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一場創紀錄的高溫熱浪席捲亞洲多個國家和地區。
據《印度斯坦時報》、孟加拉國bdnews24新聞網等報道,從印度到泰國,再到哈薩克,亞洲十幾個國家的氣溫突破40℃,刷新了歷史最高氣溫紀錄。追蹤全球極端天氣的獨立氣候學家馬西米利亞諾·埃雷拉將這場熱浪形容為「亞洲史上最嚴重的四月熱浪」。
多位科學家表示,亞洲4月的早期熱浪確實令人擔憂,表明氣候變化正導致更多極端天氣事件的發生。除了亞洲,其他洲多個國家和地區也將受到影響,高溫熱浪的出現可能會成為「新常態」,人類需重視並採取行動。
4月亞洲多地出現創高溫紀錄
「十幾個亞洲國家數百個監測點的最高氣溫紀錄被不斷打破。」埃雷拉在社交媒體上說,並附上了他對亞洲4月最高氣溫的追蹤數據。數據顯示,亞洲多個國家和地區出現了40℃以上的創紀錄高溫。
在南亞,孟加拉國首都達卡4月17日的最高氣溫飆升至40℃以上,為58年來最高。4月,印度北部和東部的多個邦出現40℃以上的氣溫,其首都德里4月18日出現40.4℃高溫。

當地時間2023年4月19日,印度孟買,一名婦女坐在電動車后座,她在悶熱的午後遮住了孩子的頭和臉。圖/視覺中國
在東南亞,泰國氣象部門的數據顯示,泰國西北部達府氣象站4月15日出現45.4℃高溫,打破了2016年4月28日夜豐頌府44.6℃的最高紀錄。根據泰國總理辦公室的一份聲明,泰國總理巴育表達了對「泰國各地危險高溫」的擔憂,並表示曼谷邦納地區的氣溫「可能達到52.3℃」。泰國的鄰國寮國出現了創紀錄高溫,琅勃拉邦的最高氣溫達到創紀錄的42.7℃。緬甸西北部葛禮瓦的氣溫也達到44℃,創下4月份的最高氣溫紀錄。
在東亞,處於較高緯度的日本部分地區氣溫升至30℃以上,熊本縣水俁的氣溫一度達到30.2℃,創下該地區4月份的最高氣溫紀錄。
中亞地區本月也出現了極不尋常的最高氣溫。哈薩克的塔拉茲氣溫一度達到創紀錄的33.6℃。土庫曼和烏茲別克等地也迎來最熱4月,其中土庫曼4月22日的高溫徘徊在40℃附近。
埃雷拉表示,亞洲這波創紀錄高溫是「亞洲史上最嚴重的四月熱浪」。bdnews24新聞網指出,氣象學家對熱浪的分類是,36℃-38℃為溫和熱浪,38℃-40℃為中度熱浪,超過40℃被歸類為嚴重熱浪。
實際上,亞洲部分地區4月通常會出現高溫,但不斷刷新高溫紀錄並不尋常。荷蘭皇家氣象研究所的氣候科學家維基·湯普森告訴新京報記者:「在亞洲一些地區,特別是印度和巴基斯坦,受季風系統的相互作用,4月經常是最熱的月份。但今年高溫熱浪已傳播到特別遠的東部地區,可以說,在亞洲部分地區出現的創紀錄溫度越來越接近人類的生存極限。」
對於人類的溫度生存極限,《今日印度》稱,人們普遍認為,人可以生存的最高溫度是42.3°C。熱浪會導致體溫過高,這可能是致命的。
4月早期高溫熱浪嚴重可致命
儘管在夏天(北半球夏季通常指的是6月、7月和8月)會出現高溫熱浪,但氣候科學家認為,像4月這樣早期的高溫熱浪會造成特別危險的損失。
高溫熱浪對當地民眾健康造成了威脅。英國雷丁大學的氣候科學家基蘭·亨特對新京報記者表示,「高溫可能導致中暑、脫水等健康問題以及原有醫療狀況的惡化,弱勢人群(如老人、兒童和患有慢性病的人)尤其容易受到威脅。」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 (IPCC) 第六次評估的作者、華盛頓大學全球衛生教授克里斯蒂·埃比對美國Vox新聞網指出:「有充分證據表明,由於人們沒有適應更高的溫度,所以在這個季節早些時候死亡率更高。」
據多家印媒報道,印度的高溫熱浪已導致一些民眾因中暑住院或死亡。在馬哈拉施特拉邦舉行戶外頒獎活動之後,有13人死亡,另有8人因中暑接受治療。出於對酷熱的擔憂,西孟加拉邦首席部長瑪瑪塔·班納吉關閉該州所有學校。
高溫熱浪還會影響社會發展。亨特指出,高溫熱浪的影響範圍廣泛,涉及農業、能源和水資源等多個領域,「熱浪可能導致農業減產、增加冷卻的能源消耗、影響勞動生產率、加劇水的短缺、破壞交通基礎設施,並(在某些地區)增加野火的風險。」
