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關注丨陷入政治漩渦的北溪管道

2022年09月29日01:16:25 國際 1717

北溪天然氣管道遭受「前所未有」破壞 歐洲短期能源安全形勢更加惡化

陷入政治漩渦的北溪管道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韓亞棟 薛鵬

深度關注丨陷入政治漩渦的北溪管道 - 天天要聞

「北溪」天然氣管道海上管線在丹麥博恩霍爾姆島附近發生泄漏,海面形成直徑1公里的「氣泡圈」。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氣體泄漏點在海面上造成巨大動蕩,最大的泄漏點在直徑1公里的海面上產生湍流,最小的繞一圈大約200米,現場大片區域泛白——當地時間9月26日,「北溪—2」天然氣管道附近發生天然氣泄漏,相隔僅僅一天,「北溪—1」天然氣管道也被曝出發生泄漏。

「北溪」天然氣管道是一個離岸天然氣管道,由北溪天然氣管道公司負責營運,從俄羅斯起步,一直延伸到德國格賴夫斯瓦爾德。該項目包含1號、2號兩條平行管道。預計建成運營後,「北溪—2」將與「北溪—1」共同向歐洲運送1100億立方米/年的天然氣。

對於「北溪」管道遭受的「前所未有」破壞,各方有何反應?在歐洲能源危機和烏克蘭危機背景下,「北溪」管道遭破壞將帶來哪些後果?一條從俄羅斯起步經波羅的海直通德國的海底管道,為何會深陷地緣政治博弈的漩渦之中?

「北溪」天然氣管道3條支線同時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破壞,受損情況空前,目前正在調查原因

瑞典測量站9月26日在「北溪—1」和「北溪—2」天然氣管道發生泄漏的同一水域探測到兩次強烈的水下爆炸。兩次爆炸分別發生在格林尼治時間26日零時03分和17時04分,瑞典海事局隨後發出有關氣體泄漏的警告。

據了解,其中一次爆炸產生相當於2.3級的地震,瑞典南部30個測量站都探測到此次爆炸。瑞典國家地震台網地震學副教授比約恩•倫德說,能清楚地看到事發水域的海浪如何從底部反彈到水面,這意味著「發生了爆炸」。

丹麥能源署確認,在「北溪—1」和「北溪—2」管道中共檢測到3處泄漏。「北溪—1」有2處,「北溪—2」有1處,分別發生在博恩霍爾姆島的東北部和東南部。

針對突發的事故,北溪天然氣管道公司發表聲明稱,「北溪」天然氣管道3條支線同時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破壞,受損情況空前,何時恢復供氣無法預測,目前正在調查原因。

丹麥首相弗雷澤里克森9月27日晚在新聞發布會上說,根據丹麥相關機構的綜合評估,「北溪」天然氣管道泄漏並非「事故」而是「蓄意破壞」。丹麥能源署署長在新聞公報中說,天然氣管道出現泄漏是極其罕見的。

俄羅斯駐丹麥大使館當天在社交網站發表聲明稱,該使館認為有關機構應對「北溪」天然氣管道泄漏事故進行全面調查,並公開調查結果。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27日對媒體表示,不排除管道事故是破壞活動所致。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當地時間9月27日在社交媒體上表示,她與丹麥首相弗雷澤里克森討論了當天發生的對「北溪」天然氣管道的破壞行為,歐盟將全力支持有關國家對這一事件展開調查。馮德萊恩表示,任何對歐盟國家在用的能源基礎設施的有意破壞都是不能容忍的,並將招致「最強烈的反應」。

「根據目前各種報道的消息,此次事件是史無前例的。因為一般水下長輸天然氣管道因技術故障發生爆炸的可能性不高,此次事件更像是人為破壞。儘管管道相關各方都沒有披露事故原因,但從現場照片看,管道受破壞的情況比較嚴重,造成了天然氣的泄漏。」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俄羅斯中亞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副教授劉乾說。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徐剛稱,從目前情況看,「北溪」3條管道發生水下爆炸不太可能是自然原因。「油氣管道的外層往往包裹很厚的鋼殼和混凝土,非常堅固,何況三處在短時間內接連發生爆炸。」

