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圖集
世界冠軍的「徐爸爸」,游泳池邊燃燒一生
追記中國游泳金牌教練、葉詩文傅園慧徐嘉余的恩師徐國義

徐國義和葉詩文合影。 圖片來自葉詩文微博

一站到泳池邊,徐國義就來了精神。 攝影:李婕睿
「我寧願開心地倒在泳池邊,也不願意躺在病床上,看著天花板、數著一分一秒,鬱悶等死。」
他曾被醫生預言頂多能活3年,但他從來沒有把病情放在心上,反而有聲有色地活了5年:守護隊員、高原訓練、出國訓練和比賽,帶病參加里約奧運會、2017年參加天津全運會開幕式代表教練員宣誓、2018年參加亞運會……在生命倒計時階段,他這樣安排自己的人生。
2020年7月19日凌晨4點09分,中國游泳傑出教練徐國義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50歲。他實現了自己的理想:為鍾愛的游泳事業燃燒一生。
徐國義原籍浙江寧波,1994年開始擔任游泳教練。執教26年來,他先後培養出葉詩文、徐嘉余、陳慧佳等眾多游泳名將。
其中,葉詩文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上獲得女子200米個人混合泳和女子400米個人混合泳兩枚金牌,並創一項世界紀錄;徐嘉余在2016年里約奧運會男子100米仰泳獲得銀牌,2017年、2019年兩屆世錦賽蟬聯100米仰泳冠軍。
中國游泳協會的訃告里有這樣一段話——
「『為中國游泳奉獻,就是我的本職工作,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也是心甘情願的。』徐國義教練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賺來」的每一天,都要在泳池邊
「你來了?快嘗嘗我們隊里特製的避暑除濕茶。」最後一次見到徐國義,是2019年6月28日上午。為準備7月中旬在韓國光州舉行的游泳世錦賽,記者去國家游泳隊探營。
一走進熱氣騰騰的游泳館,就看見他站在飲水機旁,捧著個巨大的水杯。看不出裡面放了什麼補品,黑乎乎的。但他笑容依舊,熱情地和記者打招呼。記者喝了他泡的避暑茶,那份苦澀回味至今。
當時,徐國義帶著組裡隊員從美國外訓回來才兩三天,記得他的氣色有些暗沉,臉有點浮腫,但說起訓練情況和即將迎來的世錦賽,卻神采奕奕、滔滔不絕。
然而,10天後國家游泳隊舉行媒體公開課時,他沒有出現。據說是身體不適住院了,前幾天的訓練都是坐著輪椅來到泳池邊的。
他缺席了光州游泳世錦賽,只能在病床上看電視里的轉播:弟子徐嘉余蟬聯「男子100米仰泳之王」,葉詩文如同「鳳凰涅槃」般的重生,收穫兩枚世錦賽銀牌。兩位弟子不約而同地向師父致敬,「最想把獎牌掛到徐導的脖子上」。
徐國義從來沒有把自己的病當一回事,儘管他病得很嚴重——2015年底,他帶隊在昆明海埂訓練基地,不時感到頭疼噁心,本來以為吃點葯就能頂過去,沒想到被硬拉去醫院檢查後,結果竟是顱內惡性膠質瘤四級——膠質瘤的最高級別。
他不得不離開泳池,住院接受治療。他從來沒離開過隊員這麼長的時間。上手術台前,他沒告訴隊員自己的病情,怕影響孩子們備戰里約奧運會。
手術很成功,但醫生明確告訴他和家人以及游泳隊領導:得了這種病,一般人撐不過3年。
作為浙江游泳的掌舵人,浙江省體育局副局長、前中國游泳隊總教練張亞東很糾結:「作為朋友,我希望他能夠安心靜養;作為同事,我知道隊員離不開他。他的態度非常堅決:回泳池帶隊員。我們只好滿足他的願望,前提是不能過度操勞。」
徐國義積極進行術後康復,5個月後,他回到隊里,投入到緊張的奧運會備戰中。一頂棒球帽,掩蓋住了他腦袋上那道清晰的傷疤。
「接下來的每一天都是我賺來的!我要對得起我的運動員。既然我站在游泳池邊,我就要做到最好。全身心投入,用生命換成績。我這輩子是離不開泳池的。」
