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於「氣球事件」,美國不少政客都就此事鬧得沸沸揚揚,還宣布了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將延遲訪華。對此,中方則表示,從未宣布過什麼訪問,美國公布相關信息是美國自己的事,中方尊重。
能明顯看出,中美關係已經變得十分複雜,但就在這一節骨眼,英國卻「悄悄」恢復了中英直航航班。
《觀察者網》援引英國駐華使館消息,時隔2年,英國航空以及維珍航空一同宣布,恢復英國往返中國的直航航班。對此,英國駐華使館表示,相信這將讓中英之間的交流變得更加便捷。
不久前,英國首相蘇納克還恢復了對「英國中國中心(gbcc)」的資助。據悉,gbcc的主要作用,就是促進中英之間的對話,並加強中英關係。
英國的這一系列操作,與其隨美起舞,戴著有色眼鏡看待與中國關係的一貫作風似乎有些不符,尤其是在如今中美關係再度陷入緊張之際,英國卻恢復直航航班,表明了想進一步加強與中國的交流。
要知道,英國可謂是美國最忠實的盟友,不論是對俄,還是對中國,英國都甘當美國的「馬前卒」,一心一意為美國的政治利益服務,其首相蘇納克還曾多次公開發表錯誤的涉華言論。
現在卻好似「變了性」,開始為自身利益著想了。其中的原因或許有很多,但是從當前局勢來看,最主要的應該是以下3點。
其一,英國自身的壓力。日前,英國迎來了2011年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罷工。此次罷工涉及7個行業,上百個政府部門、機構等,參與人數高達50萬人。
並且,這僅僅只是近段時間英國眾多罷工浪潮中的一個水花,據《路透社》援引一家諮詢公司的估算,在持續了近8個月的罷工浪潮中,已經造成了17億英鎊(約合人民幣139億元)的經濟損失,相當於英國gdp的0.1%。
這一系列罷工,反映出來的,是英國遲遲未能解決的經濟問題。而這也就是英國長期以來,一直都存在的一個難題。
另外,對於蘇納克而言,這還是一個不可忽視、繞過的政治難題。可以說,若是英國通脹、經濟等問題長期沒能得到有效緩解,那英國的罷工浪潮,或許將繼續進行。
隨之而來的,不僅是英國經濟將陷入一個惡性循環,而且蘇納克的支持率或許也會持續走低。
所以,在國內矛盾難以解決的背景下,英國政府選擇加強與中國的聯繫,不僅能轉移國內矛盾,從某種程度上看來說,也能緩解英國自身的經濟壓力。
其二,美國現在沒有精力幫助英國處理相關問題。現在美國不僅為中美關係忙得焦頭爛額,同時其國內的黨派競爭也日益激烈。
美國兩黨剛爭完中期選舉,現在又在為接下來的總統大選做準備。這就導致了,現在美國內部的矛盾正在不斷激化。
在這種背景下,英國若是想要指望美國來幫助解決問題,那完全可以說是痴人說夢。因此,現在英國把發展經濟的目光轉向中國,其實也是基於事實情況的理智考量。
其三,當前歐洲的主流風向。其實自德國總理朔爾茨訪華後,就能明顯感受到,現在歐洲已經逐漸開始尋求與中國的合作。
一方面或許是俄烏衝突導致歐洲與俄羅斯之間的聯繫被削弱,而另一方面則是中國展現出來的強大發展潛力讓歐洲清楚,與中國合作所帶來的經濟利益。
在這種主流趨勢的推動下,尤其是當德國已經因為加強與華合作,獲得一眾經濟利益後,英國或許早就開始思考中英合作的發展。
結合以上三點來看,英國此次恢復中英直航航班,或許只是一個小小的契機,其中展現出來的,是英國發展方向的細微變化。
當然,現在英國恢復中英航班自然有利於中英關係的發展,但說到底,對於一直以來都有著西方老派政客思想的英國,在其尚未做出實質性的舉動,增強中英合作之前,依舊不能對此抱有太大的幻想。
現在全球發展的洪流中,合作講究的就是「雙贏」二字,中方自然也歡迎各國的誠信合作,希望英國能夠看清,其自身真正的需求是什麼,到底是虛無的「政治正確」,還是實打實的合作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