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烏克蘭4地展開公投後,大量歐美國家又準備對俄展開新一輪制裁措施。在此其中,英國的表現是最為突出的。根據國內媒體「環球網」報道,9月26日,英國外交大臣克萊弗利宣布了英國對俄羅斯施加的92項最新制裁措施。
這些制裁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表現英國對俄羅斯「在烏克蘭境內展開進行虛假公投」的反對態度。除了英國政府外,有不少英國百姓對於俄羅斯展開公投一事抱有疑慮,大多認為在公投結束後,俄烏衝突可能會走向進一步升級。
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在英國的制裁下,俄羅斯並沒有進行多大程度的反制措施。或許是因為英國的制裁已經沒有什麼實際效果了,所以在俄方看來,比起反制英國,他們可能更加重視此次公投的最終結果到底如何。
值得注意的是,塞爾維亞也對俄羅斯公投一事進行了表態。不過和我們之前想像的不同,塞爾維亞這次並沒有支持俄羅斯,而是表達了反對態度。
9月25日,塞爾維亞外交部長塞拉科維奇表示,塞爾維亞政府不會承認頓巴斯兩個「共和國」和「入俄公投」的結果。雖然他引用了聯合國憲法以表示塞爾維亞的立場「堅定不移」,但是有不少歐美網民認為,塞爾維亞很可能不是「主動」選擇在外交上反俄的。
事實上,參考塞爾維亞的處境,可能有2個原因導致了武契奇等人不能完全支持俄羅斯,第1點可能是科索沃問題。
眾所周知,塞爾維亞一直沒有承認科索沃的獨立。北約方面倒是一直試圖拆分塞爾維亞,所以從維護本國領土主權完整的角度來說,塞爾維亞不太可能同意俄羅斯進行的「公投」。
第2點很明顯,就是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集團可能在對塞爾維亞施壓。之前在歐盟各國都高調製裁俄羅斯的時候,塞爾維亞卻和英法意這些老歐洲國家背道而馳,沒有制裁俄國。這肯定讓美國耿耿於懷。
更別提塞爾維亞之前在一些公開場合中,對美國之前主導的一些侵略行動大為抨擊,這肯定會得罪美國政府。
所以從塞爾維亞國家的安危來考慮,在一些關鍵問題上,塞爾維亞仍然要在美俄之間保留「餘地」,否則一旦美國對塞爾維亞採取行動,遠在烏克蘭戰場的俄羅斯也幫不了忙。綜合來看,這也是塞爾維亞為何在俄羅斯發起的「公投」事件上選擇了讓人困惑的立場。
除了英國和塞爾維亞外,美國的表態很強烈,但並沒有迅速對俄羅斯展開更大規模的經濟、軍事制裁。美國總統拜登的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表示,俄羅斯此次公投違反了「主權與領土完整」原則,此外,拜登本人也對公投表達了一些反對態度。
不過,就算美方保持著一貫的反對態度,但是就以往的情況來看,美國此次並沒有對俄羅斯展開更加激烈的對抗措施,很可能與美國現在的國情有關。
眾所周知,今年11月美國將展開中期選舉,現在拜登支持率相比共和黨那邊的特朗普而言有一些差距。而且更麻煩的是,大量美國民眾厭煩了拜登,反而更喜歡心直口快的特朗普,尤其是在「BLM運動」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美國人反感拜登迎合白左的政治正確。
所以在拜登發現選情不妙的現狀下,民主黨方面可能更加專註於國內事務。至於俄烏衝突,可能要等到中期選舉結束後,美國再進行大量反擊活動。
無論如何,現在俄羅斯發起的公投至少在歐美範圍內受到了不小的反對,但是從全球範圍來看,真正反對俄公投的國家並不多。況且俄羅斯發起公投的地區基本都是俄族人聚居區,從公投人員比例來看,俄羅斯有可能會通過此次公投,在烏克蘭戰場上取得較大進展。
無論如何,只要不出意外,俄羅斯應該可以把握好這次公投。不過這還不算最重要的,普京的當務之急是需要擊敗烏克蘭,瓦解北約對俄羅斯展開的包圍圈。如果俄羅斯未來真的成功了,那麼美國霸權的衰落將會更進一步。
總體來說,普京面臨的敵人眾多,公投結束後恐怕局勢也不容樂觀。如何掌握好這幾個地區,將會是一項巨大的工程。同時,普京想要削弱美國的實力還需要長時間的較量,而且美國仍然還擁有大量盟友。不過,這並不意味著普京就無路可走了,無論是能源還是兵力,俄羅斯仍然是佔優的。這一點,是西方無法否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