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表示,包括俄總統普京在內的領導層已經準備好與西方對話。「特別是普京,仍然準備就烏克蘭問題進行談判。」
拉夫羅夫表示,在過去6個月里,「美國人提出了幾項倡議,其他一些西方同事要求與俄羅斯領導人通電話」。俄羅斯願意在「平等的方式下」與西方國家進行對話,以緩解目前緊張的局勢。
不過,拉夫羅夫也強調談判主動權在西方:「如果西方夥伴再次提出安排對話的要求,我們隨時準備聽取他們的意見。我希望,除了通過外交和其他渠道保持接觸,除了對外宣傳公開發表的言論之外,他們也能向我們提出一些認真的措施,有助於緩和緊張局勢,並充分考慮到俄羅斯聯邦的利益及其安全。」
普京的新聞秘書佩斯科夫同一天解釋說,普京和拜登之間是否會舉行會談,將取決於華盛頓方面「是否願意聽取莫斯科方面的安全關切」。具體地說,取決於「美國是否希望回到去年12月至今年1月的狀態,並認真考慮這樣一個情況:即俄羅斯提出的條件可能不適合我們所有人,但或許我們仍應該與他們坐在談判桌前?」
去年12月中旬,俄羅斯列出了莫斯科方面的安全要求,其中最重要的兩條,一是希望禁止烏克蘭加入北約,二是限制在北約東翼部署軍隊和武器。當時這兩個要求都遭到了美國和北約的拒絕。
那麼,普京發言人現在提出回到去年12月至今年1月的狀態,可能就是在提示美國:現在能不能重新考慮當初莫斯科提出的安全關切?比如,保證烏克蘭不加入北約?以此作為西方與俄羅斯談判的前提?
畢竟,莫斯科答應參加的談判,不可能沒有門檻的。
然而,不管門檻是什麼,這一次莫斯科的表態,展現出的積極姿態和並不敷衍的解釋,令人印象深刻。
明顯地,莫斯科的態度與一兩周前相比,不一樣了。
就在這個月早些時候,普京明確表示,他認為「沒有必要」與美國總統進行談判,並解釋說「因為還看不到任何談判的平台」。而這一聲明也得到了白宮同樣明確的回應。白宮表示,拜登沒有計劃在下個月的20國集團(G20)峰會上與俄羅斯領導人會晤。
看看10天前美國政治新聞網的報道標題,就知道當時美俄關係有多僵:《白宮盡一切可能避免拜登和普京在G20峰會上直接碰面》
文中寫道:拜登和普京都將出席下月在印度尼西亞舉行的G20峰會,在俄烏衝突激烈的背景下,兩人「可能會發生高風險的對峙」。
而美國官員正在採取措施「確保這種情況不會發生」,他們不但排除了美俄領導人舉行任何正式會晤的可能性,並正在採取措施,確保美國總統「不會在走廊上或領導人合影時遇到俄羅斯總統」。
不過,上周發生的另一件比較戲劇化的事件,顯示即便在拜登領導的民主黨內部,也有人希望跟普京談判。30名美國民主黨眾議員發表了一封公開信,敦促拜登與普京進行「直接對話」,以結束烏克蘭衝突。雖然,後來在重重壓力之下,他們收回了這封信。
但這封曾經發出的信,對於俄外長和普京發言人現在的表態,是不是起到了某種程度的影響,這種可能性不應被排除。
另一則被人忽視的消息,是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在3天前曾公開表示,與俄羅斯會談對避免烏克蘭局勢升級「很重要」。
當地時間10月27日,他在美國國防部的新聞發布會上說,從俄烏衝突一開始,美國就一直擔心衝突升級。「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認為與我們的盟友、夥伴以及我們的對手進行溝通非常重要。只要我們有暢通的溝通渠道,能夠就對我們重要的事情進行溝通,那麼我們就有機會控制事態升級。」
奧斯汀還說,五角大樓沒有看到任何跡象表明普京已經決定使用「臟彈」,也沒有看到任何跡象表明烏克蘭正在計劃使用「臟彈」。
任何一個有利於和平的信號都值得尊重,尤其在烏克蘭即將到來的寒冷殘酷的冬季面前。
這一次,普京又搶先把球踢到了美國和北約腳下,而烏克蘭人和歐洲人今年究竟要如何過冬,就看雙方能夠為和平拿出多大的誠意和智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