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兩國一衣帶水,自古至今,文學交流甚為密切,日本明治以前,在長達一千多年的漫長歷史中,漢字和中國文化的傳入,深深的影響著日本的宗教、文化、制度和科技等多方面。但由於地理、經濟、歷史等因素的差異,日本文學也形成了具有鮮明民族特徵的藝術文化。
《水滸傳》是我國一部婦孺皆知的古典名著,日本是最早翻譯、研究水滸的國家,也是各類譯本最多的國家,而且,日本目前在還完好的保存著一些在中國已失傳或被視為孤本、珍本的版本。《水滸傳》傳入日本後,經過翻譯、翻案、改編,深刻融入日本傳統文化和民俗,深受日本文人學士和廣大群眾的喜愛。那麼,《水滸傳》東傳日本後,經歷了怎樣的演變,又給日本帶去了哪些影響,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課題。
一、《水滸傳》在促進日本翻案創作方面的演變及影響
江戶時代,政治的安定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帶動了文化事業的興盛,進而推動了翻案中國白話小說的熱潮。民眾對於文學藝術的需求急劇膨脹,促進了當時作家的寫作手段向翻案、改編、模仿中國白話小說的轉變,因為翻案是消化中國小說最有效的手段,更是寫書、出書的快捷方式。
而作為當時學習漢語的上好教材,《水滸傳》深受文學創作者推崇,深為讀者大眾喜愛,也深刻影響了日本文學。日本學界也普遍認為,在明治以前,最深入、廣泛滲入日本民間的外國小說是《水滸傳》。
1、《水滸傳》的翻案創作
1773年,建部綾足創作的《本朝水滸傳》是長篇翻案《水滸傳》的開端,之後,《水滸傳》在日本的各種翻案不斷推出,其中,廣為讀者喜愛且流傳至今的名佳作品就包括伊丹椿園的《女水滸傳》、曲亭馬琴的《傾城水滸傳》、山東京傳的《忠臣水滸傳》。據初步整理,僅江戶時代(1603-1868),出現的模仿或參照水滸傳的翻案小說就達十多部。
近現代比較有名且影響較大的《水滸傳》翻案作品,比如吉川英治的《新·水滸傳》、杉本苑子的《悲華水滸傳》、北方謙三的大水滸系列、柴田煉三郎的《柴煉水滸傳-吾等乃梁山泊好漢》等。
2、其他作品
相較於上述對《水滸傳》尊重原著精神的翻案翻改,這類作品除了書名或人名與《水滸傳》有關,內容完全與《水滸傳》無關,情節與原著內容相距甚遠。這類作品數量龐大,受眾面廣,深受青少年歡迎,為漫畫、遊戲等提供了腳本,例如,石川英輔的《SF水滸傳》,吉岡平的《妖世紀水滸傳》。
《水滸傳》的翻案保持了《水滸傳》在民間的熱度,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日本學界的《水滸傳》研究,推動了日本讀本小說的繁榮發展,為日本古代小說向近代小說的進步奠定了過渡的基礎。
二、《水滸傳》在日本文學及語言方面的演化和影響
作為中國古典白話小說,《水滸傳》的語言除了受到日本學界的重視,也影響了日本民間的語言,「水滸熱」在江戶時期民間呈現極高的熱度且經久不衰。
1、對日本文學創作的啟發
受水滸傳的影響而再創作的小說有很多,比較有名的包括曲亭馬琴的《南總里見八犬傳》、上田秋成的《雨月物語》、北壺游的《湘中八雄傳》等。其中最成功的是曲亭馬琴的《南總里見八犬傳》,是《水滸傳》日本化的里程碑作品,曲亭馬琴翻案作品有《新編水滸畫作》、《傾城水滸傳》等,對《水滸傳》研究深刻。
江戶時代
可以說,他對《水滸傳》的構架、情節、寫作手法、描寫、語言都領悟深刻,能信手拈來,作者在序言中也直言對《水滸傳》的推崇和借鑒。《南總里見八犬傳》脫胎於《水滸傳》,有日本《水滸傳》之稱,而受《八犬傳》的啟發,鳥山明創作了《七龍珠》,高橋留美創作了《犬夜叉》,可見,《水滸傳》對日本文學的影響是深入骨髓的。
2、對日本文學語言的影響
《水滸傳》中有詩詞602首,每章都有駢文,多用於刻畫人物、描寫風景、烘托氣氛,融於恬淡閑適、凄涼悲情、豁達開朗的意境,雅俗混融,華麗辭藻中不乏通俗直白的語言,這些寫作手法備受江戶作家的推崇,在他們的作品中多有借鑒。
日本的片假名、平假名本就是假借漢字演變,日語中許多事務的表達離不開漢字,白話小說《水滸傳》經過前代學者的翻譯、訓譯,彌補了日語抽象名詞的不足,增加了日語的辭彙量,進而豐富了日語的表達範圍。例如,《雨月物語》中始見鮮魚、過活等名詞,許多、相似、且說、且聽、但見等白話小說常用詞開始廣泛使用。
