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義偉/文 7月21日,知名慈善機構台灣慈濟基金會對外公告,已成功簽訂500萬劑BNT疫苗的採購合約。同日,台灣行政部門發布新聞,表示慈濟購買的疫苗將與台積電、永齡基金會購買的疫苗同步供貨。台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也通過臉書對台積電、永齡基金會、慈濟基金會表達了感謝。
至此,三家民間機構購買、捐贈給台灣民眾1500萬劑BNT疫苗一事塵埃落定。
筆者彷彿聽到,整個台灣島,整個兩千多萬台灣民眾,都長長地鬆了一口氣。
這件事情,大陸的民眾感受不會太深。因為大陸不但不缺疫苗,為了鼓勵民眾打疫苗,有些地方機構還加碼各種獎勵措施,給前來打疫苗的人贈送禮品。可是在台灣,疫苗十分短缺,民眾對疫苗望眼欲穿,因為這是救命的藥品啊,尤其是5月份疫情再度緊張之際,台灣民眾更是心心念念期盼疫苗儘快到來。
於是就有了一輪又一輪複雜多變、激烈對抗的兩岸疫苗之爭。
第一輪,台灣挑起輿論戰。
台灣想購買德國生產的BNT疫苗,結果發現這款疫苗在包括台灣在內的大中華地區,銷售權被上海復星掌握著。台灣當然不想通過復星購買,就直接和德國總部聯繫,碰壁了,於是回過頭來指責大陸阻撓台灣獲取疫苗。大陸這邊,國台辦高調反擊,表明大陸方面一直態度積極,願意協助台灣獲取疫苗,同時斥責台灣當局不顧民眾生命健康,以疫謀「獨」。雙方你來我往、唇槍舌劍,鬥爭了若干個回合。
第二輪,郭台銘打頭陣,國民黨敲邊鼓,島內吵成一團。
疫情緊張之際,郭台銘宣布旗下永齡基金會購買500萬劑BNT疫苗贈送給台灣民眾,國民黨孫文學校校長張亞中又宣布和大陸相關機構合作,加碼贈送1000萬劑疫苗,其中包括500萬劑BNT疫苗,還有500萬劑大陸疫苗。郭台銘此舉在台灣島內引發轟動效應。面對洶洶輿情,台灣當局有關部門一方面不得不接受郭台銘遞交的申請文件,一方面又再三推諉,不願意推進,結果引發媒體輿論進一步的討伐,台灣民眾更是罵聲一片,台灣當局被罵得狗血淋頭。
第三輪,拉來台積電,對沖郭台銘。
台灣當局不願意郭台銘買疫苗搶風頭,但是疫情越來越緊張,死亡案例持續出現,民眾怒火在上升。不得已的情況下,台灣當局拉出了台積電,宣布接受台積電和郭台銘的申請,兩家一起購買1000萬劑BNT疫苗。至於國民黨方面的張亞中,則被晾在一邊。後來,國民黨主席江啟臣聯合4個地方縣市,也要購買疫苗,並提出申請,也被台灣當局無視。張亞中和國民黨申請購買疫苗先後被拒絕,並沒有在台灣島內引起很大的輿論風波。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國民黨的影響力已經很低了,低到國民黨釋放善意,台灣民眾都懶得領情,國民黨被民進黨修理,台灣民眾幾乎無動於衷。
第四輪,慈濟出面,台灣當局猶豫再三,最終接納,慈濟補位成功。
在台灣民眾心目中,慈濟是台灣排第一位的慈善機構。此次捐贈疫苗竟然沒有慈濟的身影,慈濟應該是心有不甘。所以,在台積電和郭台銘購買疫苗被當局確認之後,慈濟也提出申請,也要購買、捐贈500萬劑BNT疫苗,並且希望和上述兩家併案處理。剛開始,台灣當局是拒絕的,認為慈濟的申請晚了一步,還是排在第二梯隊吧。現在看來,慈濟還是具備強大的影響力和運作能力,最終讓台灣當局打開大門,和台積電、郭台銘並列第一排,慈濟補位成功。
需要指出的是,在整個過程中,大陸這一邊,除了國台辦被迫應對台灣當局的指責,批評台灣當局以疫謀「獨」,除此之外的其他方面,包括上海復星,一直保持低調,並盡最大可能協助台灣這三家民間機構。甚至台灣媒體曝光的一些購買細節,比如疫苗標籤、台灣的稱謂等,大陸這邊一直默不作聲。
就這樣,複雜而漫長的兩岸疫苗之爭,終於修成正果。人命關天,在救命這個大是大非問題上,台灣的黨派之爭、爾虞我詐,終究還是給人道主義讓路了。
這件事情說明什麼?
這件事情再一次證明,人心都是肉長的。
同樣是7月21日,蔡英文通過自己的發言人,表達了對河南受災民眾的慰問與關切。有島內專家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蔡英文不是通過「陸委會」或海基會,而是親自表達慰問,這種善意的表達方式,值得關注。加上台積電、郭台銘、慈濟成功簽約BNT疫苗,這表明兩岸都在釋出善意,對於改善兩岸關係有正向幫助。
島內專家的評論讓筆者想起了,不久前,大陸方面表示願意為台灣獲取疫苗提供幫助,或者直接提供疫苗給台灣,台灣方面的反饋是,大陸用不著假好心。
大陸的那次表態,是真好心還是假好心,已經沒有必要討論了。
這一次,蔡英文對河南人民的慰問與關切,應該不是假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