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是北約成立74周年紀念日,當天,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芬蘭加入北約簽字儀式上說:我很想將此稱為我們可以感謝普京的事情之一,因為在這裡他再次接近了他想要阻止的俄羅斯侵略。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稱,「普京總統曾宣稱進攻,是為了北約在其邊境地區的活動減少……他得到的結果恰恰相反。
芬蘭總統尼尼托斯在北約總部表示,芬蘭加入北約標誌著該國軍事不結盟的時代已經結束,他說「這對芬蘭來說是偉大的一天,對北約來說也是重要的一天。」
俄羅斯外交部表示,芬蘭加入北約將對其與俄羅斯的關係產生負面影響,俄方將繼續把北約的擴張視為對俄國家安全利益的直接威脅,俄方還回應稱,「俄羅斯將不得不採取反制措施來應對」。雖然聽上去疾言厲色,但相比之前威脅的芬蘭加入北約將如何如何相比,還有梅德韋傑夫動輒的核威脅,俄羅斯的這次表態簡直是毫無煙火氣。
北約從馬克龍所說的腦死亡後,再次接納一名成員,而且是一個永久中立國,而這名成員對北約東翼實力的增長,和之前接收的東歐國家截然不同,後者只是壯大北約的聲勢,對北約的實力增長不但沒有,還拖後腿,分散兵力,芬蘭則不同。
北約入俄後,讓俄羅斯與北約的陸地邊界增長一倍,這意味著俄羅斯需要更多的兵力部署來應對,也意味著俄羅斯需要保持更多的常規軍力,支出更多的軍費,消耗更多的財政,如果沒有烏克蘭戰爭,這或許沒什麼,不過現在俄羅斯更緊急的是把兵員往烏克蘭戰場填,做好烏克蘭的春季反攻防禦準備。
芬蘭名義的兵力只有區區兩三萬,但戰時可動員87萬,而芬蘭僅僅只有500多萬人口,芬蘭擁有1500門火炮,在歐洲排名第一,火炮的威力在這場戰爭中的決定性作用有目共睹。
芬蘭還有200多輛新式豹2,有與F-16相當的F/A-18大黃蜂,還將配備F-35。一句話,烏克蘭擁有的入門級北約武器,芬蘭都有,烏克蘭沒有的北約先進武器,芬蘭也有。更重要的是,今天烏克蘭敢於硬剛世界二強,打破讓歐洲人畏懼了半個世紀的恐俄症,也正是被冬季戰爭中芬蘭的勇氣所鼓舞。這一點,不是擁有多少武器,多少兵力就能祛除。
芬蘭有多強,那就得看永久中立國的條件,許多人認為永久中立國是放下武器,不再發展武力,只要我兩手一攤啥都沒有,只要與美俄交好,自然沒人入侵。這一點,總是會購買世界最先進戰機和先進武器的瑞士告訴你,這種認知是錯誤的。
永久中立國不是你想中立就中立,惡鄰在側,你想中立,卻不能幻想惡鄰從灰太狼變成喜洋洋,瑞典在開戰之初,一次就軍援烏克蘭10000NLAW反坦克導彈,這種軍事儲備,大大強於只提供5000枚頭盔的德國乃至法國。芬蘭當然不能比瑞典更弱,因為瑞典並不與俄羅斯相鄰,芬蘭則恰恰相反,它是歐洲與俄羅斯邊界最長的國家。與世界上對土地最為貪婪的國家相鄰,芬蘭當然不敢像是德國那樣軍備廢弛。
北約一旦在芬蘭邊境部署武器,導彈飛到俄羅斯第二大城市聖彼得堡僅僅需要不到兩分鐘,而這裡正是俄羅斯最富裕的地區。這意味著,哪怕在冷戰,蘇聯都沒有遭遇現在這種惡劣的地緣環境。
當然,芬蘭如果和愛沙尼亞在芬蘭灣也修一座類似於刻赤大橋那樣封鎖烏克蘭出海口的橋樑,聖彼得堡就失去了出海口。而且,這兩國修橋,完全在自己的領海之內進行,不妨礙任何人,比土耳其對博斯普魯斯海峽海峽的封鎖還要理直氣壯。而此前愛沙尼亞就聲稱將封鎖芬蘭灣,愛沙尼亞雖然小,但卻摘得援烏的一項桂冠,那就是援烏的規模佔到GDP的1%以上,這個比例,在西方排名第一。
從大航海時代開始,人類的經濟活動就依託海運,而不是陸地運輸,這是盛極一時的長安揚州這些城市衰落的原因。彼得大帝及葉卡捷琳娜與瑞典征戰數十年,為俄羅斯奪取波羅的海出海口,也是為此,當然,現在這一切,都完了。俄羅斯領土雖然廣袤,瀕臨北冰洋漫長海岸線,但在經濟最發達的歐洲地區,出海口就那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