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藥物千萬種,安全第一條。用藥不規範,患者兩行淚。
文丨 辣醬
來源丨 醫學界心血管頻道
心律失常是常見的心血管疾病,目前,在非藥物治療方面雖然取得了重大進展,但抗心律失常藥物仍是治療心律失常的主要手段。
抗心律失常藥物分類不同,作用機制有差異,不良反應較多。相關研究顯示,長期胺碘酮治療,甲狀腺異常、肺毒性、肝功能異常和神經系統副作用的發生率分別為2%~10%、2%~17%、4%~25%和20%~ 40%[3]。在AFFIRM研究中,平均4年隨訪期間,約58%服用胺碘酮的患者停葯,其中19%是因為肺臟毒性而停葯[4,5]。
掌握心律失常藥物不良反應至關重要。這些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藥物的不良反應(ADR),你都了解了嗎?
▼
Ⅰ類藥物的不良反應
Ⅰ類藥物:鈉通道阻滯葯 | |
奎尼丁 | 金雞鈉中毒: 包括頭痛、耳鳴、失聰腹痛、嘔吐和腹瀉等。 通常由過量引起,隨劑量減少消失。但在奎尼丁的標準劑量甚至低劑量下也可能出現,存在個體性差異。 |
奎尼丁暈厥: 奎尼丁誘發的室性心律失常稱奎尼丁暈厥。通常在治療開始後不久出現,可能與QT延長有關,具有延遲復極綜合征的共同特點。 | |
心室反應異常: 由於個體敏感性異常導致,可導致嚴重的心室節律紊亂。 | |
過敏反應: 癥狀包括發燒、皮膚瘙癢、皮疹和呼吸困難等。嚴重的有血管性水腫或支氣管痙攣更罕見,可能伴有血小板減少症和肝炎等癥狀。 通常在治療後一或兩周內觀察到過敏反應的出現。如果患者已經有過用藥史,則能更早的發現。 | |
血小板減少症: 血小板減少症是奎尼丁最常見的不良反應。 其他的血液學不良反應較為罕見,包括溶血性貧血、白細胞減少、粒細胞缺乏、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甚至全血細胞減少。 | |
狼瘡樣綜合征: 有幾例奎尼丁用藥後狼瘡樣綜合征的報道,在開始治療後幾個月出現,在停葯後幾個月癥狀趨於緩慢消退。 癥狀包括關節痛、紅細胞沉降率升高等。 | |
其他不良反應: 有一些個別的皮膚病的反應案例報道,包括既往銀屑病患者的紅皮疹等。 另有個別病例出現如快速退行性多發性關節炎,停用後消失。 |
利多卡因 | 中樞神經系統癥狀: 表現為言語不清、共濟失調、肌肉搐動、神經炎、頭痛、嗜睡、耳鳴、眼球震顫和癲癇大發作。 最常見於兒童或老年人,與輸注劑量和輸注速率有關。 |
心血管癥狀: 大劑量可產生嚴重的竇性心動過緩、心臟停搏、室顫、嚴重房室傳導阻滯及心肌收縮力減低。 | |
過敏反應: 過敏反應會有皮疹及水腫表現 | |
支氣管痙攣: 脊髓注射時,可能導致支氣管痙攣。成人可能出現呼吸窘迫綜合征。 | |
其他不良反應: 有報告發生室上性心動過速、扭轉性心律失常或高鐵血紅蛋白血症等病症。 |
美西律 | 胃腸道反應: 包括噁心、嘔吐、便秘、腹瀉和食道炎 |
中樞神經系統癥狀: 包括頭暈、震顫(最先出現手細顫)、共濟失調、眼球震顫、嗜睡及驚厥、視物模糊、精神失常等。 | |
心血管癥狀: 竇性心動過緩及竇性停搏,一般較少發生。偶見胸痛,室性心動過速,心力衰竭加劇等。 | |
過敏反應: 皮膚出現皮疹和水泡。 | |
其他不良反應: 極個別有白細胞及血小板減少,細胞溶解性肝炎的病例。 |