綜合《印度快報》等媒體報道,目前,亞洲多國面臨早期熱浪帶來的挑戰。孟加拉國部分地區因電力需求異常激增而停電,其首都達卡路面因高溫融化。異常炎熱的天氣也讓泰國民眾擔心,高溫可能會持續到夏季之後,導致乾旱和潛在的農作物歉收。在印度,高溫熱浪導致許多地方的水資源短缺,這又會導致農作物歉收,農民難以謀生。印度旁遮普邦和北方邦西部媒體的報道稱,早期的熱浪影響小麥作物的生長,預計將減產20%。
高溫熱浪可能成為新常態
多位科學家指出,亞洲多地4月的高溫熱浪由多種因素造成,包括區域天氣模式、氣候變化等。
亨特分析指出,南亞和東南亞在夏季前形成熱浪可歸因於幾個因素,主要因素是該區域天氣模式,通常表現為持續的高壓模式,意味著晴朗的天空和微弱的風,但最近土地利用和氣候變化的因素變得越發重要。
「厄爾尼諾事件的強度和頻率增加,導致該地區的氣溫升高(例如今年),同時,森林砍伐導致植被覆蓋率降低,城市熱島效應導致氣溫升高。此外,人類活動造成的氣候變化導致全球氣溫上升,世界許多地方,包括亞洲出現更頻繁和嚴重的熱浪。」亨特稱。
亨特補充說:「亞洲早期的熱浪確實令人擔憂,因為它們表明氣候變化正導致更多極端天氣事件的發生。由於全球變暖,預計熱浪的頻率、持續時間和強度都將增加。」

當地時間2023年4月24日,西班牙塞維利亞,一名男子在西班牙廣場的陰涼處休息,西班牙正準備迎接早期熱浪。預計本周西班牙將遭到早期熱浪侵襲,大部分地區的氣溫將達到40°C以上。圖/視覺中國
受氣候變化影響的已不僅僅限於亞洲國家和地區。實際上,其他洲的國家和地區也在遭遇極端高溫的侵襲。埃雷拉在社交媒體上持續更新4月遭遇高溫的國家和地區。數據顯示,非洲國家波札那西北村莊4月24日的氣溫升至40.4°C,是該國有記錄以來最熱的四月天。而地中海熱浪當地時間4月25日已經開始席捲歐洲,也將使歐洲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氣溫創紀錄。
多位科學家認為,高溫熱浪可能會成為全球要面對的「新常態」,需要人類採取行動應對。
氣候變化正顛覆人們對季節變化的預期,夏季可能變得越來越長、越來越強烈。埃比表示,氣候變化某種程度上已經打亂了「高溫通常出現在7、8月份」這種模式,人們需要轉變對全年高溫風險的認知,這樣才能更好地做準備,並在最需要的時候幫助最脆弱的人群。
「隨著氣候變化,這種熱浪正變得更強烈、更頻繁、更持久。這是令人難以置信的事情,我們將不得不為生存而適應。」湯普森說,「所有科學模型都指向同一個答案:如果不大量減少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這些熱浪將成為『新常態』,氣候模型表明熱浪將變得更熱。」
亨特指出,由於氣候變化,熱浪變得更加頻繁和強烈。在世界許多地區,特別是熱帶地區,熱浪可能會成為「新常態」的一部分,這凸顯了採取行動緩解氣候變化、制定戰略幫助社區適應這些變化的重要性。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過渡到可再生能源,並採取熱適應措施(如早期預警系統、城市綠化和涼爽的屋頂技術)可以幫助解決日益嚴重的熱浪威脅。
值得注意的是,厄爾尼諾現象可能在2023年回歸,全球可能將面臨創紀錄的高溫。美國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近日發布的厄爾尼諾現象觀察報告預計,今年5月至7月期間,厄爾尼諾出現的幾率為62%。
「東南亞、北美洲和南美洲等大部分地區可能受到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熱浪趨於增強,並且有些地方冰川融化加劇。」德國阿爾弗雷德韋格納極地和海洋研究所的氣候物理學家赫爾格·戈斯林對英國《金融時報》表示:「考慮到今年可能是厄爾尼諾年,全球氣溫很可能在2023年或2024年創下新紀錄。」
新京報記者 朱月紅
編輯 張磊 校對 劉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