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凡十年」欄目】
全市組織系統和各級黨組織勠力同心、奮發進取,為蘇州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厚植組織優勢 凝聚奮進力量
■十年來,市本級舉辦各類幹部教育培訓班760多個,培訓幹部24萬餘人次。
■十年來,蘇州市先後圍繞「一帶一路」、自貿區建設、疫情防控等重大任務建立「行動支部」5000多個。
■2016年以來,全市共實施黨組織為民服務項目3萬多個,惠及群眾1100多萬人次。
■蘇州開展年輕幹部「一線工程」「雙向掛職」,動態組建攻堅專班,累計選派750餘名年輕幹部到關鍵吃勁崗位、改革發展前沿實踐歷練。
■目前,全市人才總量約343萬,高層次人才超34萬,自主申報入選國家級重大人才工程A類361人,其中創業類163人,約佔全國15%、全省51%,連續9年位列全國首位。
事業前進到哪裡,黨的建設就推進到哪裡。十年來,蘇州組織工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緊緊圍繞市委中心工作和重大部署,聚焦主責主業,突出問題導向,勠力同心、奮發進取、凝心聚力為蘇州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組織保證,以實幹實績奮力交出組織工作精彩答卷。
【案例故事】
「蘇式」人才生態,激活創新創業澎湃引擎
「只有做出顛覆性的創新產品,才能真正樹立起中國企業的話語權。」江必旺從北京大學化學系畢業後,前往美國攻讀博士學位並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2007年,走過全球幾十座城市的他,在蘇州工業園區創建了蘇州納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為蘇州第一批引進的姑蘇創新創業領軍人才。
蘇州對人才的厚愛深深地吸引了江必旺。「當年,舉家搬回國內,3個孩子正是上學的年紀,在地方政府的幫助下,我們第一時間就解決了住房和入學問題,成了我安心幹事創業的強大後盾。正因如此,納微才有幸在最適合的地方紮根。」江必旺說,蘇州為他提供了從創業扶持到人才培養再到項目推廣等方面的全方位服務。有了安心的場所、貼心的保障,江必旺一頭扎入納米的世界裡尋求突破,納微科技穩步發展,解決「卡脖子」技術難題,打破了日本、美國等國家在領域內的長期壟斷,降低了下游企業的開發費用。2021年6月,納微科技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掛牌上市,成為國內首家納米微球材料領域的上市公司。「蘇州給予人才的支持和幫助,讓我們能夠心無旁騖做好科研和生產。」江必旺說,公司成長的每一步,都與腳下的這片創業熱土息息相關。他的經歷,是無數創新創業人才在蘇州耕耘奮鬥的縮影。
得益於完善的人才工作,人才在蘇州加速會聚,一批高端創新資源要素強勢集聚。目前,蘇州已初步建成國內發展水平最高、競爭力最強的生物醫藥專業園區之一,率先在該領域發布產業人才圖譜,面向全球集聚202位國家級人才、6萬多名產業創新人才。
人才是發展之基、創新之本。近年來,蘇州建成了全省首家高層次人才一站式服務中心,為高層次人才提供便捷高效、規範專業的綜合服務。通過國際精英創業周、國際創客大賽、「校園蘇州日」等品牌活動,不斷做大蘇州人才「流量池」。歷屆蘇州國際精英創業周累計吸引3萬多名全球高端人才帶項目、帶資金、帶技術「奔涌」而來,9000多個創新項目落地生根。當前,全市人才總量達343萬人,高層次人才總量超34萬人,蘇州連續10年入選「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人到蘇州必有為」工作品牌全面打響。
【實踐經驗】
聚焦高質量發展,凝心聚力譜新篇
新時代開啟新征程,新使命尤需新作為。近年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下,全市組織系統乘勢而上、謀勢而動、順勢而為,以「再出發」的決心和「再攀高」的膽略,加快駛入高質量發展軌道。
幹部有活力、敢擔當,發展才有希望。蘇州市致力於嚴管厚愛,出台激勵幹部擔當「1+N」系列文件,推動幹部隊伍在幹事創業中實幹擔當、奮勇爭先。注重從基層一線、關鍵崗位選用幹部,新一屆縣級市(區)黨政領導班子中具有鎮(街道)黨政正職經歷超過50%。深入挖掘本土特色教育資源,打造「幹將工程」教育品牌,出台全市領導幹部上講台實施辦法,不斷提高教育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緊緊圍繞市委「年輕化、專業化」要求,始終把發現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幹部作為重大戰略工程,先後實施3輪「四級梯隊」建設計劃、年輕幹部隊伍建設「新十條」,奮力打造比武、練兵、培優、護航、統配和監測「六大平台」。在全省率先實施「專業化青年人才定崗特選計劃」和「知名高校大學生暑期來蘇實習計劃」,吸引1200餘名國內外知名高校優秀畢業生到市縣兩級企事業單位工作,蓄足年輕幹部「源頭活水」。真誠關懷、真情關愛,大力選樹「擔當作為好乾部」,努力讓實幹者有機會、有舞台。著眼盤活幹部資源、打破用人藩籬,全力推進幹部跨部門、跨條塊、跨領域大交流,率先破題推動上海與蘇州幹部跨區域交流任職,有效激活幹部隊伍「一池春水」。
發展最堅實的力量支撐在基層。蘇州市分領域健全制度體系,在農村,大力實施「新時代美美鄉村新接力」專項提升計劃,積極推動先鋒領航、千村振興;在城市,全面落實城市基層黨建「蘇州會議」精神,及時出台「1+N」配套制度,構建「一軸兩化、三方共建、四級聯動」城市基層黨建新格局;在兩新,以區域黨建為「緯線」、以行業黨建為「經線」,構建「經緯交織、一體推進」的兩新黨建工作「四梁八柱」。創新實施高質量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現代化「根系工程」,以「組織紮根、資源下沉、服務進門、幸福提升」為目標,實現「海棠先鋒聯繫服務村、居民100%覆蓋」等8個100%。全面推進「海棠花紅」先鋒陣地群建設,建成2270個「家門口的海棠花」黨群服務點,打造起「15分鐘服務圈」,「海棠花紅」成為蘇州紅色文化新名片。聚力提升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黨建,在「一干十支」的基礎上,新成立快遞、外賣配送、交通運輸、網路主播4個市級行業黨委,分領域出台工作指引,有效擴大黨在新興領域的號召力和凝聚力。實施「新時代新接力」基層黨組織帶頭人培養計劃,湧現出一批先進典型,推動全市基層黨組織帶頭人素質整體優化提升。
人才是一座城市的創新之要、發展之核。蘇州市堅持把人才作為助力蘇州發展的最寶貴資源,廣聚英才,推動優秀人才在創新創造中競相奔騰、施展才華。全面打響「人到蘇州必有為」工作品牌,先後制定出台「人才新政40條」等政策。在全球布局近50個海外創新中心,暢通海外引才渠道。針對「卡脖子」技術領域,發布全球科技人才地圖,大力實行「揭榜挂帥」制度,累計發布化合物半導體材料、超導量子信息材料等項目30餘個,張榜金額近600億元。因「才」制宜完善金融服務體系,做大做強人才創投中心,設立首期60億元天使投資引導基金和總規模超過20億元的「姑蘇人才基金」,推出5000萬元的全國最強「人才貸」。大力推進「人才樂居工程」,加快推進高品質人才社區建設,近悅遠來的人才發展生態逐步形成。
(蘇報記者 朱琦 陸飛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