自烏克蘭危機爆發以來,作為歐洲能源大動脈的「北溪」天然氣管道一直備受矚目。

「北溪—1」管道於2011年建成,東起俄羅斯維堡,經由波羅的海海底通往德國,目前是俄羅斯對歐洲主要輸氣管道。9月2日,北溪天然氣管道公司最大股東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俄氣)表示,由於多處設備故障,「北溪—1」天然氣管道將完全停止輸氣,直至故障排除。

「北溪—2」是「北溪—1」的後續項目。北溪二號線公司官網稱,「北溪—2」建成後進口天然氣價格將下跌13%,可為歐洲終端消費者節省79億歐元;對「北溪—2」的投資刺激了工業經濟發展,來自27個國家的1000多家公司將從中獲益;相比過境烏克蘭的天然氣管道,「北溪—2」每年可減少89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

「北溪」管道的破壞,或將預示著至少在歐洲的冬天到來之前,這條主要的天然氣動脈將無法恢復運營。

劉乾分析,「北溪—1」和「北溪—2」管道雖然暫時都沒有正常運營,但有一定的注氣和氣壓來保持管道狀態。但這次爆炸導致兩條管道在短期內都無法運營,而管道的維修需要俄羅斯和過境各方的協商,這在當前形勢下幾乎是不可能的。

9月27日,歐洲天然氣價格的標杆荷蘭TTF天然氣期貨價格在跌至兩個月來低位後暴漲19.65%,反映了市場對「北溪」管道遭破壞事件的風險定價。

「目前來看,由於『北溪—1』和『北溪—2』事實上處於斷供狀態,『北溪』管道泄漏對歐洲的心理衝擊大於實際影響。」徐剛說,對比今年2月烏克蘭危機爆發以來TTF天然氣期貨價格的波動,可以看到受戰爭進程和俄歐能源博弈影響,類似的大漲大落經常出現,市場對此有心理準備。

美國和歐盟等方各有盤算,「北溪—2」管道深陷地緣政治博弈漩渦

自實施之日起,「北溪—2」管道項目就成為各方爭論焦點,其建設過程一波三折。

該管道從2018年開始建設海底部分,但2019年底特朗普政府進行的制裁嚴重影響了管道建設進程。由於美國制裁,俄羅斯不得不憑藉自身能力完成管道建設。在克服更換鋪管船、重新申請建設許可等一系列困難後,2021年9月,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宣布完成「北溪—2」管道建設,並表示可以在2021年底使其投入運營。由於美國等國反對,「北溪—2」一直未能獲得運營許可。

「當前,『北溪—2』管道深陷於地緣政治博弈的漩渦之中,不是單純的經濟項目。」劉乾說,圍繞該管道的博弈者,不僅有位於管道兩端的俄羅斯和歐盟,還有抱著政治和經濟雙重目的的美國,急於投入北約懷抱的烏克蘭,以及希望擺脫對俄天然氣依賴的波羅的海和東歐國家。美德作為博弈直接參与者,其國內政治力量對「北溪—2」的立場也存在嚴重分歧。

儘管「北溪—2」管道是一條對歐洲供應天然氣的管道,但美國卻是俄羅斯建設該管道最重要的博弈對手。

美國堅決反對建設「北溪—2」管道,並對該項目實行制裁。美國前總統特朗普曾拋出「俄羅斯用『北溪—2』管道將德國變成俘虜」「歐洲用數百億的天然氣管道美元資助俄羅斯」「誰建設『北溪—2』管道就制裁誰」等言論。2019年6月,美國國會出台《保護歐洲能源安全法案》,要求制裁「北溪—2」項目施工方。2019年12月,特朗普簽署《2020財年國防授權法案》,提出將對30天清盤期後仍參與「北溪—2」項目的公司和個人進行制裁,包括吊銷其赴美簽證及凍結其在美資產。此後,美方將針對「北溪—2」項目的新制裁納入《2021財年國防授權法案》。

俄羅斯堅持建設「北溪—2」管道,在制裁條件下堅持完成了項目建設。俄羅斯方面強調,在供應量上,美國不可能大規模滿足歐洲增長的進口需求和替代俄羅斯;在價格上,美國液化天然氣(LNG)也難以同俄羅斯低廉的天然氣成本相競爭。

