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Frank Sun 編輯 | Jason
近年來,由於系列眾所周知的因素,GDP增速在逐步放緩,故而市場對於資產收益率的預期也有所下調;這種情況下,債權類資產的投資越發引起市場的重視,其核心邏輯在於:
以往的經濟上行期,一二級資本市場收益水平更高、投資者的風險偏好更強。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潛在增長率的下行(我國GDP同比增速已由最高07年2季度的15%下滑至22年3季度的3.9% ),一二級資本市場收益在下降、風險在上升。
在這種情況下,債券的安全性優勢開始體現和得到市場重視,同時儘管短期收益的「爆發力」 可能不如股市,但中長期的一些時段有希望「跑贏」部分股市投資標的。
收益率的差異主要是風險利率因素,展望未來,隨著各級的債務壓力愈發顯現、風險利率水平將會有一定幅度的上升(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全國城投有息債務規模已達到50.2萬億元,但並不認為會出現標準債違約),故而後續部分債券的收益水平還有上行空間。
經遴選,目前市場中債權類ETF主要有如下幾類,按發行主體的等級包括國債類、地方債類、國開債類、城投債類、短融類、公司債類、可轉換債類(按等級高低排序);國開債類剛發行不久、短融類走勢極為平穩,故而暫不討論。
國債類的等級最高、風險最小。目前市場中成交量較大的國債類ETF已有兩隻,分別是國泰基金的國債ETF(511010)和十年國債ETF(511260),分別於2013年和2017年上市,兩基金的日成交額均在億元以上。儘管個別年份也有產生負收益,但總體來看波動較小、能產生較為穩健的類理財產品收益。
地方債類的等級次之,風險略高、收益也高於國債類。目前市場中根據債券期限不同,已有0-4年地方債、5年地方債、10年地方債等ETF品種,其中最早發行的是18年12月的10年地方債ETF,發行方為海富通基金。流動性上,5年期和10年期的日成交額也均在億元以上。可能是由於發行期限尚短,地方債ETF近年收益均為正。
城投債類的發行方一般為地方融資平台,故而又稱為「准市政債」。目前市面上的城投債ETF(511220)也由海富通基金在2014年發行。日成交額目前大致在1至2億的平均水平。歷史上,該ETF曾在15年走出19.26%的收益水平。
公司債類,由於發行主體關係,自然等級更低、風險更大,故而尤需關注其收益水平是否匹配。目前上市的是平安基金的公司債ETF(511030),成交額相對略小,近期在數千萬至最高2億元水平。今年以來,可能是受經濟低迷影響較大,該基金走勢相對較弱,今年收益略浮虧。
可轉債類,是當前市場中的熱門品種,同時兼具企業債券和股票的一些性質。目前市場中的主要是可轉債ETF(511380)和上證可轉債(511180),分別由博時基金和海富通基金髮行,成交額上前者每日可達4、5億元,後者也在大幾千萬至1、2億元。
由走勢圖可見,各大主要債券ETF類別來看:
所有債券ETF的收益率均跑贏了滬深300指數,同時波動浮動也小,故而如大資金被動投資、好於同期滬深300ETF;
可能是由於也具有一定的股票屬性,過程中可轉債ETF曾產生過最高的時點收益(1.28)、但其波動性也相對較大,故而在操作得當的情況下可轉債也是收益較高、風險可控的品類;
儘管前期公司債ETF的收益大部分時間要高於同期的國債ETF收益,但近期已低於後者、分別為1.10和1.11,而國債收益幾乎是無風險收益,故而公司債ETF相對而言風險收益比較弱;
國債、地方債、城投債類ETF年中前後,成交額急劇放大,公司債和可轉債類ETF自8、9月以來,成交額也有明顯放大,可能是市場關注度有明顯提高;
相對而言,地方債和城投債的風險當然高於國債,但三者的發行方實為共同體,根據巴菲特的老師本傑明·格雷厄姆在其著作《證券分析》中的觀點,如投資某一主體,則應選擇其相對高風險、高收益的標的;從走勢來看也是如此,兩者歷史價格基本都高於同期國債,而波動走勢卻和國債基本一致;再從最終收益來看,10年地方債、城投債ETF、國債分別為1.19、1.18、1.11;時間段恰好是3年半,則按單利計三者年化收益率分別為5.43%、5.14%、3.14%。
聲明:本文章僅供一般性參考,並不構成針對任何證券或其他金融工具訂立任何交易或採用任何對沖、交易或投資策略的邀約、推薦或建議。本文僅使用歷史實際數據進行一般性論述,並未考慮任何特定人士或群體的具體投資目標、財務狀況、特定需求等,亦非專為任何特定人士或群體編製。如有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