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兒童青少年精神藥物超說明書用藥的比例,抗精神病藥物為86.43%,抗抑鬱葯為62.46%,鎮靜安眠藥為54.55%。」4月23日,在中國麻醉藥品協會精神衛生分會成立大會上,中國麻醉藥品協精神衛生分會副會長、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副院長司天梅表示。
「超說明書用藥不等於不合理用藥。在影響患者生命質量或者威脅生命的情況下,無合理的可替代藥品,會存在超說明書用藥,是有合理醫學實踐證據的。」司天梅介紹,精神障礙臨床表現複雜各異,可用藥物有限,新適應證不易獲批,有明確適應症的藥物數量往往有限,且受限於治療「大病」等因素,使得超說明書用藥在精神科很常見。

4月23日中國麻醉藥品協會精神衛生分會成立大會在北京召開
3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醫師法》,首次將診療指南和循證醫學下的超說明書用藥寫入法條,明確規定,在尚無有效或者更好治療手段等特殊情況下,醫師取得患者明確知情同意後,可以採用藥品說明書中未明確但具有循證醫學證據的藥品用法實施治療。
「這為超說明書用藥打開了一扇門,」司天梅在會議中表示,不少精神類藥物在國內18~65歲人群開展臨床實驗,取得藥物療效及安全性數據後申請上市,基本不再開展其他年齡段的臨床實驗。對於一些少見或罕見疾病,超說明用藥可能是唯一的選擇,因此超說明書用藥有其合理性,但仍存在風險。
對此,中國麻醉藥品協精神衛生分會會長中南大學湘雅二院精神衛生研究所郝偉教授強調,超說明書使用的關鍵,是降低和減少不良反應發生率,需要根據用藥指南、參考資料庫等規範使用。
「不管是說明書內用藥,還是超說明書用藥,規範最重要。」郝偉教授介紹,「中國麻醉藥品協精神衛生分會目前制定了精神科超說明書用藥指導的規範清單,包括超適應症、超人群和超劑量用藥,下一步是推廣精神科超說明書用藥清單,規範精神科合理用藥。」
「希望通過中國麻醉藥品協精神衛生分會這一平台,培養領域內的專業人才隊伍,推進精神藥品合理用藥、濫用防治,加強藥物不良反應監測等方面工作。」中國麻醉藥品協精神衛生分會秘書長、好心情董事長、創始人兼CEO陳冠偉表示。
活動現場,郝偉教授表示,中國麻醉藥品協會精神衛生分會未來將開展四方面工作,一是麻醉藥品、精神藥品的開發,臨床研究與應用,防止濫用等;二是提高精神科藥品臨床可及性,規範精神科醫生合理用藥;三是推動、完善精神心理的互聯網平台診療規範、數字藥物和產品發展與規範化實施;四是促進精神藥品行業高質量發展,加強精神專科服務能力建設,參與國家相關政策制定、實施、評估,推進精神心理服務體系不斷完善,逐漸轉向以社區為基礎的服務模式等。
責編:李益萌
校對:魯洋
本文來自【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