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紀60年代,中國和巴基斯坦在帕米爾高原上進行了一項魔鬼工程。那就是中巴公路,而這項工程耗時12年時間才最終完成,期間,犧牲了700多人。
據悉:修建這條公路將會十分困難。這條公路最低海拔1154米,沿途會經過11座超過7000米的山峰,大小河流無數,而且,在喜馬拉雅山跟喀喇昆崙山之間天氣條件十分惡劣,雪崩、流石、缺氧、地震時常發生,跟本沒有施工條件。
而在維吾爾族中,紅其拉甫又被稱為死亡之谷,而在這死亡之谷上,中巴竟要合作修建一條中巴友誼公路。而這條被國外稱為天路的公路卻必須跨過喀喇崑崙山脈、興都庫什和喜馬拉雅山脈。
而在1965年,中國外部生存環境異常艱辛,一個針對新中國的反華包圍圈正在形成,如果能夠打通這條中巴鐵路,那麼中國就能打破敵對國家的封鎖,是通向印度洋的一個重要戰略點。
而對於巴基斯坦來說,這條公路意味著爭奪克什米爾後方的軍事戰略安全。儘管如此,中巴公路修建的難度還是讓中巴兩位領導人倒吸了一口涼氣。
為使公路儘快修成,巴基斯坦申請中國援助,於是,中方召集一萬多名士兵前往巴基斯坦。而當這些年輕人一進入喀什市就看見了一排排棺材,一名後勤兵忍不住問隊長棺材的用處。
隊長語重心長地解釋:這些棺材是給我們準備的。原來,巴基斯坦地形複雜、氣候惡劣、海拔奇高,晝夜溫差猶如冬夏之別,他們必須忍受嚴寒酷暑以及高原反應。還有虛弱、嘔吐、昏迷已是常態,嚴重的士兵甚至會犧牲在茫茫雪山,葬於木棺之中。
但即便條件如此艱苦,也奈何不了這些士兵援巴的熱情依舊高漲,還有,一些女兵甚至因為不能援外淚灑當場。正如他們所說:當兵吃這點苦怕什麼呢。很顯然,留在這巴基斯坦修路的日子裡,衣食住行處處都是苦。
要知道,海拔高的地方連水都燒不開,更別說雞鴨魚肉,所以,工程隊平時最常吃的就是罐頭,能有一碗熱乎湯已然能讓士兵們滿足了。有時修到寸草不生的荒涼之地,只有成群的蒼蠅還活著,每次生火做飯都能熏下來一大片,幸運的更是落進了飯碗里,成了士兵們的盤中餐。
而這條公路所穿越的地區聚集著全世界海拔最高的山峰,有著最複雜和陡峭的地勢。單是經過喀喇崑崙山脈一處,超過7500米以上的山峰,就有八座。在經濟困難時期,修築這樣一條天路的財政和技術難度,不言而喻。
但考慮到巴基斯坦在中國宣布新中國成立之後,馬上就承認了新中國,那這一份情誼和認同,讓中國領導人看到了兩國之間更寬廣的未來,於是在國家領導人的鼓勵和支持下,一年後,國內路段順利完工。
但這時,巴基斯坦卻遇到了無法解決的難題。由於冰川密布水流湍急,加上修路技術有限,而在616公里的路段,巴方卻只修了25公里的便道。無奈之下巴基斯坦總統只好懇請中國施工隊前往巴基斯坦施工
就在這樣複雜的地形環境上,面臨著高原地形雪崩、山體滑坡、落石、塌方、地震等自然災害頻繁等等問題,再加上高原反應嚴重等病易發作。此次援巴修路,每一位工人都做好了隨時犧牲的準備。
曾不想:中國築路員工以寫血書的方式,要求到最艱難的施工路段,決心立下愚公移山志,劈開崑崙萬重山,用自己的雙手,在平均海拔5000米的雪山之巔,開闢出一條天路
他們戰天險,斗頑石,艱難地向前著。可是,1969年的上午,一場多年未遇的暴雨造成了泥石流,襲擊了正在施工的中巴公路,致使交通中斷,施工隊所在處頓時成為了孤島。
