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科技領域,美國遏制中國的舉動連續上演,先有美商務部將中國7家與航空航天有關的實體列入到出口管制清單中,接著美國總統拜登又簽署「晶元法案」,然後近日又在晶元領域對華下狠手,據環球時報近日援引美媒報道,美國政府要求,晶元公司英偉達停止向中國企業出售兩款頂級GPU晶元A100和H100。與此同時,另一家晶元公司AMD也被要求停止向中國出口MI250晶元。
據悉,GPU晶元就是圖形處理器,常被稱作顯卡的「心臟」,高性能GPU具有強大的計算能力,是超級計算機和人工智慧的重要算力來源。有分析認為,美國此舉意圖明顯,是在削弱中國高端製造業圖像處理以及語音識別的高階計算能力。
然而,隨著美國對華斷供晶元的消息曝光,最先喊疼的
卻是美國企業,在股票市場,英偉達、AMD、高通應聲下跌,並導致費城半導體指數下跌近2%。英偉達盤中更是一度下跌超過11%,市值蒸發約400億美元。為何資本市場對美國晶元股率先出現恐慌呢?原因在於美國的晶元製造公司相當依賴中國市場,事實上,全球最大的晶元市場在中國,2021年全球晶元的銷售額中,中國進口額佔比高達77.8%,而此次的美國對華晶元斷供,讓英偉達公司隨即產生了一個不小的風險,那就是本季度4億美元的潛在銷售額灰飛煙滅。
對於美國在晶元領域的霸權行徑,中方兩大部門及時做出了有力回應,據環球時報援引近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報道稱,外交部發言人表示,美方的做法是典型的科技霸權主義,企圖利用自身科技優勢,遏制打壓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發展,此舉違反市場經濟規則,破壞國際經貿秩序,中方對此堅決反對。同樣,在商務部的例行記者會上,我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束珏婷也嚴正聲明,美方應立即停止錯誤做法,公平對待包括中國企業在內的各國企業,多做有利於世界經濟穩定的事。
除了對華斷供晶元,美國還別有用心地組建了「晶元四方聯盟」,意圖捆綁日本、韓國、中國台灣地區的半導體產業,並向韓國下達了最後通牒。然而韓方並沒有做出積極的響應,至於是否加入,韓方需要對國家利益進行綜合考量。韓國的「靜悄悄」實屬無奈之舉,畢竟自2020年5月以來,韓國今年7月份製造業庫存率已觸及歷史頂峰,其半導體庫存更是節節攀升。當前,俄烏衝突、疫情肆虐以及通貨膨脹讓全球經濟處於低迷狀態,韓國的日子當然也不好過。因此,韓國當然不想失去中國這個龐大的市場,謹慎思考才是最佳選擇。
綜合上述美國的種種對華行徑,顯而易見,美國此次急於對中國出手,勢要把中國逼到低頭才罷休,顯然是失策了,並沒有全面考量對華晶元斷供的影響。據環球時報近日援引美媒報道,拜登政府為追求美國的單極霸權,正給中國、西方、新興亞洲和全球南方的未來經濟穩定帶來風險,可能將世界經濟推入滯脹的衰退,甚至導致嚴重的全球蕭條。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總額為1380億美元,與此同時,中國接受的外資達1730億美元。在兩項令人矚目的數據背後,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那就是中國早已成為世界經濟的重要動力來源,由於全球各經濟體高度依存的關係,任何破壞中國貿易穩定的做法,都有可能對原有的國際經濟秩序造成巨大威脅。
當然,面對美國對華晶元斷供的行為,一方面,我們要警惕美國的科技霸權給中國帶來的影響,要時刻注意自身抗風險能力的完善與加量,並據理力爭,合理爭取公平公正的國際市場待遇。另一方面,美國在晶元方面的異動,對中國來說也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突如其來的艱難處境必然會推動中國本土晶元的自主創新,極力催生上下游晶元企業的內在活力,進行高效的互動交流與合作,中國的晶元產業鏈和晶元生態體系也會在這一歷史進程中,得到飛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