「『北溪—2』不僅僅是一條天然氣管道,它是俄歐能源合作進一步密切與加深的表現,從而導致美國的反對並加以制裁。」華東師範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教授劉軍分析,美國的主要目的是通過破壞「北溪—2」項目,減少歐盟對俄能源依賴,防止俄羅斯在美歐同盟內部施加影響,控制歐盟能源供給,增加美國能源對歐出口,在實現自身利益的同時加深對歐洲的能源控制。

除了美俄,圍繞「北溪—2」管道博弈的主要力量是歐盟。但歐盟內部對該管道的立場存在分歧。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李勇慧稱,該項目將使輸往歐洲的俄羅斯天然氣繞開烏克蘭,經過波羅的海海底直接連通德俄兩國,德國由此成為俄羅斯天然氣最重要的轉運國。以德國為首的部分國家希望該管道建成投產,而波蘭和波羅的海國家則堅決反對並要求擺脫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

烏克蘭、波蘭和波羅的海國家認為,該管道的建成運營將大幅提高歐洲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直通管道將使俄羅斯不再顧及過境運輸國的利益,從而可以隨心所欲「訛詐」歐洲。有分析稱,「北溪—2」管道一旦建成通氣,烏克蘭將損失巨額天然氣「過境費」,斯洛伐克奧地利捷克的「過境費」收入也會大幅減少。

烏克蘭危機的爆發,則導致圍繞「北溪—2」管道的博弈形勢發生了新變化。歐盟倒向美國,採取了堅決制裁俄羅斯和放棄「北溪—2」管道的政策,同時削減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採購量。俄羅斯則以盧布結算天然氣和減少「北溪」管道供應量作為反制手段。複雜形勢下,「北溪—2」管道幾乎不存在投入使用的可能性。

「任何跨境長輸油氣管道都具有地緣政治屬性,這與油氣資源的稀缺性、管道運輸改變政治經濟版圖的能力緊密相關。」劉乾分析,整個亞歐大陸的任何跨境長輸油氣管道的建設和運營背後都有大量的外交斡旋和大國博弈,「北溪—2」管道也不例外。而「北溪—2」管道之所以陷入更為激烈的地緣政治博弈,是由於其在一定程度上是替代性管道,其目的是代替烏克蘭的過境管道,這將從根本上改變俄羅斯和歐洲的能源關係,並改變烏克蘭的地緣政治地位。

「北溪」管道遭到破壞所處的微妙時空節點,預示著歐俄能源博弈恐進一步升級

今年6月以來,隨著烏克蘭危機進入僵持期,俄歐雙方都加大了對能源籌碼的使用。因受到美歐制裁,俄羅斯先在6月中旬宣布將「北溪—1」供氣量削減至40%,又在7月以檢修為名中止供氣十天,9月初宣布無限期中止「北溪—1」輸氣。

歐盟除了指責俄把能源作為武器繼續加碼對俄能源制裁外,亦展開積極行動試圖掙脫俄氣短缺造成的能源困境。歐洲多國宣布重啟煤電、核電並推遲碳中和計劃,滿世界「找氣」推動能源進口多元化,推動對俄石油限價並加快儲氣步伐。

劉乾分析,歐洲在能源供應方面有幾個特點,首先是歐洲能源自身不能做到自給自足,能源對外依賴性比例高;其次是對俄羅斯油氣的依賴程度較高,俄羅斯是歐洲最主要的能源進口來源國;三是在能源轉型方面走的比較急,此前大舉去煤電、關停核電,這些因素導致其能源安全形勢比較突出。烏克蘭危機和西方對俄制裁進一步加劇了其能源供應緊張形勢。管道事故則使「北溪—1」和「北溪—2」恢復和投入運營的難度更大,俄羅斯和歐洲的天然氣供應形勢更加複雜,歐洲在短期內特別是今年冬季的能源安全形勢更加惡化。

徐剛稱,「北溪」管道遭到破壞所處的微妙時空節點,預示著歐俄能源博弈恐進一步升級,「從時間上看,破壞發生期間烏克蘭東部四州入俄公投落下帷幕,歐盟新一輪制裁蓄勢待發;波蘭舉行了波羅的海天然氣管道開通儀式,該項目被波蘭視為擺脫對俄能源依賴的重大戰略項目;從地點看,爆炸發生在丹麥博恩霍爾姆島附近公海海域,波羅的海天然氣管道同樣從這裡經過。」

