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一段關於中國防彈板的視頻在外網瘋傳:一個研究子彈的美國大佬,在網上購買了一塊中國四級防彈板,他先後用7.62mm的AK 彈和莫辛納甘步槍彈對它進行了直射測試,結果這塊售價僅100美元的防彈板表現之優秀——它不僅擋下了所有的子彈,甚至連重複射擊的地方都沒有被穿透!
視頻熱評的第一條更是矚目,「我有理由相信,一些美國公司購買中國防彈衣,然後印上美國製造!」真不知是在誇中國還是罵美國了。
事實上也是如此,目前全世界70%的防彈衣都是中國製造,中國出品的防彈衣,究竟是怎麼從落後美國至少10年,人人嫌棄的境地,「逆襲」上位的?
中國防彈衣的「成名之戰」
2006年,中國防彈衣在英國戰場上一戰成名。3年前,英國向我國的大成公司購買了600多件防彈衣,投入了對伊拉克薩達姆政權的戰鬥中。
而真正讓中國防彈衣「火」起來的是來自一名英國人的「證詞」:一支30人左右小隊在戰役中,遭到了敵軍100多個人的埋伏,在進行了慘痛的逃亡之後,他們整支小隊以只死亡了一個人的奇蹟代價逃出生天,而且唯一死去的人,還是被流彈擊中頭部才致死的。
其中一位士兵甚至被敵軍打中了12槍,然而這些槍彈的衝擊力都被來自中國的防彈衣所化解了,沒有一槍穿透身體帶來致命傷害,這超乎了他們所有人的預料。
經此戰役,全世界所有人都看到了中國防彈衣的強大,紛紛向中國遞出訂單,銷售量飆升,至此,名不見經傳的中國防彈衣終於走上了對外出口貿易的路。
但是,「好用」也不是好賣的全部原因,畢竟全世界的競爭對手那麼多,美國之類的更是防彈衣「鼻祖」一樣的存在,中國當時的技術水平是萬萬不敢說超越了美國的,為什麼會受到大眾的追捧呢?
答案很簡單,中國出品的防彈衣就勝在一個「性價比」上。還記得咱們開頭說的那個評測視頻嗎?僅僅100美元買到的四級防彈板,價格僅僅是美國同等性能防彈板的五分之一不到,那位視頻博主甚至有些語無倫次地表示:你可以購買一塊中國四級防彈板,當成三級板用,對於保護我們平民的安全來說,綽綽有餘。
買一件美國出品的防彈衣的價格,拿來買中國的,能買四、五件了,是你的話你選哪個?
2005年左右,不僅伊拉克、以色列等不安定的中東國家,購買它來保護士兵的安全,甚至連美國也不得不承認:現在還是你們比較強。不少美國大兵還表示,如果軍方不打算購買中國防彈衣,那我們就自掏腰包買。
性能好、便宜、甚至還起步晚,中國防彈衣是怎麼做到就像「開掛」一樣發展的呢?為什麼偏偏是中國,而不是其他國家做到呢?
想想看,要說高端技術,那都是分布在歐美、日本這些國家的,要說人口優勢,那我們鄰國的印度也不差,中國的逆襲之路,靠的是這以外的堅持不懈和聰明才智。
防彈衣的發展史中,橫空出了一個中國
防彈衣,又被譽為「最強的貼身鎧甲」,意思就是它是從鎧甲發展而來的。然而,冷兵器年代的鎧甲只能擋擋槍與劍,在穿透力很強的子彈面前,頓時就不夠看了。
於是,能夠替代鎧甲的「防彈衣」的開發,立馬成為了各國共同的一個難題。最初,人們的思維沒有打開,仍然在使用製造鎧甲的思想去發明防彈衣,其結果就是——士兵不得不在身上穿著由鋼板製成的、重達10公斤的防彈衣,用機動性換人身安全。
一場戰鬥打下來,子彈「邦邦邦」砸在鋼板上,不僅這種激烈的震蕩讓士兵的內臟和骨骼飽受侵害,而且很多戰術動作都完成不了,一段時間的使用下來,只能說是苦不堪言。
在那個時期,還發生了一些趣事,比如說最怕死的其實不是士兵,而是罪犯,在防彈衣剛發明出來之後,英國以以內德·基利為首的一夥匪幫,購入了大量用耕地的犁縫出來的防彈服,本以為可以肆無忌憚犯罪了,不想這些防彈衣的重量每件重達44千克!
