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曾國藩創建湘軍之後,他手下招攬了一大批優秀人才,其中一大批都是書生出身,有些是練武出身,儘管這些人一開始對行軍打仗都一竅不通,但是他們在與太平軍交戰的過程中,不斷地積累經驗、自學成才,成長為一名非常出色的湘軍將領,比如湘軍初期統帥江忠源、曾國藩的九弟曾國荃、湘軍第一悍將李續賓等等。在湘軍和太平軍的交戰中,除了陸地戰,水面戰也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湘軍建立之初,水師方面非常薄弱,幾乎就沒有打過勝仗,但是今天要介紹的這位湘軍名將楊岳斌,他受曾國藩之命,與晚清名臣彭玉麟重組湘軍水師,終於打造出一支給予太平軍重創的湘軍水師。
楊岳斌的畫像
楊岳斌生於公元1822年(道光二年),湖南長沙人,自幼跟隨父輩練武,身形魁梧,實打實的一個彪形大漢,但苦於沒有建功立業的機會。公元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在長沙鄰近的新寧縣發生反清起義,為首的叫雷再浩,當時還是落魄舉人的江忠源在家鄉新寧自行組建團練鎮壓。至同年12月,江忠源成功擒殺雷再浩,升任了知縣,這是江忠源崛起的開始,楊岳斌仰慕江忠源,前去投靠。公元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新寧人李沅發召集了雷再浩的余部再度起義。這一次,江忠源派了楊岳斌率團練鎮壓。至次年4月,楊岳斌不辱使命,成功擒殺李沅發。
李沅發起義被鎮壓下去的幾個月後,太平天國起義爆發了,江忠源率軍趕赴廣西鎮壓,名楊岳斌留守湖南,不過太平軍進軍神速,很快打到湖南。公元1853年正月,曾國藩在湖南老家創建湘軍,在當地一代招兵買馬,楊岳斌得知後正式加入湘軍,初次出擊便阻擋了太平軍進軍湖南的步伐。不過太平軍初期的戰鬥力是有目共睹,而且是水陸並進,在水師方面薄弱的湘軍無法抵抗,幾乎連戰連敗。同年10月,曾國藩決定重組湘軍水師,這個重任落在了彭玉麟和楊岳斌手中。
彭玉麟和楊岳斌,一個是書生出生,一個是練武出身,對水師一竅不通,但是兩人通過不斷地學習專研,多番嘗試,並從廣東請來水師提督訓練湘軍水師,同時向英法等國購買洋槍洋炮,以強化戰鬥力。數月之後的公元1854年(咸豐四年),一直戰鬥力強悍的湘軍水師正式成軍,彭玉麟任水師左統帥,楊岳斌任水師右統帥。
隨後與太平軍的戰鬥中,彭玉麟和楊岳斌相互配合,指揮湘軍水師給予太平軍重創,收復了湘潭、岳州、衡陽、九江武昌、黃州等重鎮,最出彩的一戰是在城陵磯戰鬥中擊敗太平天國悍將曾天養,導致曾天養在此戰中被湘軍名將塔齊布斬殺。在彭玉麟和楊岳斌的出色指揮下,太平軍水師被重創,元氣大傷。公元1856年(天京事變)後,勝利天平傾向於湘軍,儘管隨後陳玉成、李秀成等人為太平天國挽回一些劣勢,但無法改變總體戰局。
公元1862年(同治元年),楊岳斌與曾國荃合計攻佔天京,楊岳斌負責控制長江一帶水面,給曾國荃的挖壕圍城戰術創造有利條件。在楊岳斌和曾國荃的相互配合下,至公元1864年(同治三年),湘軍攻陷天京,太平天國滅亡。楊岳斌因立下重大戰功,被清廷升任陝西提督,後又調任長江水師提督,官至從一品。
很多湘軍將領都是靠鎮壓農民起義起家,雙手沾滿起義軍的鮮血,但是他們很大一部分人都是很忠君愛國的,包括楊岳斌。公元1883年(光緒九年),中法戰爭爆發,戰爭從中國和越南的邊境爭奪開始,一直延伸至中國東南沿海,法軍順勢入侵台灣,楊岳斌受命率領水師赴台抗擊。在台灣一帶水面,楊岳斌協助劉銘傳打敗了法國艦隊,捍衛了國家主權和尊嚴。公元1885年(光緒十一年),中法雙方停戰,清朝以勝利換取議和,放棄對越南的宗主權,承認法國對越南的殖民,楊岳斌得知後悲憤不已,辭職回鄉隱居。
公元1890年(光緒十六年),楊岳斌因憂愁國家和民族,在家中悄然離世,終年68歲。清廷得知楊岳斌的死訊,追贈「太子太保」,上謚號「忠武」。
為讀者介紹歷史的人與事,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的人與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