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上午,東莞市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將在東莞市會議大廈開幕。「疫情防控政策優化調整疊加當下東莞全市聚焦高質量發展,疫情後全市人民的健康管理顯得格外重要」,廣州中醫藥大學東莞醫院(東莞市中醫院)副院長葉健烽作為本屆市人大代表,他認為進一步加強疫情後的公共衛生健康知識的普及力度是非常重要。

作為臨床工作一線人員和醫院的管理者,結合三年來的抗疫經歷, 葉健烽指出,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先進位造」名城,東莞吸引了大量外來人口,但人員素質參差,人員流動性大,對公共衛生健康知識的普及造成一定的影響,公眾普遍對公共衛生健康知識認知不到位,公共衛生問題存在較大的暴發隱患。
「如近期疫情暴髮式發展,公眾普遍對疾病認識不足,個人、家庭、單位等防範不足,不理性的儲葯備葯,更嚴重的是自我亂用濫用藥物造成嚴重併發症,發病後隔離處理措施混亂造成疾病傳播,相關知識不足造成患病後精神異常,病後不理性就醫(不及時和亂就醫),病後的康復調養知識缺乏導致不必要的併發症或後遺症等」,他在接受南都記者採訪時如是說。
葉健烽認為,疫情後的健康科普特別要加強幾個方面的健康教育:應對疫情等衛生應急事件;應對急危重症的救治(特別是急性心腦血管病);應對慢性疾病的規範管理;加強中醫在治末病和慢性病康復的宣傳推廣,促進中醫藥的傳承發展。
他提出七大建議,建議建立統一的公共衛生健康知識普及機制充分發揮各部門職能作用的同時,還建議建立「班子」,落實公共衛生健康知識普及任務。與此同時,他還指出要下達「紅頭」文件,實行一級抓一級,建議政府部門定期下發相關的規定製度以及定期核查普及的結果。「針對落實健康知識普及的人員要給予明確的獎勵,而對於沒有很好落實健康知識普及的人員要實行一定的懲罰,促進全市相關工作人員對該工作足夠重視,努力去踐行」。他還認為將公共衛生健康知識普及工作與績效考核掛鉤,建立獎懲機制也很重要。
南方都市報東莞新聞部兩會報道組出品
采寫:南都記者 黃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