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歐洲被美國逼急了

2022年11月02日08:56:15 國際 1022

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深陷能源危機、通脹漩渦,經濟瀕臨衰退邊緣。歐洲在現實面前開始日益清醒。

此前美國的歐洲盟友們,受制於美國的戰略裹挾,在加碼制裁俄羅斯問題上幾乎對華盛頓「百依百順」。而現在這些盟友們正清楚地看到,「歐洲之危」變成了「美國之機」。

美國不但以數倍高價把自產液化天然氣賣給歐洲,導致歐洲能源密集型產業因生產成本高漲紛紛減產甚至停產,而且重新玩起「美國優先」套路,通過讓優勢製造業流向美國,把歐洲推向「去工業化」的深淵。

這次,歐洲被美國逼急了 - 天天要聞

華爾街日報》網站報道稱,美國經濟成了歐洲能源危機的大贏家。

面對如此現狀,作為歐盟「雙發動機」的法德兩大國終於爆發了。

「鬧翻」的他們找到新共識

法國總統馬克龍與德國總理朔爾茨日前在巴黎舉行會談,一致認為美國的所謂《通脹削減法案》是對市場的扭曲,目的是把歐洲等地的企業「吸」到美國。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法德兩國近期一直在能源、防務等問題上存在分歧,但面對美國的保護主義政策,馬克龍和朔爾茨達成了共識:如果美國繼續推進《通脹削減法案》,「歐盟不能坐視不理」。

這次,歐洲被美國逼急了 - 天天要聞

美國「政治報」新聞網報道截圖

法德領導人矛頭所指的《通脹削減法案》,是美國總統拜登8月簽署的最新一項大規模開支計劃。

該法案在大喊應對氣候變化和投資發展可再生能源口號的同時,設定了美國政府為本土電動車產業提供高額補貼的條款,並把「整車在北美當地組裝」等條件作為享受補貼的前提。

這次,歐洲被美國逼急了 - 天天要聞

當地時間8月16日,美國總統拜登簽署《通脹削減法案》。

此舉引發歐盟方面強烈不滿。而法德領導人的最新表態,被外界普遍解讀為是「將對美國進行貿易報復的警告」。

針對美國的乘人之危,法國總統馬克龍率先發起「反攻」。

他近日呼籲,對選擇歐盟產電動汽車的消費者和公司給予更多支持。

他還表示,作為對美國《通脹削減法案》的反制,法國將從2024年起推出一項試驗性的補貼租賃計劃,讓低收入家庭以每月100歐元的分期價格購買電動汽車。

美媒稱,以往在與美國就貿易問題展開對抗時,法國一直是歐盟中最直言不諱的國家。現在,面對一場可能掀起的電動車貿易戰,再次唱起「白臉」的法國不會孤立無援,因為德國汽車工業也深受拜登政府「買美國貨」政策的衝擊。

「但這並不是的唯一的矛盾焦點。歐洲越來越依賴從美國進口液化天然氣的事實,把歐洲的不滿情緒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這次,歐洲被美國逼急了 - 天天要聞

美國「政治報」新聞網:法國商業遊說團體相關負責人伯納德·斯皮茨抱怨說,美國從俄烏衝突中獲得了經濟利益,但遭受的經濟後果卻比歐洲要小,這一點「幾乎無可爭議」。

新的歐美貿易戰,會來嗎……

美國的《通脹削減法案》會不會引發歐美貿易戰尚未可知,但雙方一度鬆緩的貿易關係將會再度緊張起來幾乎是無疑的。

當地時間10月31日在捷克召開的歐盟貿易部長非正式會議上,歐盟委員會副主席東布羅夫斯基斯指出,《通脹削減法案》規定的許多綠色補貼對歐盟的汽車、可再生能源、電池和能源密集型行業形成不公平競爭。

這次,歐洲被美國逼急了 - 天天要聞

歐盟委員會副主席東布羅夫斯基斯(左)和捷克工貿部長西克拉(右)在記者會上發言

歐盟和美國兩大經濟體佔全球經濟總量的一半、全球貿易額的三分之一,且雙方互為重要貿易夥伴。

2013年,歐盟與美國正式啟動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議TTIP,即歐美雙邊自由貿易協定)談判。但奉行「美國優先」政策的特朗普政府上台後全面擱置了談判,試圖通過貿易保護措施倒逼美國企業將產業鏈遷回本土。

從對歐洲等地鋼鋁產品增收關稅,到針對美歐航空企業補貼爭端率先展開貿易報復,特朗普政府挑起的美歐貿易戰一度發展到了白熱化的地步。

雖然拜登政府上台後為修補破裂已久的跨大西洋關係,暫時中止了美歐貿易戰,但其實際做法卻和特朗普政府如出一轍。

早在去年初上台後,拜登便宣布了「買美國貨」政策,旨在幫助美國公司更容易擠掉外國競爭對手、贏得美國政府利潤豐厚的合同。

這次,歐洲被美國逼急了 - 天天要聞

紐約時報》:當地時間2021年1月25日,拜登簽署行政命令支持購買美國產品。

不僅如此,拜登政府自去年以來以各種名義出台的《兩黨基礎設施法案》《晶元與科學法案》以及《通脹削減法案》都包含了歧視性的電動車補貼條款,加劇了包括歐盟在內的全球經濟衰退風險。

彭博社援引歐盟委員會前貿易委員塞西莉亞·馬姆斯特倫的話指出,「美國本屆政府嘴上大談支持盟友和與盟友合作,但他們並沒有充分地與盟友合作」。

這次,歐洲被美國逼急了 - 天天要聞

「如果你懷念歐美之間圍繞空客波音爭吵的時光,那麼一場關於綠色科技的爭端有望填補這一空白。隨著雙方補貼競賽的展開,這在政治上可能比空客和波音的補貼之爭更糟糕。」

英國《金融時報》在一篇評論文章中如是警告。

這次,歐洲被美國逼急了 - 天天要聞

《金融時報》報道截圖

文章認為,解決美歐貿易問題需要雙方採取更具建設性的態度,尤其是「經常採取單邊措施」的美國。「在努力建立具有約束力的合作關係的同時,跨大西洋夥伴關係最不需要的就是另一場曠日持久的補貼爭端」。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榕江縣委書記、縣長流淚了 - 天天要聞

榕江縣委書記、縣長流淚了

6月24日、6月28日,貴州榕江縣遭遇兩次罕見特大洪災,洪水肆虐導致基礎設施損毀、房屋進水、農田被淹,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受嚴重威脅。危急時刻,來自全國以及省州及兄弟縣市的搶險救災隊伍第一時間馳援榕江,日夜奮戰在清淤保暢、搶修設施一線,為災後重
馬斯克最新發聲 - 天天要聞

馬斯克最新發聲

俄新社等媒體報道,馬斯克6日在社交平台X上發帖稱,「我們應該什麼時候在哪裡舉行『美國黨』的首次代表大會?這將會非常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