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以來,已經持續了近11個月的俄烏衝突,有了一些不太明顯,但足以影響戰爭最終走向的變化。
首先是在軍事層面上,俄羅斯和烏克蘭先後表達了強硬的立場,促使戰事升級的跡象愈加明顯。
元旦當天,俄羅斯持續對烏克蘭境內多個目標,進行了大規模襲擊。澤連斯基隨即發表視頻講話,指責俄羅斯這是「恐怖主義」,那些選擇中立的國家,都是在「幫」俄羅斯。
隨後,東正教大牧首基里爾呼籲俄烏雙方在東正教聖誕這一天,停火36個小時,俄羅斯總統普京響應了基里爾的呼籲,但烏克蘭方面對此表示反對。
以上事實足以說明,不管是烏克蘭還是背後支持烏克蘭的美國、北約等,其依然不願意基於目前的局勢展開談判。
更通俗一點來講,就是烏克蘭依然認為,自己有在俄烏衝突中取勝的機會。在雙方都不肯讓步的情況之下,俄烏衝突更加激烈化,就幾乎不可避免了。
戰爭總是要以談判結束的,但是,現在俄烏雙方的談判條件相差太大,根本沒有和談的基礎。
與此同時,不管是俄羅斯方面,還是烏克蘭方面,其實都已經為此損失了不少利益。在這種背景下,為了儘快的推動更有利於自己一方的和談,俄烏雙方必然要策劃新的作戰行動。
對烏克蘭來說,就是要策劃更大規模的反攻,目標是烏東地區,以此給俄羅斯施加壓力,最好是讓俄羅斯,主動讓出烏東四州。
而對俄羅斯來說,就是要儘快結束這場衝突,並鞏固已經公投入俄的烏東四地。
在此背景下,最近俄烏戰場前線激烈的攻防戰是越來越多,戰役級規模的衝突爆發的可能性也越來越大。很顯然,這是有可能徹底改變俄烏衝突走向,甚至世界和平局勢的軍事行動。
近日,俄羅斯再度換帥,俄國防部長紹伊古宣布,由俄武裝力量總參謀長格拉西莫夫出任烏克蘭特別軍事行動的聯合部隊總指揮。
值得注意的是,這已經是俄羅斯在俄烏衝突中三次換帥了。
那麼問題就來了,2023年才剛開始,被稱作俄羅斯軍方「二號人物」的格拉西莫夫,取代「末日將軍」蘇羅維金,成為總指揮,俄羅斯方面到底是出於什麼考量呢?
一般來說,臨陣換將是兵家大忌。但戰場形勢瞬息萬變,臨陣換將其實也是「以變應變」。如果從作戰風格來看,格拉西莫夫取代蘇羅維金,其實可以算作是從「強攻流」,到「技術流」的轉變。但俄羅斯的真正考量,恐怕沒有這麼簡單。
俄羅斯國防部表示,此次對於管理層級的有關調整,是為了進一步提高不同軍種之間的交流,以及編隊的管理效能等。
有消息透露,此舉,還將進一步加強俄羅斯駐烏後勤的支持以及指揮效率。
換句話說,俄羅斯基本上就是在準備一場大戰,很有可能,是準備在烏東四州徹底擊潰烏軍,為後期的談判做鋪墊。
而要想打贏這場戰役,那麼,俄羅斯的後勤保障將是至關重要的。格拉西莫夫的上任,或許將會起到一個更好的統籌作用。
不過俄羅斯不惜在大戰前,臨陣換將,也從側面說明了俄羅斯,目前在戰場上所面臨的壓力還是非常大的。
與此同時,俄羅斯方面在國際外交層面,也承受了比此前更大的壓力。
首先,隨著俄烏衝突戰線的不斷拉長,俄羅斯為了儘快補充自己的後勤能力,不得不跟伊朗、印度等俄羅斯友好國家,進一步的加強聯繫。
此舉,對於俄羅斯在戰場方面確實是有幫助的。但是在外交上,卻有諸多負面影響。因為不管是印度還是伊朗,在他們所處的地區,都是存在一定阻力的。
印度跟巴基斯坦關係長期僵持,伊朗和沙特為首的遜尼派國家矛盾也很深。現在,俄羅斯與印度、伊朗等國加強外交關係,那就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與巴基斯坦等國家的關係。
近日,就有西方媒體曝出,巴基斯坦似乎為烏克蘭提供了不少炮彈和彈藥。另外,還有報告聲稱,巴基斯坦可能成為西方武器運往烏克蘭的「跳板」。
報道稱,英國就通過巴方在拉瓦爾品第的努爾汗空軍基地,將大量武器裝備「中轉」到烏克蘭。
其實,巴基斯坦跟俄羅斯的關係,在此前還是比較友好的。伊姆蘭-汗擔任巴基斯坦總理的時候,還特意訪問過俄羅斯,並進口了俄羅斯的小麥,為此還引發了美國的不滿。
而隨後,巴基斯坦政局動蕩,夏巴茲任巴基斯坦總理,而巴基斯坦在俄烏衝突上的態度,也開始有了些許變化。
這其中,固然有美國影響的緣故,但更多的原因,恐怕還是因為俄羅斯為了維持戰爭,補充自己的後勤能力,加強了與印度之間的關係。
另外,由於俄烏衝突以及疫情等多重原因,巴基斯坦經濟的發展也受到了一定的阻礙,在此背景下,巴基斯坦或許也是在為自身的經濟做考慮。。
總之,巴基斯坦在烏克蘭問題上表現出來的立場,主要還是從其自身的利益出發。這對於俄羅斯來說,也構成了一定的外交壓力。
另外,還有一個對俄羅斯不利的信號,就是作為俄羅斯親密的盟友亞美尼亞,其總理帕希尼楊對俄羅斯在納卡地區的作用表達了「不滿」。
帕希尼亞表示,如果俄羅斯不能保證納卡地區的和平,那亞美尼亞將尋求國際維和部隊進駐納卡地區。
坦白說,俄羅斯跟亞美尼亞的關係,是要好於跟亞塞拜然關係的。但目前這種時局下,俄羅斯無力在納卡地區部署更多的維和兵力,也沒有辦法向亞塞拜然施加更多壓力。
這就導致亞塞拜然民間有些組織開始有些危險舉動,導致俄羅斯給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之間設置的分界線受到了一定的衝擊。
亞美尼亞靠自身實力,是難以與亞塞拜然抗衡的,只能依賴俄羅斯。但俄羅斯現在又「靠不住」,亞美尼亞因此產生不滿,並向俄羅斯施壓。
雖然,這其中的是非曲直,很難一句話說清楚,但有一點是非常清晰的,那就是隨著在俄烏戰場的僵持,俄羅斯在地緣政治中的話語權正在減弱,並受到越來越多的外交壓力。
如果不能儘快的在俄烏戰場取得「決定性」的勝利,徹底摧毀烏克蘭軍隊的鬥志,重塑俄羅斯在國際上的形象。
那麼,接下來就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支持烏克蘭的國家可能會越來越多,俄羅斯壓力也會越來越大;而俄羅斯面臨的壓力越大,就越容易暴露出自己的虛弱。然後,在國際事務中的話語權進一步降低……
從這個角度來講,俄羅斯現在的處境的確比較危險,但這也有可能,徹底改變俄烏衝突的走向。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俄羅斯現在必須用軍事手段的強大,來跟自己國際威望的下降賽跑,如果不能維持住大國的「威嚴」,那麼,接下來的處境,可能還會更加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