最後的結果是:雖然警察的槍彈沒有一顆射穿了罪犯的護甲,可他們也因行動不便而被撲倒在地,最終全員遭到了逮捕。
這樣的難題從歐洲火槍盛行的16世紀,一直到了19世紀的60年代才得到解決。一名美國科學家「異想天開」,用10層的棉花纖維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件軟質防彈衣,再後來,絲綢防彈衣也橫空出世,受到各國的強烈追捧。
這之後,各國就像找到了方向一樣,開始研製各種各樣的「減重」防彈衣,陶瓷、合金鋼、鋁合金、鈦合金、尼龍……都可以成為防彈衣的材料。其中最受矚目的莫過於美國杜邦公司的製造的芳綸。
芳綸中又有一種叫凱夫拉的特製材料,誕生於20世紀60年代末,這種材料不僅具有超高的強度,還有良好的韌性和抗張性。
試驗表明,凱夫拉防彈衣吸收彈片動能的能力是尼龍的1.6倍、鋼的2倍,一件重1.8公斤的凱夫拉防彈衣能抵擋0.44毫米口徑手槍子彈的近距離射擊。
然而,凱夫拉是美國杜邦公司的名牌產品,他們對中國自然是嚴防死守,不僅技術封鎖,甚至有很長一段時間對中國禁運,怕的就是中國利用「逆向仿製」技術將凱夫拉的秘密學了去。
但事實上,紡織業的逆向仿製遠沒有那麼容易,試想一下,就算把一塊高強度的凱夫拉縴維「拆開」,我們也很難從其中的殘餘纖維中看出其中門道,頂多看一看材料。
既然拆解沒用——更何況以美國為首有著技術壟斷的幾個國家,壓根就不給中國拆解的機會,因此我們只能自己從頭研究了。
中國參考了外國的防彈衣NIJ標準,制定了屬於自己的一套準則,用比國際平均水平還嚴格的要求,創造自己的道路,而國內的各大民企也不甘示弱,各顯神通。
以浙江寧波的大成公司為例,從1995年開始研發,到2005年成為中國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現代防彈衣生產基地,曾多次在破產的邊緣掙扎,這才做出一些成果。
2000年,當大成成功攻克新型化纖材料時,企業已經耗資了1250多萬元,但也得益於這筆巨資與研究人員堅持不懈的努力,他們成為了世界上第四個擁有這項專利的企業。
相應的,我國也成為了既美國、荷蘭、日本之後第四個擁有這項專利的國家。
更厲害的是,我國還逐漸實現了從原料研發到製作成品生產的「一條龍」,到2022年為止,縱覽全球,也就只有荷蘭、美國和中國能做到而已。
但是,如果只是纖維,在防護低速槍彈的時候倒是有不俗的效果,但是遇上高速子彈時,就有些力不從心了。
於是,這裡就需要防彈板的作用了,我國的防彈板中就添加了上述的凱夫拉縴維,除此以外,還有陶瓷、石墨烯、複合鋼板、有機玻璃等平時我們可能聽過的材料,根據用途和使用環境的不同,有一定材料的差異。
這些光靠民營企業的突破就是不夠的了,我國的國產防彈材料,集合了國家軍用研發的大手筆投入、各個企業和遠銷共同研發的熱忱和努力。
其中,要將防彈衣運送到世界各地,佔據70%的市場,下離不開大量供給原材料的產業,下依賴於我國發達完備的物流系統,這些都極大削減了製造的成本,讓我們的防彈衣以優質、低價,在世界上有充分的立足之地。
可以說,凱夫拉也好,其他的防彈材料也好,雖然中國不是第一個發明的國家,但無疑是將其發揚光大做到最強的國家。
這樣的成就甚至不僅僅體現在防彈衣上,也事實上,自從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就憑藉著超乎尋常的熱忱,在後起的高科技領域,從模仿到追趕,從追趕到超越,高鐵、無人機、電動車……都是如此。
接下來,中國防彈衣還將向石墨烯、液體材料領域進軍,或許有一天,中國防彈衣就不僅僅停留在出口量第一,而是成為真正的世界第一。(來源:科普啟示錄)圖文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