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這幾天,開始講核武器使用了。
通過各種公開和非公開渠道,俄羅斯向外界透露一個信號:俄羅斯不排除對烏克蘭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
消息一出,整個西方世界都感到震驚。
俄羅斯突然這麼表態,筆者認為有兩個目的:
第一個目的,也就是主要的、最大可能性的目的,是用核武器來對西方國家進行施壓。
我們知道現在俄羅斯在烏克蘭戰場上碰到不少問題,而其中很多問題,和西方對烏克蘭的支持和援助有關。
俄羅斯要想加快烏克蘭戰事的進度,就要解決西方援助的問題。
這種情況下,如果能夠使用核武器的威懾力,來讓西方國家有所顧忌,從而減輕對烏克蘭的援助。
那這樣對於俄羅斯方面來說,顯然是有利的。
第二個目的的可能性並不高,但也不能排除,就是為了未來使用核武器,先給國際輿論打一針預防針。
因為俄羅斯的常規軍事實力,能不能應付在西方源源不斷支持下的烏克蘭戰事,還充滿不確定性,即使西方減少支持力度也是如此。
而俄羅斯特殊的誕生原因,導致俄羅斯軍隊的常規力量和核力量處在一個不合理的比例上。
規模龐大的核力量是俄羅斯軍隊重要的實力組成部分,如果剝除核力量的話,俄羅斯軍隊的實力可能不夠應對當前的局勢。
不排除俄羅斯此番表態,是給俄羅斯核武器的使用打一個預防針,留下一個後手。
要知道,俄羅斯軍隊繼承的是蘇聯軍隊的老底子,而蘇聯軍隊在當時擬定的進攻歐洲計劃中,戰術核武就是「開路先鋒」。
比如在著名的「81軍演」中,蘇聯軍隊模擬進攻整個歐洲,在持續一周的演習中,使用了上百次戰術核武的模擬攻擊。
冷戰高峰期間,蘇聯軍隊的戰術核武使用許可權,一度下放到師一級。
蘇聯製造了大量的戰術核武器,外界普遍認為俄羅斯目前保留的戰術核武器,應該有2000件以上。
所以從實力和技術上來說,俄羅斯軍隊完全有能力對烏克蘭進行大規模的核打擊,從而改變戰場上的局勢。
但在輿論和外交上,俄羅斯若是如此做法,那將會陷入絕對的不利境地和被動之中。
畢竟核武器是一種威力巨大的武器,它一旦使用將會造成非常強的毀傷效果。
在美國掌控輿論主導權的情況下,俄羅斯若是使用核武器,那將是絕對的「政治不正確」。
美國就有更充分的理由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對俄羅斯進行輿論攻擊,各種制裁也就更加順理成章。
所以核武器能夠解決俄羅斯在戰場上面對的問題,但解決不了其他問題。
這時候就有一個問題:俄羅斯若是對烏克蘭發動核打擊,美國會不會對俄羅斯發動核打擊?會爆發核大戰嗎?
筆者的看法是:不會。
烏克蘭算幾斤幾兩,值得美國人冒著被俄羅斯人扔核彈的風險,去為他們實施核報復?
倘若俄羅斯真的對烏克蘭進行了核打擊,那在筆者看來,美國人的做法更應該是這樣的:
在輿論上大肆宣揚俄羅斯人核打擊的「粗暴」,然後適度表達對烏克蘭人的「同情」。
這是先奠定整個輿論的基調。
隨後,在營造出這樣的輿論環境以後,美國人就可以順理成章地「要求」歐洲人進一步制裁俄羅斯,要歐洲「和俄羅斯劃清界限」。
為什麼是「要求」歐洲人,而不是美國自己親自上場呢?
因為制裁是一把「雙刃劍」,在通過制裁攻擊俄羅斯經濟的同時,進行制裁的一方多多少少也會受到損害。
而美國人可精明得很,會有損傷的事情就讓歐洲人去做。
像前幾個月,美國人倡導歐洲人對俄羅斯天然氣出口進行「制裁」,以「支持烏克蘭」。
歐洲人聽美國的話進行制裁,然後歐洲天然氣不夠用了,就去找美國高價購買天然氣。
可美國的天然氣是哪裡來的?不是他們自己生產的,而是美國人去俄羅斯原價購買天然氣,然後高價轉賣給歐洲人。
這生意做得,實在是妙不可言。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美國人可以在烏克蘭問題上使勁拱火,可以在輿論上對俄羅斯大肆打擊。
但要讓美國人親自下場和俄羅斯過過手,那對於精明的美國人來說,顯然不會主動這麼干,更別說是核大戰這種事情。
俄羅斯只要沒有把核彈扔到美國本土上,那不管被炸的是歐洲哪一塊土地,都和美國人沒有關係。
美國會在輿論上擺出一副,美國和歐洲堅定站在一起的姿態,擺出一副好像準備給俄羅斯核反擊的態度。
以此來讓歐洲人吃一顆定心丸,讓歐洲人繼續和俄羅斯死磕,充分消耗俄羅斯的國力。
反正損耗的只是歐洲人的國力,即使俄羅斯真的使用核武器,被炸的也只是歐洲人,而這和美國人又有什麼關係呢?
精明的美國政客,不會為了他們的盟友搭上自己。
總的來說,俄羅斯這一次的表態,我們可以這樣來理解。
使用核武器並不是俄羅斯目前的首要選擇,俄羅斯仍然是把核武器作為談判中施壓的籌碼,而不是真的要把核武器投入到戰場上。
所以目前俄羅斯使用核武器的概率,仍然很小。
但俄羅斯也沒有把話說死,未來如果局勢進一步變化,俄羅斯也不排除對烏克蘭使用戰術核武的可能性。
從實力和技術角度來說,這是沒有多大問題的。
而如果俄羅斯僅僅是對烏克蘭使用核武器,那麼美國人是不會為了烏克蘭就和俄羅斯開啟核交換。
美國人將會繼續在幕後遙控,在輿論和外交上攻擊俄羅斯,讓歐洲人當馬前卒去和俄羅斯消耗。
除非俄羅斯把核彈扔到美國本土上,不然美俄之間的核大戰是不會爆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