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越來越多人選擇飼養寵物貓陪伴自己與家人,但很多「鏟屎官」在養貓後卻出現了皮疹、打噴嚏、流鼻涕甚至呼吸困難等癥狀,到醫院一檢查,這才發現是對貓毛過敏了。
據悉,接近1/3的養貓人群會對貓毛狗毛過敏,有相當一部分「鏟屎官」,剛開始養貓時「一切安好」,過一段時間後才出現過敏反應,還越來越嚴重,這是怎麼回事?
大半年「相安無事」
春節期間突然發病,呼吸困難
「咳咳咳!去年養貓前還檢查過,怎麼現在變成這樣了……」 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變態反應(過敏)科主任高亞東主任醫師的門診內,30歲的小張(化名)如此說道。
去年5月,小張下定決心成為一名「鏟屎官」,在買貓前,他曾糾結過很長一段時間,因為小張本人患有過敏性鼻炎,平時就在使用各類治療藥物,為了確認自己是否對貓毛過敏,小張專門去醫院做了一次過敏原檢測,檢測結果顯示:小張對貓毛並無過敏反應。得知這一情況的小張非常高興,立馬購買了心儀的貓咪,與貓相處的大半年,也確實沒有因為貓而引發過敏性鼻炎,直到今年春節前後……
「春節前我送家裡的貓去做絕育,貓從醫院回來後我就開始感到不適,剛開始是鼻癢、咳嗽,後來越發嚴重。」 起初,小張並未想到是貓的問題,只當自己是老毛病又犯了,用了家中治療鼻炎的藥物,可過敏癥狀並未得到緩解,還出現了哮喘、呼吸困難等情況,小張趕忙到醫院檢查,結果顯示「貓皮屑特異性IgE」這一項的指標已經攀升到40多,達到了四級過敏。
高亞東表示,小張的情況在養貓人群中很常見。貓毛過敏有一個形成的過程,對於養貓的「鏟屎官」來說,一般是養貓之後的1.5-2年。貓毛過敏原還可以與其他過敏原相互作用,以小張的情況為例,他原先過敏性鼻炎的過敏原為塵蟎,而貓毛可為塵蟎提供食物和棲息場所,可能會加重或誘發多重過敏,這才導致小張在短期內出現了比較嚴重的過敏癥狀。
高亞東在看診
所謂貓毛過敏
「罪魁禍首」不是毛
根據目前的研究,導致人會過敏的蛋白在貓身上附著有8種之多,分別命名為Fel d 1~8,其中Fel d 1是引起人對貓過敏的主要元兇,這種蛋白主要來源於貓的唾液和皮脂腺分泌物,會通過貓地舔舐行為黏附到貓毛,因此,所謂的貓毛過敏實際上是對貓的分泌物中的某種蛋白成分過敏。Fel d 1還是一種粘性蛋白,可以通過貓掉落的毛髮、皮屑傳播到周圍的環境中,長時間附著在地板、傢具或織物上,也能懸浮在空氣中。
貓皮屑是貓脫落的一種微小物質,容易被吸入肺部。同時皮屑可以停留在養貓人的衣服上,脫落在公共場合。所以即使把貓隔離在單獨的房間,還是可能會造成人體的過敏症。
生活中如何預防貓毛過敏
有哪些方法治療?
由於貓毛過敏症的形成需要一定時間,很多患者已經飼養了較長時間貓咪,與貓咪有了深厚的感情,所以很多「鏟屎官」在確診過敏後也捨不得將貓送走,那麼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能做些什麼,來預防過敏?有哪些治療方法呢?
·盡量遠離過敏原。儘可能避免與貓咪的接觸,包括觸摸、擁抱和親吻等親密行為。如果無法避免與貓咪的接觸,可以採取一些措施來減少對過敏原的暴露,如戴手套,穿長袖衣物等。
·保持清潔的環境。經常打掃房間,使用帶有高效濾網的吸塵器,對地板、沙發、床鋪等容易積聚貓毛的地方進行清潔,定期通風換氣。
·梳理貓咪毛髮。每天給貓咪梳理毛髮,以減少貓毛在空氣中的懸浮量。
高亞東表示,貓毛過敏多表現為呼吸道癥狀,以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多見,表現為打噴嚏、流鼻涕、喉嚨癢、呼吸急促、胸悶憋氣、哮喘等。也會出現結膜炎和皮膚癥狀如眼睛紅癢、皮膚瘙癢等。
根據臨床觀察,貓毛過敏是相對容易發展到過敏性哮喘的。如果出現上述情況,需及時就醫檢查治療。針對患者的不同病症,醫生會使用對症的藥物進行治療。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浙大一院首開貓毛過敏症專科門診,還將推出貓毛脫敏治療,採用皮下注射的方式。脫敏治療是通過較長時間(3~5年)的過敏原製劑皮下注射,誘導過敏原特異性的免疫耐受,從而緩解癥狀,並具有減少新發過敏和減少哮喘發生的預防作用。是否適合進行脫敏治療,還需醫生線下進行診斷。
來源: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