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烏克蘭軍人在社交媒體上發布照片,展示了塗畫在一具愛國者導彈發射架上的戰績表。擊落的目標有蘇35和蘇34固定翼戰鬥機,有直升機、見證者136無人機,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甚至還有自由落體炸彈。有分析人員仔細比對了愛國者導彈的部署時間和俄軍同時間段的損失情況,發現這些導彈還真有可能越境作戰,在俄上空擊落過目標。
美國研製的愛國者3導彈系統是中遠程防空導彈系統,與俄羅斯的S400性能相當,具有防空反導能力,主要用於末端反彈道導彈作戰。愛國者3增程型導彈(PAC3-MSE)系統,用於區域防空,主要攔截來襲的飛機、戰術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彈長5.30米,彈徑0.41米,翼展0.87米,發射質量1噸,最大射程100千米,最大射高24千米,最大飛行速度5至6馬赫,單發殺傷概率大於80%。
因此,愛國者3增程型發現、識別、跟蹤、瞄準並攻擊俄軍的戰鬥機和直升機,是不難實現的。5月13日,俄空天軍在布良斯克州一天之內損失了4架飛機,其中包括一架蘇34戰鬥轟炸機,一架蘇35戰鬥機和兩架米8電子戰直升機,9名空勤人員死亡。
俄羅斯方面直到最後也沒有公布這4架飛機是怎麼被打掉的,烏克蘭方面對此也諱莫如深。從戰績表來看,有可能是愛國者導彈擊落了這4架飛機,因為烏克蘭手裡的其他武器裝備沒有這個能力。如果真是愛國者導彈乾的,那違背了美國對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時的公開表態,所有武器裝備只能用來保衛烏克蘭本土,不能用來實施進攻。
俄羅斯為了保住自己的顏面,當然不會對外公布真相。烏克蘭為了不過分刺激俄羅斯,同時不違背美國的表態,也不會公布進補情況。在俄烏之間,雖然烏東四州和克里米亞的歸屬存在爭議,但是布良斯克州卻是妥妥的俄羅斯本土。烏軍要是把武器裝備前出到邊境,並且把導彈發射到布良斯克州上空擊毀俄空天軍的飛機,那就違規了。因此,有美國媒體說,烏克蘭就不該把這張導彈戰績表公開到社交媒體上,這讓美國政府很尷尬。
從技術角度說,這件事實質性的看點有兩個。首先是出現在戰績表上的型號,數量最多的是各種巡航導彈。愛國者導彈如果真的能夠攔截俄羅斯方面發射的口徑、KH55或者KH555巡航導彈,那它的反導能力還真是牛。另外,從我們還看到了幾個彈道導彈的圖標。估計是伊斯坎德爾短程彈道導彈。之所以不太可能是「匕首」高超音速導彈,是因為匕首擊毀了為數不少的愛國者導彈發射架,烏方是沒臉把匕首畫在戰績表上的。
俄羅斯在對外推銷伊斯坎德爾導彈的時候,經常把它作為一種無法攔截的高性能突防武器來宣傳,是俄羅斯的殺手鐧。伊斯坎德爾具備彈道機動能力,可以在飛行過程中作出複雜的機動,讓對方的反導系統失靈。從俄烏戰爭爆發到現在,俄羅斯也確實大量使用伊斯坎德爾導彈來打擊烏方的目標,取得了不少戰果。但現在看來,在要地防空作戰中,如果部署足夠數量的愛國者PAC3,是能夠抗禦伊斯坎德爾威脅的。
還有一個看點是,高超音速導彈,不管是吸氣式的還是滑翔式的,才是愛 國者系統真正的剋星。今後的陸軍地對地導彈系統,很可能要全面轉向高超音速化。
目前戰爭還在繼續,俄羅斯國防工業已經找到了一些辦法,來解決軍工生產電子元器件的問題。至於是民用器件替代,還是西方渠道走私,我們目前還不得而知。但不管怎麼說,俄軍一直沒有出現西方媒體所期望的那種導彈斷供現象。這就意味著北約必須持續不斷地向烏克蘭提供更多的高端武器系統,才能夠維持烏克蘭戰場上的平衡。在中國對稀有元素出口收緊控制的情況下,美國人還能造出多少愛國者,恐怕要打個大問號。烏克蘭能否取勝俄羅斯,更要打個大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