3、對日本民間俚語的影響
《水滸傳》故事情節豐富多彩,人物形象個性鮮明,諺語俗話朗朗上口,很快為當時的人們所接受,通過在民間的流行和口口相傳,新的辭彙也得以流傳,也直接影響了日本民間的俚語。當時的普通民眾粗魯沒文化就以花和尚、黑旋風自居,紋身的就自稱九紋龍。
從這一時期的大眾喜聞樂見的川柳創作中便可以看出水滸在日本的人氣,「夜聽評書水滸傳,猶如喝了蒙汗藥」,「海報牌上燕晉講水滸,果然口若懸河」。(伊東燕晉是江戶末期著名的評書大師。)
1837年發生了大鹽平八郎為首的天保之亂,《浪花筆記》中有這樣的記載「先生(指大鹽平八郎)數代蒙受國家的恩祿,尤以為不足,效彼宋賊晁蓋、宋江之所為,而做這樣的勾當。」從這裡可以看出,當時的人們把大鹽平八郎喻作《水滸傳》中的人物晁蓋、宋江,可見水滸英雄的人物形象已深入人心。大鹽平八郎不堪暴行起義的事迹,後世出版了名為《天魔水滸傳》(1884年)的紀實小說,也間接說明了《水滸傳》對當時社會的影響。
三、《水滸傳》在日本民俗方面的演化和影響
日本善於吸收外來文化,並善於將其內化為自身文化營養的國家。中國文學經過日本文人學士的吸收和轉化,衍生了數量繁多的富有日本特色的作品,而這些作品經過廣為傳播,潛移默化融入了日本社會生活中,潤物無聲的影響和融合於日本民俗文化。
1、《水滸傳》中的人物形象融入浮世繪文化
作為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一直以來都是畫家們所津津樂道的題材,古今中外皆是如此。《水滸傳》中的人物形象在日本的繪畫中也是深受歡迎,原因一是《水滸傳》對108位豪傑的塑造極為翔實,囊括各個階層,形象各異,性格鮮明,二是滿足了江戶時代通俗文學插圖(繪本)的偏好,給讀者更直觀的感受,而在創作的過程中,通過藝術手段潤色加工,又被畫家融入時俗之中。
日本浮世繪在世界上有很高的藝術地位,眾多世界繪畫大師都受其影響。浮世繪藝術興起於江戶時代,是日本的風俗畫,版畫,獨特日本民族特色。例如葛飾北齋創作的《百八星誕俏像》浮世繪,生動再現了水滸英雄的氣概,又反映了江戶時代的社會風情。江戶晚期,浮世繪大師歌川國芳根據大眾喜愛的水滸傳人物形象,創作的錦繪《水滸豪傑百八人》,富有個性、威武繁複、栩栩如生,格外受人歡迎,風靡了整個江戶。
2、《水滸傳》對刺青文化的影響
日本的刺青文化也叫紋身文化,是日本民間的一種漁獵遊民藝術與美學藝術的產物,是歷史悠久的傳統民俗。江戶時代,刺青文化發展到了極致,而同期盛行的水滸熱也在刺青文化上留下深深的烙印。
水滸傳中,九紋龍史進「刺著一身青龍」,花和尚魯智深得名於其脊背上的「花綉」, 「短命二郎」阮小五胸前「青鬱郁一個豹子」,浪子燕青「一身遍體花綉,卻似玉亭柱上鋪著軟翠」,這些英雄好漢的刺青極具張揚個性,且紋身面積大。
到了江戶末期,許多刺青圖案包含特殊的意義,已然構成了一個獨立的象徵性意義系統。刺青藝術也發展到了極高的境界,堪稱精美絕倫,形成了精美刺青大面積覆蓋為代表的固定風格。
3、《水滸傳》融入日本傳統民俗
睡魔祭是日本東北最古老、最具名氣的一種祭祀,其最大的看點是「組大燈」和「跳人」大群舞,青森縣的睡魔祭在1980年被列為日本重要的無形民俗文化遺產,舉辦的青森七夕燈節評選燈籠、燈花車引人入勝,每年大概有200萬以上的人來參觀。除了日本的神話傳說及和風氏的鬼神外,還能看到大量水滸傳中的經典人物。據統計,2001-2016年參加的作品共有352件,水滸主題的有19件,其中有1件獲得了最高獎「七夕燈節大獎」,另有8件獲得了綜合獎,這反映了水滸傳很好的融入了這一日本傳統民俗,也體現了日本民眾對水滸傳由衷的喜愛。
在日本經過漫長的演化過程後,《水滸傳》已深深浸潤日本社會,未必每個人都讀過《水滸傳》,但對水滸英雄耳熟能詳,甚至如數家珍,體現了這部中國古典名著獨特的文學魅力和旺盛的生命力。伴隨著時代的前行,《水滸傳》在日本的演化還將繼續,《水滸傳》的魅力還將繼續傳承。
參考文獻:
1、《水滸傳在日本的傳播研究》
2、《水滸傳在日本的流傳及影響》
3、《淺談中國明清白話小說對日本近世讀本辭彙的影響》
4、《水滸傳對江戶小說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