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本好書《我的靈魂騎在紙背上》:一個與眾不同的奇女子三毛

2023年07月07日20:35:16 熱門 1036

三毛已經離開我們31周年,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她勇敢、自由、獨立,代表著許多人關於成長、關於遠方的一切最美的想像。

我們突然發現,她那麼多的光和熱,我們並不真的懂她。我們還有許多問題想要問她。

問題的答案,都被收入到網上讀書博主2023年1月好書推薦三毛的作品,《我的靈魂騎在紙背上》里。

我今天就來給大家講述這部作品。

《我的靈魂騎在紙背上》收錄了三毛寫給親友的私人書信83封、23張珍貴插圖、其中過半數系首度與內地讀者見面。

每日一本好書《我的靈魂騎在紙背上》:一個與眾不同的奇女子三毛 - 天天要聞

三毛真誠書寫著她的喜悅、自豪、煩惱與掙扎,向親人訴說旅居的喜怒哀樂,與友人探討生活與藝術。

從書中的文字里,貫穿了三毛的大半生,可以窺見出這個女孩的一生,總有勇氣和能力支持著她自己。

《我的靈魂騎在紙背上》細膩生動地還原了人們既熟悉、又陌生的傳奇之外的三毛。

01 信箋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更加真實的三毛

三毛的一生為何又如此傳奇?我們一起來走進三毛的一生。

《我的靈魂騎在紙背上》當中,有一半數量的內容都是三毛寫回台灣的家書。

在這本書信集里,三毛給家裡人的信將近20封,主要集中在了三毛與荷西撒哈拉沙漠的生活。

三毛常常會在給姐姐的信里,講述一些自己的近況和對家人的思念。

有一次,在給姐姐的信中,三毛寫出了自己,第一次跟著荷西回家的擔憂。

她寫道:「在回婆家之前,我跟荷西苦苦跪求,請他一個人回去,說我生病,開刀不能旅行,因為我很怕見反對我們婚姻的公婆。」

三毛在給父母的信中極力寫荷西的好話,生怕父母不同意自己與荷西之間的婚事。如今這樣的話怎麼能夠和父母說?多少憂慮只好跟姐姐談一談。

三毛是姐姐遠方的牽掛,而姐姐也是三毛思鄉時的避風港。

最重要的就是三毛的父母,她與父母之間的關係非常地親密。

在1973年的一封信里,三毛這樣寫道:「爹爹,你來信中所分析的你自己,我很不同意,因為有多少人喜歡你,你不肯相信。」

從信里這句話看來,三毛的父親大概是在來信里表達了一些在人際關係方面的問題,與自己的女兒分享生活中的煩惱、剖析自己的內心,說明三毛的父親與女兒之間關係的親密


02 三毛跟著荷西,是一天當兩天活

如果說撒哈拉沙漠是成就三毛文學之路的主人公,而荷西就是那個把三毛心中的撒哈拉變成現實的人。


那麼,三毛在給父母家人的信中,是怎樣描述荷西呢?

1974年1月25日,三毛給父母寫了這封信,宣告自己要與荷西結婚的事實。

「爹爹,姆媽,我和荷西不是太鑽牛角尖的人,我們只是想生活在一起,那麼結個婚方便一點。我也要改國籍,所以你們不要愁,我天涯海角都可去,倒不是為荷西,而是生性喜歡在異鄉,況且我做荷西的妻子,也是誠意的。」


她怕父母不答應他們的婚事,在第二天又給父母去信,很著急地說:「荷西是一個外表沉靜而內心如野馬似的孩子,此人很當心我,愛護我」。

這也許是荷西與三毛彼此之間,有一種命中注定的緣分。

在與父母的信中,三毛回憶道:七年前,荷西不過十幾歲,每天放學了就到宿舍里找三毛玩。
在那時候,荷西就有夢想,要娶三毛作太太。

在《一個男孩子的愛情》這篇回憶錄三毛寫道,那時候荷西太小了,不願意,她對這個年輕朋友的感情並沒當真。

幾年後,荷西也已經從海洋學院畢業,學了潛水技術,還留了一把大鬍子,看起來早已不像當初的小孩了。

每日一本好書《我的靈魂騎在紙背上》:一個與眾不同的奇女子三毛 - 天天要聞


這次一重逢的結果,就是三毛寫信給父母,提到倆人要結婚。

三毛說,他們倆人性格都很合得來,都是自由自在的,婚後也不會過正常日子,他們婚後的日子確實自由自在,但也不同尋常,跟著荷西是一天當兩天活。


在《我的靈魂騎在紙背上》的前半段里,收錄的是三毛與父母、家人的書信,這時的三毛生活在遙遠的撒哈拉沙漠中。

03 三毛在撒哈拉沙漠的生活

三毛用自己的筆把撒哈拉沙漠,塑造成了一個充滿異域風情又趣事橫生的地方。

在給父母的信里,她得意地說自己是「中國歷史上有紀錄以來第一個踏上撒哈拉沙漠土地的女性」,覺得很有意思。

三毛的筆讓遠方的撒哈拉成為了無數華人的浪漫想像。在她與家人的來信中,寫下的撒哈拉沙漠,艱辛與不易。

我們能看到浪漫生活中的那些殘酷。

1974年10月11日,三毛在給父母的家信中提到了第一篇稿子發表的事情,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在沙漠中的生活無聊到了一種什麼樣的程度呢?三毛說,每天吃吃飯,睡睡覺,日子就這麼過去了。