2016年里約奧運會,徐嘉余在男子100米仰泳比賽中摘得銀牌,實現了中國男子仰泳在奧運會獎牌「零的突破」。徐國義卻滿腹遺憾:要不是自己因病耽誤幾個月,弟子們還能多拿幾塊奧運獎牌甚至金牌。
不是冠軍運動員,可以當冠軍教練
徐國義性格溫潤儒雅,說話慢條斯理。他喜歡鑽研游泳訓練的那些事,同行們稱他為「智多星」「小諸葛」。他通過多年來眾多弟子和主要對手的相關數據進行對比,支持「技術優先」的理念。在他看來,他執教過的眾多弟子都是「技術型選手」,徐嘉余、葉詩文的致勝絕招更是「技術」。
訓練中,他和運動員說的最多的就是技術。「嘉余,注意轉肩,手入水要這樣……」「小葉……」邊說邊做動作示範。
「毫不謙虛地說,徐嘉余的仰泳技術就是世界第一。教練員要用明亮的眼光發現和解決運動員的問題,技術永遠是第一位,好的技術不費體能,還能保證運動員有健康和協調的身體。」他的理念得到了國內外教練同行的認可和讚賞。
除了「技術優先」,徐國義還總結出了優秀運動員必須具備的「四好」,即身體好、條件好、悟性好、性格好。有了好的性格和品質,才能發揮身體條件優勢,專註、自律和堅持。
徐國義自稱當運動員的時候不是很成功,最好成績就是混合泳全國第三名。「但是我可以當冠軍的教練。我自認為在當教練這事上,我還是很有天分的,好教練需要悟性、思路和天賦,當然還需要千里馬。伯樂和千里馬都可遇不可求,能碰到一起的機會非常小,一旦碰上,就一定會脫穎而出!」
徐國義說:「我喜歡琢磨游泳項目的規律和技術,很有意思,比賽不管是成功失敗,我都會反思,每一場比賽、每一堂課我都會琢磨。我的理想是練出來男子和女子奧運冠軍,現在我們小葉已經拿下女子奧運冠軍,男子奧運冠軍的希望就在徐嘉余身上,龍鳳呈祥嘛。我希望我的弟子都能成為偉大的運動員。」
在日常訓練中,徐國義的體力和腦力消耗非常大,生病後依然在挑戰極限:水上課時秒錶不離手,始終在泳池邊跟著運動員走,組裡幾個隊員的訓練計劃不一樣,他就來回走,追著隊員看技術、計時每天要走近兩萬步,只有訓練結束了他才會坐下來休息;體能訓練時注意保護運動員,一發現有危險情況就得及時干預;休息時還在想著運動員的情況和數據分析,隨時調整訓練計劃和方案。此外還要全天候全方位關懷照顧運動員,更要像父母一樣對運動員進行思想、性格和習慣等全方位的教育……
徐國義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希望帶動運動員的激情。「生不生病我左右不了,我只能該工作工作,該吃飯吃飯。但是教練員要有氣場、有氣勢,哪怕我身體再不舒服,從我進入游泳館的那一刻開始,我就精神飽滿、鬥志昂揚,用洪亮的聲音喊出每一個『預備,走』!趁我身體還能承受的時候,我得多做些事情。我要用實際行動告訴弟子們,我都能如此快樂享受著游泳帶來的樂趣和對未來充滿信心,他們更沒有理由放棄努力。」
自己沒有孩子,弟子都是孩子
在弟子們眼裡,生活中的徐國義是爸爸,訓練時他是嚴師,比賽場上他是精神支柱。他和愛人樓霞沒有自己的孩子,但是有一個「大家庭」——弟子們都是他倆的孩子。
葉詩文在浙江隊時是樓霞的愛徒,進入國家隊後就跟隨徐國義;徐嘉餘13歲時師從徐國義。其他弟子也都是從10多歲起跟著夫婦倆訓練,相處的時間比父母還要長。「他們都是我的小孩,每一個孩子都是我從小培養起來的作品。他們來的時候是一張白紙,我要把他們變成收藏珍品。」
徐爸爸一板起臉來,氣勢逼人,孩子們對他又愛又怕。「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當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我必須做『惡人』,嚴格要求才是真正的愛護、負責任。」
年少時,徐嘉余曾經因為沉迷遊戲,晚上沒有按時休息,被徐國義摔過兩次電腦,此後他再也不敢觸碰「紅線」。2017年布達佩斯游泳世錦賽,第一次加冕仰泳之王后,他急著在熱身池邊找到徐國義,一頭扎進教練的懷抱。徐國義寵溺地揉搓著弟子的臉,像對小孩子一樣表揚他:「不錯不錯,冠軍,祝賀你!」
