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經濟總量躍居全球第十位,被聯合國認定為發達國家,在8月5日,韓國勞動部規定,韓國將提高相應國民收入標準,自2022年1月1日開始最低月薪標準為19.1萬韓元,約等於10800人民幣,最低時薪為9160元韓元,約合52人民幣。
去搜索了一下發現韓國人口目前為5200萬,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1.63萬億美元。人均國民收入:3.18萬美元。
在印象中,韓國早已是發達國家了,沒想到剛被認定為發達國家。這個在歷史上與中國關係密切的國家,在近代同日本、中國一起被西方吊打,接著各自開啟了自己的現代化之路,日本走的尤其快,軍國主義破滅之後,被美國接管,經濟迅速騰飛。韓國就更曲折一點,朝鮮戰爭之後,韓國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在經歷了「江漢奇蹟」以及政治上的民主化進程後,韓國把他的好兄弟,朝鮮甩得越來越遠。
當然朝鮮也輝煌過,當年靠著老大哥的援助,60年代經歷過千里馬速度,經濟一度比韓國要好。
有人說,韓國經濟發展快,人均GDP高是因為地方小,人口少,日本也一樣。確實有這方面的原因。如果單拉出來一個省份,大概相當於中國浙江省的GDP,排在廣東、江蘇、山東之後。如果看平均的話,我們人均GDP約為一萬美元,我們都知道中國人多,能達到如今的經濟成就屬實不易,不過,人多,勞動人口也多。
當然,衡量一個國家的強弱,不應該只看所謂的經濟,在文化層面上,日本的動漫可以說對改革開放後的年輕一代中國人影響深遠,至今仍是我們追趕的對象。而韓國在流行文化上也影響著中國的方方面面,從綜藝節目到偶像團體,都是韓國的影子,就連前幾年大火的,《爸爸去哪兒》都是從韓國節目炮製的,更不用說迷得中國姑娘們神魂顛倒的歐巴了。
再看看同為朝鮮半島的朝鮮呢?這個掌握宇宙真理的國家,至今透露著一股神秘的氣息。17年的數據,顯示,朝鮮人口約為2500萬人,國內生產總值為307.04億美元,人均GDP為1204美元。
首爾
朝鮮
朝鮮人在學習主體思想的同時,也經受飢餓的考驗,在閱兵儀式上,我們就會發現,朝鮮士兵個頭明顯偏低。
資料顯示朝鮮一直在接受著國外的各種援助。
美國的對外食品援助始於1954年。對朝鮮援助的食品主要包括:小麥、蔬菜油、玉米、大豆、棉花、動物脂、麵粉、高粱、大米等。而到2000年為止,美國對朝的援助總數估計超過了10億美元。
中國也向朝鮮提供了大量援助,以糧食、化肥、石油為主。從1991年開始,中國取代蘇聯,成為對朝原油供應的唯一支柱,每年向朝鮮輸送50萬噸石油,占朝鮮進口石油總量的80%。負責對朝輸送石油的中朝友誼輸油公司在鴨綠江兩岸間建成11千米的輸油專線,供給量由設在丹東馬市村的供給協調基地決定,朝鮮從中國進口石油不僅價格大大低於國際市場價,而且通常都是延期一到兩年再付款。2005年,中國援朝糧食達53.1萬噸,占當年國際對朝糧援的92%。
以前看別人寫的朝鮮訪問日記有寫:
出了平壤汽車很少,平壤到開城高速公路上,汽車很罕見。朝鮮農村路況不好,土路居多,水泥路少見。不少山坡下的村子只有羊腸小道。朝鮮農村人出行不方便。鐵路,公路都不發達。因為路況原因,朝鮮農村基本見不到汽車。而牛車和自行車很常見。在朝鮮開墾山林現象很普遍。 朝鮮山地多,但山坡大多是裸露的,水土流失嚴重。在靠近開城的地方,我見到過幾個工地。朝鮮的建築工地很少見到大型施工機械,蓋房子的工資,幾乎沒有塔吊。也看不到挖掘機,工地都是靠男人用鐵鍬挖,效率比較低。以上是在朝鮮期間的直觀感受,生活在平壤之外的人,生活水平確實不高。但他們的生活應該很悠閑,因為在農田旁,時常能見到坐在草地上休息的人,或成群蹲在路旁聊天,無所事事。
朝鮮平壤的人均口糧約為700克,平壤之外的居民約為300克。 中國一個饅頭的重量為100g,這樣換算的話,大概首都的居民能吃7個一天,而首都之外的可以吃到三個。當然這只是平均,有的人肯定吃得多一些。而且指不定有些人下河撈個魚,就超出了標準。
同樣的一個半島,民族都是一樣的,為何差別這麼大呢?
或許有的人覺得朝鮮人生活得很安逸,沒有市場經濟下的緊張與競爭。確實,可能會安逸點。畢竟沒那麼多事。現代社會高速運轉,人確實容易疲憊。當沒有什麼選擇的時候,也就沒那麼累了。
你們說,願意生活在什麼樣的社會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