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9年十二月初一日,皇太極率領八旗大軍兵臨北京城下,火速增援的袁崇煥冒著當時的嚴寒天氣,在北京城外與八旗軍浴血奮戰。而就在這樣千鈞一髮的危機時刻,崇禎皇帝卻突然要在紫禁城召見袁崇煥。讓所有人都沒有料到的是,崇禎竟然下令逮捕袁崇煥。這突如其來的變故,讓包括袁崇煥本人在內的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無所適從。
可以說,皇太極和袁崇煥有不共戴天之仇。寧遠之戰,皇太極父子打敗了,寧錦之戰,皇太極又打敗了,廣渠門和左安門之戰,皇太極再次失利。軍事上打不過袁崇煥,就在政治上想法來除掉袁崇煥,於是他們就在設計一個計謀,就是反間計。這個反間計就是仿照《三國演義》蔣干盜書,引起對方矛盾的那個反間計。
《清史稿·鮑承先傳》還有《清太宗實錄》,說這個計謀,是「上授秘計」,「上就是皇太極,就是皇太極授的秘計,言外之意是皇太極的計謀。但是,後來又見到了材料,就是康熙朝有一個大學士叫做李霨,他在范文程死了以後給范文程寫墓志銘,這個墓志銘里提到了一件事情,說這個計謀是范文程進獻給皇太極了,那就是這個計謀是范文程說的,這個墓志銘怎麼記載這個事情呢?他說後金進兵打北京的時候,范文程「進密謀,縱反間」,六個字。就是范文程向皇太極「進密謀,縱反間」,就是這個反間計是范文程向皇太極進獻的。
這個反間計是在左安門之戰以後,皇太極實施的,就是在攻打北京的時候,皇太極到了南苑,捉了幾個明朝的太監,一個叫楊春,一個叫王成德,這是養馬的太監,抓了這些太監之後就把他圈起來。皇太極派他的副將高鴻中,參將鮑承先、寧完我,還有巴克什、達海等等,來監視、監禁抓來這個太監。在圈太監的屋旁邊有一個屋子,中間一個牆很薄,他們就實行這個反間計。就是鮑承和寧完我就在這兒,隔壁就是抓的明朝太監,兩個人大聲地說話,但是呢,他說,咱們小聲說,有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機密,我跟你說,千萬千萬不能讓別人知道,也不能讓別人聽到,實際上在大聲說,是讓隔壁的那兩個太監聽。說什麼呢?大意是說,說今天「上」,就是皇太極,在跟明朝軍隊,就是皇太極同袁崇煥交鋒的時候,皇太極和袁崇煥的人有接觸。意思就是他們有密約,袁崇煥的軍隊要引導皇太極軍隊進城,實行裡應外合。這件事情天大的機密啊,千萬千萬你不能跟別人說啊,只有咱們倆說,也不能讓任何人聽到。隔壁那兩個太監就假裝睡著了,實際在側耳詳聽,他們聽到之後,就暗暗地把這個事情記到心裡。
第二天,就是11月29日,他們就把這個太監給放了,這兩個太監就回到城裡,到了紫禁城,見了崇禎皇帝,一五一十把這個事情跟崇禎說了。崇禎聽到這個消息之後,既著急又憤怒,於是,就採取措施,要召見袁崇煥。
1629年,十二月初一日,崇禎皇帝下令,在平台召見袁崇煥,理由三個字,「議軍餉」。袁崇煥這時候最缺的就是軍餉,他11月20日到了北京廣渠門外,到十二月初一日,中間大約10天的時間,軍無糧食,馬無草料,露宿曠野,數九寒天,所以袁崇煥一聽說崇禎皇帝要在平台召見他議軍餉,意思就要發軍餉給他,當然很高興了,他就要去。他手下人就說,「此事恐有變」,就是說恐怕有麻煩,你是不是再考慮一下去還是不去。袁崇煥當機立斷,去!
崇禎皇帝在紫禁城平台,召見袁崇煥,被召見的有袁崇煥,祖大壽、滿桂,還有其他的官員。袁崇煥急急忙忙到了紫禁城平台,這個時候崇禎皇帝在平台坐著,一臉陰沉,非常嚴肅。沒等袁崇煥說話,崇禎皇帝也沒有議軍餉,就對袁崇煥說,你的罪狀嚴重,現在就把袁崇煥抓起來。袁崇煥還沒有反過味來,怎麼回事,也沒有來得及回答,這樣袁崇煥就被剝掉官服,就被逮捕了。這個時候不容分辯,就把袁崇煥逮捕之後,下了錦衣衛大獄。
就在這時,左鄰右舍都在流傳一個謠言,是袁崇煥通敵把皇太極放進來了。在他被押往刑場的路上向他扔爛菜葉、臭雞蛋等等。
1629年12月,袁崇煥被下獄直到1630年8月才被處死。這中間有足足8個月,8個月足以讓崇禎及文武百官都了解事情的始末。
但崇禎還是決定殺了袁崇煥,為什麼?
因為崇禎對袁崇煥徹底失望了,當袁崇煥擅自殺死毛文龍時,崇禎已經對袁崇煥心懷不滿。還有就是袁崇煥你不是說五年復遼嗎?
現在一年半過去不但看不到一點希望,反而讓人都打到家門口了。
崇禎本來就是一個急功近利、優柔寡斷、情緒容易受別人左右的人,此時心中對袁崇煥極度不滿再加上王永光、高捷、袁弘勛、史褷等人趁機以「縱敵長驅,擅主和議、專戮大帥」理由上疏彈劾,於是便處死了袁崇煥。
專家:並非反間計殺了袁崇煥,其實崇禎早就想殺他
按照《明史》中的記載,袁崇煥被殺的罪行有三:主和議、擅殺大帥、謀叛。任何一個罪行都是誅滅九族的大罪,可見崇禎已經下了決心要誅殺袁崇煥。
最終,袁崇煥被凌遲了3543刀。
在行刑前,袁崇煥念出了自己的遺言:
一生事業總成空,半世功名在夢中。
死後不愁無勇將,忠魂依舊守遼東。
袁崇煥不懂政治、不擅權謀、好為大言、自作主張、武斷、暴躁,這些性格因素早就註定著袁崇煥不會有一個好的結局,他的死也是必然的!
後來崇禎皇帝他自己說,他上吊之前自己說,都是群臣誤我,還不自我批評,因為你黑白不分,功罪倒橫,倒過來,責任當然首先在你崇禎。所以崇禎煤山自縊完全是自毀長城、咎由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