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死家羊圍攻雪豹!曾經的天價藏獒,如今四處流浪成西藏最大禍害

你有沒有發現,天價藏獒的潮流已經消失很久了?

提到藏獒,從古至今都是牧民的好夥伴,甚至隨著炒作,這個潮流還蔓延到了城市當中。然而,隨著熱度褪去,被人類棄養的流浪藏獒卻成為了難以處理的問題。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可恨」又「可憐」的這種高原王者,為何會淪落到如今的境地?

藏獒與牧民,自古是共生關係

曾幾何時,藏獒也是高原上的王者。根據史料記載,元朝時期就徵集過大量的藏獒隨軍出征,可謂是風光無限。

那麼為什麼它能成為游牧民族的掌上寶珠呢?其實,這還要從藏獒的習性說起。相比於哈士奇邊牧等種類,它的攻擊慾望明顯要更高一些。

這種攻擊慾望不僅會對陌生人展現,在同類之間,兩個藏獒個體如果沒有主人在旁邊給出指令,那它們也會因為「你瞅啥」而沖向對方進行撕咬。

為了讓家養的藏獒不喪失野性,牧民們還會制定專門的訓犬計劃,目的就是為了讓它們保持對其他生物的攻擊性,以及對自家牛羊牧群以及牧主人的保護意識。

除了在渴望對抗方面的積極性高漲之外,藏獒本身的硬體條件也是極為優越的。大部分藏獒的背部毛色通常呈現出黑色,這種深色皮膚幫助它們抵抗著高原地區的強烈紫外線

與此同時,高原藏獒還擁有著寬展的胸腔,呼吸系統的強大才是它們能在青藏高原進行各種活動的基礎,使他們避免了高原反應帶來的虛弱以及痛苦。

而在體型方面,藏獒來到成年期後,體重也會來到60千克左右,從頭部到尾巴全長能達到近80厘米,站起來後,也足足有65厘米左右的高度,可謂是狗界的強者代表。

除此之外,藏獒在繁育後代方面也會表現出極強的母性。一方面,在幼年藏獒臨近睜開眼的時間前後,它們會維持一種很強的警惕性,即使是飼養人靠近,藏獒也會通過低吼的方式警告對方禁止靠近。

等到幼犬長大些許後,成年雌性藏獒也會幫助後代將食物先行咀嚼,輔助其更好的進食與吸收營養。所有的這些特性,讓藏獒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護家忠僕。

但也正因如此,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左右,就開始出現了大量外來人員前往藏區購買藏獒,可是高原能成為它們生活的天堂,離開了西藏還會如此嗎?

由於人們對藏獒的生活環境改變與生活習性的誤判,如今就存在著眾多的流浪藏獒,而它們就對周邊的生態帶來了惡劣的影響。

流浪藏獒危害有多大?

流浪藏獒並不能撒手不管,因為這種行為在城市中會危害人群安全,在村莊里也會對家養牲畜造成威脅,即使是藏獒跑去了人跡罕至的地區,也可能攻擊其他的珍貴保護動物。

在狗文化中,引種一直是熱門話題,而前往青藏高原購買藏獒的人群中你,有相當多的人就是為了開展相關的狗類引種生意。在讓藏獒離開高原的時候,他們會好吃好喝的供著藏獒。

但等到引種生意讓他們賺的盆滿缽盤之後,繼續養殖家養藏獒形成的高成本,就會讓一些商人選擇當即拋棄,任之隨波逐流,對它們的生死全然不顧。

可是,這些人飼養藏獒的狗場,即使不在城市內部,也一定會選擇鄰近城市的近郊,這些地方不僅環境複雜,人類活動也會十分頻繁。對於藏獒而言,汽車鳴笛、人群叫賣、人們交流等形成的聲響就會極其容易引起它們的應急反應。

