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參考消息援引美媒報道,俄烏衝突爆發以下,美國聯合北約和歐洲國家在外交、經貿、科技及政治方面,對俄羅斯展開了近乎全面的制裁,然而即便如此,俄羅斯經濟也並未出現系統性崩潰。美國媒體分析,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美歐都各自在自利地偷雞摸狗,搞小動作。制裁是假,牟利是真。無疑,美媒的報道徹底揭開了西方制裁俄羅斯的老底,讓國際社會看到了西方國家監守自盜的行為。
俄羅斯發起特別軍事行動後,西方國家響應美國人的號召,對俄展開了全面制裁。對比衝突前後,西方國家從俄進口商品數據來看,英國減少了79%,美國減少了35%,德國卻減少了3%。相反,土耳其、比利時、西班牙、荷蘭甚至是日本,都增加了對俄商品的進口。土耳其增幅高達198%,這個數據讓國際社會感到詫異的同時,一向積極站在反俄前線的日本,竟然也增加了對俄商品的進口。從進口數據來看,英國無疑是踐行制裁協議最徹底的國家,當然,付出的代價也是最大的。當前,英國正在經歷幾十年來最糟糕的經濟形勢,英國央行更發布了悲觀預期,認為英國的經濟衰退周期至少要持續到2023年底。
導致英國經濟幾近崩潰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制裁帶來俄羅斯天然氣短缺,進而引發了能源危機導致的通貨膨脹。看到英國的慘淡經營,但凡是頭腦稍微清醒的國家,都不願意徹底與俄羅斯撕破臉。事實上,他們也是這麼做的。除了進口數據外,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出口禁運似乎更成功。美國減少了84%的對俄出口,英國減少了71%,就連荷蘭、德國也至少減少了50%。但是,這樣帶來的一個「嚴重」後果就是,俄羅斯出口多進口少的局面為其帶來了顯著的貿易順差,俄羅斯用大宗商品換來了源源不斷的美元,從而充實了俄羅斯的財政。這就是俄羅斯經濟沒有發生系統性崩潰的主要原因之一。
從這個角度看,西方國家所謂的制裁行為,無疑是貌合神離,暗藏貓膩,各自都在背地裡搞小動作。就連美國人,也在面臨能源危機的時候,偷偷購買了經過義大利提煉後的俄羅斯原油。其實,衝突本質上就是一筆燒錢的生意,就是所謂的「大炮一響,黃金萬兩」。根據福布斯測算,俄羅斯在9個月的衝突中,軍費開支至少達到了820億美元,也就是說,每個月將近花費了100億美元。要知道,在衝突爆發前,俄羅斯2021年所有的預算收入也僅有3400億美元。因此,可以確定的是,衝突爆發後,如果俄羅斯沒有額外的財政收入,這820億美元的開支是很難拿出來的。
其中,為俄羅斯財政收入做出突出貢獻的,反而是叫囂著對俄進行全面制裁的西方國家,這無疑是一個極度諷刺的事情。當然,在利益至上的西方世界,這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在利益面前,所謂的政治道德,壓根就不值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