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最新發布的報道稱,日前,一場名為「非洲氣候與安全」的公開辯論會,在聯合國安理會現場正式拉開序幕,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國派出常駐聯合國副代表戴兵發言。戴兵指出,發達國家曾承諾每年向發展中國家提供1000億美元的應對氣候問題專項融資,同時還承諾要在2025年時,對非洲貧困國家提供的氣候專項財政支持提升一倍。令人遺憾的是,這些承諾都沒有到位,而且國際金融機構對於發展中國家的氣候問題專項融資門檻也沒有降低。
戴兵強調,作為尚處於工業化初期的非洲,仍然需要現代工業去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要求非洲的貧困國家,與富裕的發達國家承擔同樣的氣候責任,既不符合現實,也違背了國際公平正義原則。戴兵重申,發達國家要以身作則,率先實現大幅度減排,為包括非洲在內的發展中國家提供碳排放的空間。
同時在幫助非洲國家應對氣候問題一事上,積極兌現自己的承諾,而不是熱衷於開口頭支票,尤其是部分發達國家,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所抱持的立場已經發生了動搖,這一點必須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
其實針對非洲貧困國家的國際援助行之有年,尤其是在近些年非洲國家的話語權在聯合國逐年提升,以及非洲經濟展現出勃勃生機的背景下,「開拓非洲市場」已經成為了國際間的普遍共識。但是在現實情況中,氣候問題對於非洲經濟、社會的影響正在日益擴大,突如其來的天災不斷在非洲大陸上肆虐。而彼時的西方國家,為了突顯自己在應對氣候問題上的道德優越,曾公開承諾為非洲國家提供專項融資便利,以及每年固定額度的資金支持,即便西方此舉是為了重新塑造在非洲大陸上的話語權,但是從結果來看,依舊是為了非洲經濟建設作出了貢獻。
可是,隨著新冠疫情在全球範圍內高燒不退,俄烏衝突導致國際能源價格和糧食價格持續攀升,供應端出現了嚴重短缺,以及美國的無限量化寬鬆和超級加息引發的美元走強。非洲國家目前所遭受的壓力是前所未見的,而以美歐為核心的西方發達國家集團,由於自身財政出現了嚴重問題,就打算在針對非洲國家的氣候援助和氣候融資承諾上動歪腦筋,一方面以各種理由拖延兌現承諾,另一方面又要求非洲國家制定和自己「對等」的減排計劃。
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中國自然不可能對這種出爾反爾的行為坐視不理,更何況,當西方國家拒絕兌現承諾的同時,他們又開始動用大筆資金,緩解國內的能源價格壓力。更有甚者,完全無視了自己當初在全球面前做出的減排承諾,大規模重啟火力發電設施。
很明顯,這是發達國家在利用「剪刀差」的優勢,藉助當下的國際危機反過來蠶食發展中國家的生存空間,讓國與國之間的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必須挺身而出,站在公平正義的角度,為廣大非洲貧困國家積極發聲,絕不能讓西方發達國家為所欲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