31個成員國。芬蘭與俄羅斯的邊境長達1300公里,這意味北約與俄羅斯之間此前最狹長的一塊戰略緩衝帶如今變成了邊界。與此同時,2023年4月5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訪問波蘭時表示,未來的波蘭和烏克蘭之間在政治、經濟以及包括歷史方面都將沒有邊界。這句話可能印證了一個傳聞,即烏克蘭正在計劃戰後與波蘭組建一個聯邦國家,這意味著歷史上的「波立聯邦」將會在中歐重現,也相當於烏克蘭將變相加入北約。
普京發動的這場俄烏戰爭,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是阻止北約東擴,但結果卻適得其反,俄羅斯點燃的侵略戰火讓中歐和北歐國家人人自危,反而堅定了他們加入北約的意志。事實上無論是芬蘭加入北約,還是烏克蘭與波蘭合併,對俄羅斯來說,都是斷絕其戰略生命線的重大地緣危機。可以說,從彼得大帝到葉卡捷琳娜大帝,歷代俄國君主不懈努力打下的俄羅斯帝國的大好局面,算是斷送到了普京手中。
俄羅斯起源於13世紀後期的莫斯科公國,16世紀中葉莫斯科公國發展為俄羅斯帝國,並開始對外擴張。俄羅斯起源於東歐平原,沒有出海口,因此打通出海口成為俄國歷代君主的夢想。
18世紀初,彼得大帝通過與瑞典的大北方戰爭,獲得了波羅的海位於芬蘭灣的出海口,並在涅瓦河河口打造了聖彼得堡。18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葉卡捷琳娜二世通過第五次俄土戰爭,獲得了烏克蘭南部領土以及克里米亞半島,打通了黑海出海口。俄羅斯的主要人口和經濟中心都位於歐洲,尤其是波羅的海和黑海這兩個出口海可以說是俄羅斯經濟的生命線。而2022年2月份爆發的俄烏戰爭,正在將控制這兩個出海口的沿岸國家推向了俄國的對立面,俄羅斯經濟的這兩條生命線將面臨被封鎖的窘境。
首先說說芬蘭灣,芬蘭灣是波羅的海最東邊的一個狹長海灣,其盡頭就是聖彼得堡,芬蘭灣北邊的芬蘭與南邊的愛沙尼亞隔海對望,兩國之間最窄的海域,只有二三十公里。但是,長期以來,芬蘭與愛沙尼亞之間的交通並不便利,要麼通過渡輪,要麼必須穿越俄羅斯的部分領土,因此,從21世紀初期,愛沙尼亞就開始與芬蘭商議修建一座跨海大橋,從而加強兩國的交通聯繫。芬蘭灣的平均水深大約35米左右,從技術水準來說,兩國之間修建跨海大橋,完全不存在問題,關鍵在於俄羅斯的反對,在芬蘭還堅持中立國立場的時代,由於要與北約國家和俄羅斯兩邊同時修好,扮演戰略緩衝區的角色,因此,這座跨海大橋計劃始終沒有提到日程上來。
2023年4月,當芬蘭正式加入了北約後,芬蘭與愛沙尼亞之間便重新啟動了跨海大橋計劃,這對於俄羅斯來說,簡直是如鯁在喉。如果這座「愛芬友誼大橋」橋高修得過低,很多俄羅斯的大型商船,都無法出入芬蘭灣,位於芬蘭灣最裡頭的聖彼得堡將失去俄羅斯經濟火車頭的作用。聖彼得堡目前是俄羅斯最大的港口城市、第二大城市,地位相當於中國的上海。
其實,通過修建跨海大橋封鎖別國出海口的事情,俄國已經干過不止一次了。中國東北邊境在圖們江流域距離日本海只有15公里,雖然出海口被劃歸俄國,但是《中俄璦琿條約》中承認圖們江河道的航行權或者出海權屬於兩國共有,也就是中國商船可以通過圖們江進出日本海。但是在蘇聯時代,俄國人在圖們江出海口建了一個通往朝鮮的鐵路大橋,這座鐵路橋橋高非常低,除了小型運輸船之外,稍微大一點的商船都無法通行,中國商船在東北的出海口就這樣被技術性的徹底堵死。蘇聯解體後,俄羅斯也並沒有任何重修圖們江大橋的意思。同樣的戲碼,俄羅斯在克里米亞又演了一次。2014年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之後,通過修建橫跨克赤海峽的克里米亞大橋封死了烏克蘭在亞速海的出海口。
由此可見老毛子壞是壞到骨子裡了。
在芬蘭加入北約後,愛芬友誼大橋的計劃被重新提出來,這真有點天道輪迴的味道,無論這座大橋什麼時候建成,芬蘭灣已經完全在北約掌控之中,而黑海出海口也一直在北約成員國土耳其手中,俄羅斯在歐洲最為重要的兩個出海口目前都已在北約的完全掌控之中,這可以說是自從葉卡捷琳娜時代以後,俄羅斯地緣政治環境最大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