她以一種頗為好笑的語氣告訴父母:

「可笑的是我睡覺分三次。清早三點到五點一次,早晨八點到十一點再睡一下。中飯四點吃,下午六點睡午覺到七點半,再起來看看電視之類,十一點吃晚飯,荷西十二點上床,我看書到三四點。」

在另一封信里,三毛又偷偷和姐姐訴苦,從西班牙再回到沙漠里實在是一個很難的功課。

聖誕節時,三毛和荷西回了一趟西班牙,跟著荷西從西班牙回到撒哈拉之後,三毛就得了流感,肺里都咳出血來。

撒哈拉沙漠是這樣一個物資缺乏的地方,醫療條件更得不到保障。三毛在沙漠里幾次生病的經歷,都顯得那樣慘不忍睹。

荷西要去工作,沒辦法照顧三毛,她也只好拖著病體,自己一個人走路去醫院。一來一回,就要4個小時。

「荷西中午十二點走,午夜十二點回來,我中午撐起來,因下午去看病,要到傍晚才躺下,每天要喝一點熱水都沒有人煮,荷西上班去門一關,我便要哭。

每天他一走,我就大哭一場,一哭又咳又吐,吃也吃不下,也沒有東西吃,只有白水煮蛋,我人病得眼睛全掛下來了,很醜很醜。

最苦是什麼事都一個人,生病也一個人,荷西總不能請假來陪我罷!」

三毛在向姐姐傾述,自己在沙漠中,重病時候的場景。

病好之後的三毛,每每開車出門都要做些好事,不是給牽山羊的小男孩搭順風車,就是帶了年紀大的當地人一程路。


04 三毛與朋友交往時的真心實意,體會三毛流浪世界的勇氣與真誠

在與朋友的交互來信里,我們能讀到她對許多事物的看法。

勸慰生病的星宏時,她總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強調,要讀書,要活出真正的自己,讀書也要用適合自己的方法來讀。


有一位同樣熱心的李大哥,也會一同看望星宏,要求星宏在看書的時候,還要默背出來,給了星宏不少的壓力。


三毛知道星宏有這樣的壓力後,便在信里寬慰星宏,李大哥自己年紀大,會對小輩後輩們更加嚴格一些。


三毛自己不喜歡這樣,最追求自由,也不會這麼要求星宏。

無論是讀書,還是生活,終究是要選一種自己喜歡的方式,才能堅持下去。這也許是「三毛主義」當中的一條真理。


毛心中似乎有一種滿滿的愛,給世界,給家人,給朋友。

她的愛從不遮掩,從心底里漫出來,溢在文字里,表達給收信人。

她的文字充滿了無限活力,今天我們讀起來也依然令人心弦顫動。

她在信里悠悠地說,中國大陸十三天,沒有一天,眼中不衝出淚來。這一回的大陸行就是死了也值得。


事實上,三毛雖然看似愛恨分明,但是與人相處中總是以善為主。


如若不然,她為何又在自己百忙之中,花費心思關注生病的星宏,一封封耐心地給日語譯者加代小姐回信?


傳統觀念里,愛似乎總是默默的,像三毛父母寄來的大包裹。

不說,但卻在那兒,如三月春風一般讓人溫暖。

每日一本好書《我的靈魂騎在紙背上》:一個與眾不同的奇女子三毛 - 天天要聞


直到今天,去肆意放飛自己的情感,去大聲表達自己對人、對事的愛,時常還會被視為行為幼稚。
但是,讓一個人變得有趣、真實、鮮活的,不就是這些源源不絕的愛嗎?

上世紀60、70年代,交通不便,從台灣飛歐洲,坐飛機都要三天來回倒轉,她偏偏提起行李箱,說走就走,一走就是幾年。

05 寫在最後

在給父母的家書里,她寫沙漠里缺少淡水,黃沙漫天,也寫遇見的海市蜃樓,荷西釣回來的大魚有一人多高。


有一次,在撒哈拉沙漠里,她看到一個人騎著駱駝,踽踽獨行,這一瞬間突然就理解了「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的景象。在沙漠里,氣勢更加雄壯,倒沒有原詩的悲涼之氣了。

哪怕是今天,交通便捷,有互聯網指引,如果沒有動身遠方的勇氣,又怎麼看得到這樣的風景?

每日一本好書《我的靈魂騎在紙背上》:一個與眾不同的奇女子三毛 - 天天要聞


敢於出走,敢於闖蕩是勇氣的一種體現,而能夠使三毛紮根於沙漠的,還是她面對現實生活,處理一地雞毛的能力。

尋求浪漫是一場徒手摘星的旅程,需要抵禦現實的摧磨,要去儘可能地向遠方伸手。不知有多少人無法抵抗現實,變得俗不可耐。


三毛的堅韌是對自己的選擇,從不後悔。三毛的浪漫,則是在荒蕪的沙漠里,開出鮮活的花朵,是對身邊人真摯的情感關懷。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