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動島—沒有「靈動」,只有「島」
雖然算不上什麼「果粉」,但這兩年的蘋果發布會我都是熬夜看的。
我對iPhone14系列並沒有太多期待,發布會前就料到了這將是一次「擠牙膏」式更新。但在凌晨困得要命,正準備睡覺時,我看到了「靈動島」的這一段介紹,整個人瞬間就精神了。
但實際的使用體驗告訴我,什麼「靈動島」。它完全沒有「靈動」,只有「島」。蘋果的這次「創新」,相當於是給一眾軟體廠商出了個難題——而作為出題人,蘋果自己都還不知道「正解」。
這波操作,完全就是尷尬到家。
我原本在用的是 iPhone12,因為續航問題,想換手機很久了。於是在 14上市後沒多久,我就拿到了新機。國行,256G,紫色——黑色沒搶到。
直至今日,iPhone14 Pro入手已經一個月了,期間網上出現了大量關於 14系列的吐槽,我也感同身受。其中關於 IOS版本的吐槽我也不重複了,就說說我遇到的幾個:
1、相機黑屏
相機黑屏問題發生得非常突然。
有一天晚上,我打開手機想錄一段視頻,結果從「拍照」切換到「錄像」,發現手機竟然黑屏了 ▲
在那一瞬間我是懵的——這還是我熟悉的那個以穩定著稱的蘋果嗎?這麼多年,我從沒遇見過這麼低級的 Bug。我一時間搞不清狀況,於是拿起手邊剛換下的 12錄下了上面這段。
更神奇的是,當我測試錄像功能時,發現攝像頭其實是在正常工作的(看左下角),但錄製期間我看到的屏幕卻整個都是黑的。當我拍攝完成,調取視頻查看時,瞬間是顯示內容的,但隨後馬上陷入黑屏 ▲
我倒是一點也不慌,錄完視頻後重啟了一下。結果 Bug沒有重現,直到今天也用得挺好。但出現這樣的 Bug,著實是讓我驚了一下。
我把原視頻分享到了某社交平台,果然我不是一個人…
2、莫名發燙
這次「意外」也出現在我剛拿到手機後不久。那天拿著手機就是在刷一個圖文平台,結果拿著手機,明顯感覺後背開始升溫,慢慢開始覺得燙手。
趕緊拿出熱成像儀測了一下,結果顯示局部最高溫度接近 50℃ ▲
我至今也沒搞明白那次突然發燙的原因。好在後面沒有復現同樣的情況。吐槽就到這裡,最近我看站內曬各種蘋果周邊,尤其是手機殼的內容挺多的,我也來簡單分享幾款我在用的蘋果周邊產品。
PITAKA全家福使用體驗
iPhone14 Pro到手的第一時間,我就給自己安排了 PITAKA的凱夫拉(芳綸纖維)手機殼和卡包套件。手機殼有彩色浮織芳綸系列和經典黑灰斜紋系列,我還是選擇了和之前i12時一樣的經典黑灰斜紋款 ▲
我用手機是不貼膜的,用手機殼也是從 iPhone12開始的。原因只有一個:這一代的 iPhone直角邊實在是有點割手。但是我又不想用太笨重的手機殼——於是在朋友的推薦下,第一次體驗了 PITAKA。
這牌子手機殼給我的最大感受就是輕薄,簡直完美符合我的需求。套上後,薄若無物,既解決了直角邊割手的問題,又解決了套殼後手機笨重的尷尬,而且底部是這種半開放式設計,用任何充電線都不受阻礙,非常方便 ▲
左:iPhone14;右:iPhone12
要說唯一的缺點可能就是貴,不過以我的使用經驗來說,這一個殼用了兩年成色還是很好(濕巾擦一擦就乾淨),比有些人兩年間頻繁換新的使用成本其實不增反降。當然了,有些人可能就是追求新鮮感,只能說大家需求不同。
另外不同於前兩代產品,這一代 iPhone14系列的攝像頭凸起非常明顯。為此,廠商也給攝像頭做了一圈「圍欄」保護,主要是放在桌面上的時候,可以避免攝像頭直接接觸平台,防止磕碰磨損 ▲
也是因為這個過分凸起的攝像頭,導致很多人吐槽 14系列握感不好,除了 MAX之外,鏡頭存在感很強。為此,我還特別入手了這款磁吸卡套:
卡套吸上去以後,手機背面和攝像頭之間的「落差」明顯小了很多,拿在手上使用的手感提升非常明顯 ▲
我需要這款卡套還有個作用,就是出差或者旅遊的時候,用來放身份證和其它票據(車票等)方便很多,也不怕遺失或者找不到。
缺點也有:手機殼原本是支持 MagSafe磁吸的,現在磁吸功能被卡包佔據了,在使用配套車載手機支架的時候就會麻煩一些。