徐國義不是偏激的人,在嚴加管教弟子的同時,他更懂得人性化管理,給予足夠的尊重和空間,真正為他們著想,給出理性建議。
在葉詩文的成長路上,他花了很多心血:沒成名時抓訓練,等她成為年輕的大滿貫得主後,就狠抓思想,頭等大事是擺正心態、拒絕外界誘惑。葉詩文從倫敦奧運會載譽而歸,各種廣告代言和社會活動競相邀請,徐國義和小葉父母取得了一致意見後全部婉拒,理由是她才16歲,未來的路還很長,不要過早追求個人利益。
狀態高峰後必然就是低谷,當葉詩文陷入「青春期的煩惱」,因為體重問題而成績下滑,徐國義沒有放棄,始終陪伴她。他還另闢蹊徑,鼓勵葉詩文走出遊泳隊,去上大學,用知識武裝自己,感受同齡人的生活。
在葉詩文要求重歸泳池的時候,他甚至勸阻過她。「我希望她好好享受人生,開拓視野,如果對游泳沒有更高的追求就不要回來,畢竟她是最年輕的大滿貫選手,奧運冠軍、世界冠軍都拿遍了。但是她非常堅持,一定要回到泳池,那我們就說好『我不會像以前那樣督促你,逼著你訓練,一切全憑你內心的熱愛,她只要開開心心享受訓練,享受比賽就好。」就這樣,葉詩文一步步找回自信,重回狀態巔峰。
在徐國義的溫馨「大家庭」里,家庭氣氛和睦融洽,從來沒有出現過師徒不和的事情,所以當得知他離世的那一天,一眾弟子都哭了,已經退役、遠在外地的孩子急著訂票來京。
而在疫情期間始終堅持訓練的葉詩文說:「一直期待著會有奇蹟發生,覺得有一天您會康復,會重新出現在我們身邊。您教導我長大,帶我走上最高領獎台,陪伴我人生中每一個重要的時刻。也是您教會了我們強大、專註、永不放棄。……未來的道路,您沒法再陪伴我,保護我了,但無論高光或是至暗時刻,您始終是我心中最明亮的光,指引我前行!徐爸爸,我永遠敬愛您,永遠想念您。」
曾經長期跟隨徐國義組訓練的傅園慧最信服徐爸爸。徐國義當初生病的時候,她焦慮失眠;當他回來後,她又滿血復活,里約奧運會上一舉摘銅,「洪荒少女」的頭銜一夜成名。「他就像爸爸一樣自信果敢,平時和我聊得很多,特別了解我。有他在,我什麼都不怕,訓練和比賽都會勇往無前。他是真正的男子漢。」傅園慧說。
徐嘉余則發誓要把奧運金牌帶回來:「徐導安心,您對學生的期望學生清楚記得,光州蟬聯時您在病榻上對我講,這不算什麼,東京才是你的舞台。徐導走好,待明年盛夏,帶金牌回家看您!」
浪漫留給泳池,笑容永遠燦爛
「他唯一的愛好就是帶隊員訓練,只要在他身體允許的情況下,他干一天,我陪他一天。」愛人樓霞最了解自己的丈夫。這對默契的泳壇夫妻被稱為「黃金搭檔」「神鵰俠侶」。
樓霞當運動員時,是浙江省第一位參加奧運會的游泳選手,她當教練後也非常出色,完全有資格進入國家隊執教。但是因為和徐國義的夫妻關係,她「犧牲」自己,長期留守浙江隊執教,挖掘培養苗子,輸送給國家隊,兩人聯手打造出一條冠軍培養「流水線」。
樓霞喜歡浪漫,徐國義卻始終沒有學會。1997年結婚時,兩人沒有婚紗,沒有儀式,更沒有蜜月,連結婚證上的合影都是各自的照片拼接成的。夫妻倆唯一一次出國旅遊是5天4晚的郵輪游,因為這不會影響他帶隊員。
「他把浪漫留給了泳池,工作起來就像『脫韁野馬』,心裡想的永遠是隊員和訓練。」對於丈夫的熱愛,樓霞沒抱怨過。為了支持丈夫一輩子的「泳池浪漫」,里約奧運會後樓霞進入國家隊,生活中照顧徐國義,追著他按時吃藥休息;訓練場上,兩人並肩戰鬥,一起備戰東京奧運會。
兩年前,徐國義登上《朗讀者》的舞台,朗讀了王蒙的《人生即燃燒》,獻給熱愛游泳事業的孩子們。那篇文章完美詮釋了他的人生信條:「一個人就是一種能源,人的一生就是燃燒,就是能量的充分釋放。能量應該發揮出來,燃燒愈充分愈好……」
如今,在國家隊游泳館,進出泳池的走廊牆上還展示著教練員和運動員的光榮榜,照片上的徐國義依舊笑容燦爛。「燃燒自己、點亮別人」,他的精神必將激勵中國游泳人繼續前進。(記者周欣、夏亮)
責任編輯: 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