普羅帕酮 | 中樞神經系統癥狀: 舌唇麻木,頭痛,頭暈、閃耀等,少數人出現口乾、頭痛、眩暈等輕微反應,停葯後或減量後癥狀消失。 |
胃腸道反應: 噁心、嘔吐、便秘,少數人出現胃腸道不適,一般都在停葯後或減量後癥狀消失。 | |
其他不良反應: 有狼瘡樣綜合征的病例,以及一些非常罕見的粒細胞缺乏症。 |
總的來說,Ⅰ類藥物主要的較為嚴重的不良反應有過敏反應、中樞神經系統癥狀、胃腸道癥狀及心血管癥狀等[6]。而過敏反應主要有皮疹、水泡等。
在用藥前要注意詢問患者用藥史,例如奎尼丁的過敏反應就較為嚴重。而中樞神經系統癥狀如頭疼、頭暈等較為常見,主要與劑量有關,注意劑量問題。胃腸道反應包括噁心、嘔吐等,較為常見,在飯後隨餐服用,避免空腹。
而心血管癥狀則大多較為嚴重,注意患者的個體性差異及劑量。此外,有些葯有特殊不良反應,如奎尼丁的金雞納反應及奎尼丁暈厥,用藥時要注意。
▼
那Ⅱ類藥物的不良反應又如何呢?
Ⅱ類藥物:β受體阻斷葯 | |
普萘洛爾 | 胃腸反應: 噁心、嘔吐、輕度腹瀉。 |
誘發或加重支氣管哮喘: 可使支氣管平滑肌收縮 | |
抑制心臟功能: 由於藥物阻斷心臟的β1受體,使心功能全面受到抑制 | |
外周血管收縮和痙攣: 由於阻斷血管平滑肌的β2受體,可引起間歇性跛行或雷諾病,病人四肢發冷、皮膚蒼白或發紺、兩足劇痛、潰爛甚至壞死。 | |
反跳現象: 長期使用突然停葯,常使原來的病症加重 | |
其他不良反應: 偶見過敏性皮疹等;易引起精神憂鬱癥狀,故精神抑鬱患者忌用;與胰島素合用時,會加強降糖作用並掩蓋低血糖癥狀,應予以警惕;長期應用可引起自身免疫反應。 |
美托洛爾 | 心血管癥狀: 心率減慢、傳導阻滯、心衰加重、導致的四肢冰冷或脈搏不能觸及、雷諾症。心臟神經官能症可表現胸悶、心悸、氣急。 雷諾症是一種遇冷或情緒刺激後,以陣發性肢端小動脈強烈收縮引起肢端缺血為特點的疾病,又稱肢端血管痙攣症。 |
中樞神經系統癥狀: 不良反應較多。疲乏和眩暈佔10%,抑鬱佔5%,其他有頭痛、失眠等。偶見幻覺。 | |
消化系統癥狀: 噁心、胃痛、便秘<1%、腹瀉佔5%,很少影響用藥。 | |
其他不良反應: 關節痛、耳聾、眼痛等。 驟然停葯,可能引起心絞痛發作。因為驟然停用美托洛爾有可能引起「戒斷綜合征」,使擴張的冠脈血管突發痙攣而誘發心絞痛,甚至心肌梗塞。 |
Ⅱ類藥物值得注意的不良反應為停葯反跳癥狀,及心血管系統癥狀等。
停葯反跳現象會使病情加重,所以在停葯時應逐漸減少劑量後停葯,不可一次性停葯,用藥時應注意用藥劑量,出現頭痛心悸,暈眩等癥狀應延長服藥時間或減量服用。在出現嚴重心血管癥狀時應及時停葯。注意用藥禁忌。
接下來,讓我們來隆重介紹一下現在常用的胺碘酮的不良反應。
▼
Ⅲ類藥物的不良反應
Ⅲ類藥物:延長動作電位時程葯 | |
胺碘酮 | 肺毒性癥狀: 肺部不良反應多發生在長期大量服藥者 (一日 4-6 片) 。主要產生過敏性肺炎,肺間質或肺泡纖維性肺炎等。 臨床表現有氣短、乾咳及胸痛等,限制性肺功能改變,嚴重者可致死。 |
心血管癥狀: 竇性心動過緩,竇性停搏或竇房阻滯;房室傳導阻滯;偶有 Q-T 期延長伴扭轉性室性心動過速;以上不良反應主要見於長期大劑量和伴有低血鉀時。 | |
甲狀腺癥狀: 甲狀腺機能亢進,發生在用藥或停葯後,除突眼征以外可出現典型的甲亢徵象,發病率約 2% ;甲狀腺機能低下,發生率 1%-4%,老年人較多見。 可出現典型的甲狀腺機能低下徵象,停葯後數月可消退,必要時可用甲狀腺素治療。 | |
胃腸道癥狀: 便秘,少數人有噁心、嘔吐,食慾下降。 | |