據悉:該工程隊周圍都是湍急的水流,他們進退維谷,不僅糧食被沖走,而且洪水水位還在上漲,他們棲身的地方越來越小,危急時刻,他們發現了一根極細的鉛絲鏈接著對岸,如果能夠順著這條鉛絲爬到對岸,接通一根鋼索,那麼大家便有了希望。
而他們小心翼翼地攀過鉛絲,當所有人都提心弔膽時。幸運的是,他們最後成功攀爬到對岸,接通鋼索,無一人傷亡。
在這12年的努力,中巴公路終於在1978年竣工。巴基斯坦領導人更是緊緊握住工程隊總指揮的手說:你們是一個偉大的國家,善良的人民和真誠的朋友。
回顧這條中巴鐵路,百感交集。為了建設這條友誼之路,中巴雙方約700多名隊員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們以血肉之軀,架起了一條通往世界的道路。自此,中巴兩國人民的友好邦交關係也在不斷地加深,中巴經濟走廊計劃如期而至。
所以,喀喇崑崙公路的建成對兩國都有重大的戰略意義。通過這條公路直接將中國的公路網與巴基斯坦的公路網連接起來,也間接打通了位於波斯灣瓜達爾港的通道,大大減少了中國對馬六甲海峽的依賴
後來,中國又以中巴公路為依託,在2015年啟動了中巴經濟走廊項目。中巴經濟走廊從陸路開闢了直接通向中東的門戶,給兩國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在這個項目中,兩國領導人展現了高瞻遠矚,超高的政治智慧,但是我們不能忘了在建設中犧牲的修路者們,這條公路是他們用生命修成的,向他們致敬。
每當,提起巴基斯坦時,人們腦海里第一個浮現的辭彙就是巴鐵,這種固有的印象,是中巴兩國堅不可摧友誼的象徵與寫照,也是兩國人民用鮮血凝結成的友誼。
當第二次印巴戰爭爆發後,巴基斯坦孤掌難鳴,苦苦支撐,而就在這時,我國挺身而出,直接公開譴責蘇聯偏袒印度。同時將印度侵略巴基斯坦與我國的安全聯繫起來,正告印度不要一意孤行。
權衡利弊之下,印度乖乖按照我國要求,拆除了三國邊境線上的一些軍事設施,灰溜溜撤出爭議地帶。中國的大國擔當解了巴基斯坦的燃眉之急,讓其感激不盡。
後來,中巴公路的竣工,更是讓巴基斯坦從官方到民間都把中國當成最值得信賴的朋友。公路上的一座友誼橋,更是被巴國人民親切稱之為毛澤東大橋。
而既然兩國是兄弟,巴基斯坦也不能總是一味地索取,因而在國際社會中,巴基斯坦總是旗幟鮮明地站在我國這邊,為我國的國際地位和形象的提高給予了不遺餘力的支持和幫助。
同時,在中巴的國境線上,出於對中國的信任,巴基斯坦幾乎是不設防的,中巴兩國的邊境軍人也會相互串門蹭飯。巴國發生內亂時,其它店鋪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害,只有中國人開的店鋪安然無恙。
據悉:巴基斯坦最大的國家公園,常年對中國人免費開放。當汶川地震時,巴基斯坦人民與我國人民同呼吸共命運,說出了感人肺腑的中國兄弟需要什麼東西,我們就提供什麼東西。
現如今,無論國際形勢如何風雲變幻,中巴兩國依舊是全天候戰略合作夥伴,中巴兩國之際風雨同舟的友誼已經深深刻入了兩國人民的DNA里。而正是有了毛主席的高瞻遠矚,我們才有了千金不換的巴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