而動物一旦出現應激反應之後,就很容易為了保護自己,而攻擊周邊的一切生物。那麼城市以及近郊作為人類的領地,自然也會從居民的生活地變成藏獒的狩獵場。

除了在城市中的流浪藏獒危害眾多,其實鄉村中的流浪藏獒同樣存在巨大威脅。因為在眾多村莊之中,家家戶戶都會飼養禽類。小到養雞大到養牛,牲畜們的數量以及種類都是非常多樣的。

起初,飼養人為了保護自家的牲畜不被黃鼠狼、狼群等獵食,這才想要買來一隻藏獒看家護院。但他們由於根本不熟悉藏獒的飼養方式,就很容易讓藏獒變得異常虛弱或者異常亢奮。

而這兩種情況都對飼養人的安全會形成威脅,並且也沒辦法在進行看家護院的職責。由此,流浪藏獒也就越來越多了。但體型高大的它們對食物的需求量也是很大的。

在沒有專人飼養的情況下,家養的牲畜養殖場地,自然而然就成為了它們的自助餐廳。與此同時,這些擔心野外狼群困擾牲畜的地區,一般也會更加臨近自然保護林區。

所以就算人們將流浪藏獒驅趕出了人類生活地,它們也同樣會在野生生物保護區中成為食物鏈的上層主體。曾經,就有人拍下來了流浪藏獒圍攻雪豹的圖像。

窺一斑而知全豹,它們能圍攻雪豹,其實也就意味著大部分的獵食者都會成為被捕獵的對象,我們辛苦建立起的野生動物保護生態,就很有可能受到影響,不加看管甚至會功虧一簣。

離開高原後的藏獒飼養生態如此不良,那麼西藏地區作為它們的本家,是否也存在流浪藏獒的情況呢?

藏獒在西藏同樣難逃流浪命運

其實棄養藏獒的情況不僅發生在其他省份,就連西藏地區,許多藏獒也難逃流浪的結果。

那麼為什麼藏獒的家鄉也會出現這種境況呢?首先,當地的藏獒數量遠遠超過了需求量。起初,它們只是作為人類的夥伴,看家護院的能手而存在。

但隨著人們對藏獒的炒作行為愈演愈烈,其逐漸就擁有了商品的屬性,而到了這一步,自然會有很多人想要讓藏獒多生後代,便於以後向求獒者售賣。

然而,雖然藏獒產業確實興起過一段時間,但炒作行為走不長久是必然的。隨著城市間對大型犬類的飼養禁止,以及人們對藏獒觀感的變化,如今購買藏獒的人是越來越少了。

但有意讓藏獒大量繁殖後代的飼養主根本預料不到這種市場變化,同時由於飼養成本過於高昂,他們除了安排藏獒安樂死,也就只能讓它們流浪,自生自滅了。

可讓飼養主們難以預料的是,藏獒本身就是野外生存的強者,畢竟在人類馴服藏獒之前,它們就已經在高原地區生存了很久了。因此其基因當中仍然存在著很多的野性。

流浪的藏獒們甚至會形成自己的種群,並且由於牧民們長期的馴養,已經讓眾多藏獒擁有了晝伏夜出的能力。而對於高原上的很多生物而言,夜間基本上都是休息的時間。

兩種情況的疊加之下,流浪藏獒在野外的生存反而要更加舒適了,不僅活動地區更加自由,連食物的獲取也不存在任何的困難可言。而富足的生活也讓它們繁育後代的慾望強烈。

每年秋季都是藏獒們的發情期,而它們繁育後代的效率又極高,每窩數量可以達到5隻甚至來到8隻,並且從配中到產下幼崽,甚至只需要兩個月左右。

生存能力與繁衍能力的優越性也讓流浪藏獒們在野外的種群數量越來越壯大了。所以說,如今西藏地區的流浪藏獒也不佔少數,如何進行治理也成為了當地的一大難題。


參考資料:

《起源於中國西藏的大型犬類—藏獒》科普中國
《獒市崩塌後高原上藏狗流浪成災》南方人物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