「從長期看,歐洲尋找新的能源供應來源會更加積極堅定,而俄烏能源關係恢復的難度會更大。從地緣政治角度看,在當前烏克蘭危機進一步升級背景下,俄羅斯、美國和歐洲各國都會從自身角度評價利用此次事件,可能會進一步激化矛盾。」劉乾說。

徐剛注意到,對俄羅斯來說,遭到破壞的油氣管道屬於俄油氣公司資產,俄海外利益安全受到新的威脅。油氣管道受損也使俄的能源籌碼失去彈性和轉圜空間。對歐洲來說,「北溪」管道被破壞意味著繼能源短缺之後,能源基礎設施也不再安全,這無疑將加劇歐洲能源安全恐慌和環境憂慮,迫使其重新評估自身能源安全水平,審視對外能源布局。「目前歐洲其他方向的油氣管道也大多經過海底,都面臨類似安全風險。無論後續調查結果如何,北約與俄在周邊海域,尤其是波羅的海恐將加大安全部署和投入。」

「該事件只是烏克蘭危機引發的能源危機和通脹危機的一個側影。這場危機不但削弱歐洲的經濟前景,也正在深刻改變歐洲政治版圖,加速歐洲民粹勢力的崛起,加大歐洲政策的不確定性。」徐剛說。

能源安全是關係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性、戰略性問題,對國家繁榮發展、人民生活改善、社會長治久安至關重要。如何有效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有力保障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始終是我國能源發展的首要問題。

劉乾認為,要堅定「能源的飯碗必須端在自己手裡」的戰略。我國是能源消費大國,也是能源生產大國。我國的能源安全必須立足於獨立自主,做好能源供應保障工作,維護我國能源安全;在我國油氣進口依存度較高的情況下,要做好進口來源和進口通道多元化工作,「不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不能依賴單一進口來源和通道;綠色轉型是一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走符合中國國情的能源轉型道路,在能源轉型目標上堅定不移,在能源轉型策略上穩中求進。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科技讓高原老人安享晚年生活 - 天天要聞

科技讓高原老人安享晚年生活

自2024年7月以來,拉薩市城關區已為1263名高齡、空巢、失能等特殊困難老人家裡配備了護理床、制氧機以及床頭「一鍵呼叫」等智能設備,這些設備的數據都會連接到市級智慧養老數據聚合平台,實現統一管理,為老人們的生活提供便利與安全保障。
2021年,貴州一男子靠養牛發家致富,年收入高達700多萬 - 天天要聞

2021年,貴州一男子靠養牛發家致富,年收入高達700多萬

2021年,貴州一男子憑藉一手獨特的養牛方法,養殖一頭牛他就能凈賺一萬多元,更讓人嘖嘖稱奇的是,他還巧妙地運用自己的智慧,創立了一套以養牛為主的立體循環農業模式,通過使用這種模式,他的年收入高達700多萬元,那麼他的這套養牛方法究竟有何獨特之處呢?
拉林鐵路守望者:在雪域「天路」托起365個「扎西德勒」 - 天天要聞

拉林鐵路守望者:在雪域「天路」托起365個「扎西德勒」

「回溯至2021年,青藏鐵路拉林線開通之際,我便投身到這條線路的工作當中,能夠深度參與拉林鐵路的運營,這份榮耀始終在我心間熠熠生輝。」4月1日,西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攜手青藏鐵路集團公司,於拉林鐵路共同開啟「坐著高鐵看中國·尋訪藏家桃花源」主題採訪活動。身為青藏
戈壁藍莓吃上「定製餐」 - 天天要聞

戈壁藍莓吃上「定製餐」

站在山南市扎囊縣阿扎鄉的戈壁腹地,目之所及不再是記憶中的黃沙漫卷。成片的智能溫室在烈日下泛著銀光,這片曾在戈壁荒灘種出聖女果而聞名的「戈壁田園」,如今,能讓土壤要求極高的藍莓也在此紮根,上演著現代農業最震撼的逆襲劇本。
大貨車雨夜側翻 司機被困 民警變身「人梯」施救 - 天天要聞

大貨車雨夜側翻 司機被困 民警變身「人梯」施救

民警翻過大貨車時發現,司機王某已從駕駛室爬出,坐在車門上。由於腿部受傷,加上氣溫低,王某全身發抖,一時無法自行脫困。於是,民警用身體靠著車身,並提出讓司機王某踩著自己肩膀,助他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