下面要推薦的這款車載手機支架我用了也有一陣子了。支架是磁吸式的,有單支架款和無線充電款,我手裡的是單磁吸款——無線充電功能車子有了 ▲
支架對於手機導航非常方便,這也是我養成了很久的習慣。不過新車有了無線CarPlay,但對我來說還是經常需要用它來確認是否有重要消息收到。放在支架位置,開車時可以用餘光觀察,相當方便。
和常見的插拔式安裝不一樣,PITAKA的這款車載支架是通過一個可伸縮的「倒鉤」固定在空調出風口的,安裝牢固度和那種插拔式的完全不在一個級別 ▲
而且因為有連桿的關係,支架磁吸面和出風口不是緊挨著的,並不會妨礙空調正常出風,利用萬向球頭調節方向也不會被出風口擋到,這個細節也要給予好評 ▲
關於磁吸的牢固度,大家完全不用擔心。只要你使用的是支持 MagSafe的手機殼,既可以很輕鬆吸住,而且無論地面如何顛簸都不會掉落 ▲
要推薦的第四款產品是 PITAKA的 iPad支架,這東西基本就是兒子上網課專用設備 ▲
支架底座很沉,所以大家不用擔心傾倒問題。磁吸也非常牢固,不管是旋轉還是調節角度,都可以單手輕鬆完成,完全不需要另一個手穩定 ▲
另外底座也不只有配重功能,還可以無線充電。不管是手機還是 AirPods Pro,都能用它解決充電問題,放在桌面使用,也可以算得上是一個隱藏式桌面無線充電器了 ▲
顏值這塊就不說了,真的是拿捏得死死的,凱夫拉材質,耐臟、大氣還親膚。尤其是當一整套都用這牌子的產品,那種質感,更是沒話說!
這兩天我們這邊又出了點狀況,兒子只能在家上網課,就靠它做支架。因為上課還有運動部分,為了方便移動,暫時把充電線拔了 ▲
但它也不是沒有缺點:如果不搭配 PITAKA自家 iPad套使用,就需要在機器背面貼一塊磁吸片(原裝贈送)——貼上後,就不方便再套別的品牌的保護套,裸奔又怕被孩子摔了。
如果使用他家配套保護套,那就可以省掉磁吸片,iPad也會變得異常輕薄。
我一直想買一個,但無奈 2020款 iPad Pro的保護套賣的太好,缺貨很久了…問了天貓客服,要等。不知道雙十一能不能趕上好價擼一波。
PS:2020版 iPad Pro保護套和 2018版通用;2021版機身更厚,不通用。
要推薦的第三款產品大家應該也已經在上面的內容中看到了,就是這款 AirPods Pro保護套 ▲
如果說手機用不用保護殼純屬個人喜好,那麼 AirPods我是比較建議大家用保護殼的,因為它真的很容易磨花,出了細紋就很難看,非常影響質感。
我之前在用的是另一個手工品牌的保護套,當時也是花了200多塊買的。東西做工還蠻好,用了一年多也挺滿意的。但是這東西的缺點就很明顯:翻開打開後很容易自動合上,而且因為皮套比較厚,戴上後就沒辦法使用無線充電功能了…
前者能忍,後者其實是在我預期之外,買的時候沒考慮到,用起來有點無法接受。
所以這次趁著手機換新,也一併把它換了 ▲
關於PITAKA的保護套手感有多好,我也不多說了,直接用一組特寫展示一下細節部分的做工,嚴絲合縫 ▲
總結
我對iPhone 14系列本身期待就不高,但沒想到的是,這次新品會有這麼多的「坑」等著我。直到我寫下這篇,IOS系統版本依舊停留在 16.0.3,每次只要粘貼板內有東西,打開其它軟體就一個勁彈窗是否允許粘貼,真的是不勝其煩!就這麼個Bug,居然這麼長的時間一直不處理好。看來是只能等到 16.1.0才能修復了。
對比12系列,提升主要在於續航,這一點確實還算令人滿意。但凸起的攝像頭又成了槽點,裸奔還是相當影響手感的。所以我個人是建議大家不妨像我這樣入一個手機殼,解決手感問題,還最大程度保留了 iPhone的設計質感。
當然了,吐槽歸吐槽,蘋果的產品整體還是值得入手。吐槽也是因為對它有期待,在心裡給它划了一條「水平線」,是它的表現沒有達到,我才選擇了吐槽。
如果原來的手機用著還不錯,建議大家沒必要著急入手,目前靈動島的適配約等於沒有,綜合體驗不能說不好,只能說很差!
當然了,雙十一如果有好價,還是可以沖一波。
堅持做有態度的評測,生產有溫度的內容。我是番茄,我們下一篇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