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由北京市各區「一把手」接聽市民來電的「聽民意 解民憂」活動今年迎來第十一季。今年的活動圍繞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開展,將接訴即辦工作作為踐行新時代群眾路線的有效路徑,密切聯繫群眾,改進工作作風。本季活動的主題為「傾聽百姓心聲,解決急難愁盼」。活動在5月中旬至9月中旬開展,持續推進重點、難點民生事項解決。
本季活動啟動當天,東城區委書記孫新軍帶隊走進北京市市民熱線服務中心,現場值守12345市民熱線,接聽來電。「您好,我是東城區委書記孫新軍,歡迎您的來電,請問您有什麼問題反映?」市民熱線話務大廳內,孫新軍戴著耳機,耐心傾聽居民訴求。體育館路街道市民步女士來電反映,其所居住的蔥店二巷屬於老舊平房區,電動自行車充電樁較少,希望增加充電樁的數量和密度。「您反映的問題我們都了解了,我們會儘快核實情況、妥善解決問題。感謝您的信任!」孫新軍一邊說一邊在電話記錄單上仔細記錄下相關內容。

樹木遮擋陽光、租房合同糾紛、道路路面破損……從上午9點半至10點半,一個小時的時間內,東城區領導及各部門、街道負責人共接聽市民來電41件。其中,對於10件諮詢類事件,相關負責人當場給予了回復。
下午2時許,在接聽完市民來電後,東城區相關部門及負責人便分赴各個點位,就市民反映的問題進行現場走訪。蔥店二巷位於體育館路街道的一片密集平房區的中部,衚衕最窄處僅有1米寬,自行車及電動自行車是周邊居民外出時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步女士告訴記者,蔥店二巷內共有兩座簡易樓以及多個平房院,雖然巷子內設有4組總計12個櫃門的充電櫃,但在高峰時段還是會出現充電設施緊張的情況。「充電櫃使用時是鎖著的,只有等車主取出電瓶後我們才能繼續使用,所以在晚上充電高峰大家等著充電的情況時有發生。要是能有充電樁,別人充滿後我們無需等待能拔掉插銷接著充就好了。」

據了解,蔥店二巷及周邊區域的52戶居民共有32輛電動自行車。因衚衕內空間有限,周邊區域的充電設施也以充電櫃為主。能否為步女士尋得一塊區域安裝充電樁,如果周邊空間不足以安裝充電樁又該如何增設充電櫃便成為了體育館路街道工作人員商討的重點。

經過實地走訪,工作人員在兩座簡易樓間找到了兩個煤改電後便閑置下來的煤棚,如今這些煤棚里堆放著舊門板、沙發墊等雜物上面落滿了灰塵。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溝通,煤棚的使用者同意騰空雜物拆除閑置煤棚並在該處增建充電樁。當天下午施工人員就開始進場對煤棚內的無用雜物進行清除並著手進行拆除。與此同時,充電樁運營公司的工作人員也來到了現場對線路走向及場地平整度進行勘察。根據前期估算,煤棚拆除後可在該片區域新增8個充電樁,與現有充電櫃配合使用能夠滿足周邊居民晚高峰時段的充電需求。
截至5月16日,蔥店二巷內的充電樁已安裝完成,周邊居民在充電時也有了更多的選擇。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記者:陳聖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