眼部癥狀: 服藥 3 個月以上者在角膜基底層下 1/3 有黃棕色色素沉著,與療程及劑量有關,兒童發生較少。極少因眼部副作用停葯。 | |
神經系統癥狀: 與劑量及療程有關,可出現共濟失調、近端肌無力等癥狀,服藥 1 年以上者可有周圍神經病,經減葯或停葯後漸消退。 | |
皮膚光敏感癥狀: 與療程及劑量有關,皮膚石板藍樣色素沉著,停葯後1-2 年漸退。其他過敏性皮疹,停葯後消退較快。 | |
肝臟癥狀: 肝炎或脂肪浸潤。氨基轉移酶增高,與療程及劑量有關。 | |
其他不良反應: 偶可發生低血鈣及血清肌酐升高。 |
胺碘酮用藥時最需要關注到的不良反應就是肺毒性及心血管反應,都與服藥的劑量有關,長期大劑量服用,會促使肺毒性及心血管癥狀的出現。
胺碘酮的肺纖維化癥狀不可逆,所以有致死風險,因引起關注。因此,在胺碘酮使用中,注意劑量問題。
▼
Ⅳ類藥物的不良反應
Ⅳ類:鈣通道阻滯葯 | |
維拉帕米 | 心臟癥狀: 心動過緩、低血壓,甚至竇性停搏 |
胃腸道反應: 噁心,嘔吐 |
▼
Ⅴ類藥物的不良反應
V類:其他類葯 | |
腺苷 | 胃腸反應及中樞神經系統癥狀: 噁心,頭暈 |
心臟癥狀: 可引起心動過緩、停搏及傳導阻滯等心律失常。 | |
支氣管癥狀: 吸入給葯時可能誘發支氣管收縮,加劇哮喘 |
Ⅳ、Ⅴ的不良反應相對較少,主要是心臟及胃腸道癥狀,出現心臟癥狀及時停葯,胃腸道反應出現時,可改為隨餐或飯後服藥及減低劑量,可避免不良反應的發生。
小 結
「藥物千萬種,安全第一條。用藥不規範,患者兩行淚。」相較於藥物的副作用,不良反應是可避免的。所以在用藥時,病人對藥物的過敏情況,藥物的用藥劑量,服用時間,藥物特有的不良反應都需要注意。
參考文獻:
[1]李連江. 抗心律失常藥物不良反應分析[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7(79).
[2]馬長生, 陳珂. 常用抗心律失常藥物的不良反應及處理[J]. 中國社區醫師, 2012(38):10-10.
[3]Hilleman D, Miller M A, Parker R, et al. Optimal management of amiodarone therapy: efficacy and side effects.[J]. Pharmacotherapy the Journal of Human Pharmacology & Drug Therapy, 2012, 18(6P2):138S-145S.
[4]Olshansky B, Sami M, Rubin A, et al. Use of amiodarone for atrial fibrillation in patients with preexisting pulmonary disease in the AFFIRM study[J]. 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 2005, 95(3):404-405.
[5]馬長生, 陳珂. 常用抗心律失常藥物的不良反應及處理[J]. 中國社區醫師, 2012(38):10-10.
[6]Caron J, Libersa C. Adverse Effects of Class I Antiarrhythmic Drugs[J]. Drug Safety, 1997, 17(1):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