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台灣地區行政管理機構負責人孫運踏、"政界大佬"李國鼎等人先後赴美遊說張忠謀,希望他能夠到台灣幫助發展半導體產業。一開始,張忠謀拒絕了台灣當局的工作邀請。此後,兩人幾乎每次去美國都必去看望張忠謀,邀請他赴台。直到1985年,張忠謀才終於下定決心,放棄美國公司職位,奔赴台灣,出任台"工研院"(台灣"工業技術研究院")院長。
張忠謀出生於浙江寧波,1949年考入美國哈佛大學,後轉學到麻省理工學院。1958年,27歲的張忠謀進入美國德州儀器,成為德州儀器的第一個中國員工。1972年,張忠謀就任德州儀器公司副總裁和資深副總裁,是德州儀器的第三號人物,也是最早進入美國大型公司最高管理層的華人。德州儀器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模擬電路技術部件製造商,也是全球領先的半導體跨國公司。
1987年,來到台灣兩年的張忠謀決定在台灣新竹科學園區創立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這就是後來赫赫有名的台積電。由於有著張忠謀在美國積累的業內關係,台積電第二年就拿到了英特爾的認證和訂單,同時利用孫運璀、李國鼎等人在台灣當局的影響力,台積電可謂是年年打勝仗,年年大成長。
1994年,張忠謀辭去了台灣"工研院"的職務,將所有精力都投入企業經營之中,不但使台積電在台灣證券交易所上市,還創辦了另一家集成電路公司—世界先進積體電路股份有限公司。以此為起點,台積電的規模不斷擴大,而且獲利驚人,連連成為台灣最賺錢的公司。1995年,台積電營收超過10億美元,1997年、張忠謀又將台積電在美國紐交所上市,並於當年實現13 億美元的營收、5.35億美元的盈利。。
1997年,張汝京看到了台積電的迅猛發展以及台灣晶元領域的巨大市場潛力,決定提前退休返台。和"台灣晶元大王"張忠謀一樣,張汝京同樣來自德州儀器。出生於江蘇南京的張汝京從小在台灣長大,1977年,29歲的張汝京人職美國半導體巨頭德州儀器,並加人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集成電路的發明人傑克·基爾比(Jack Kilby)的團隊。
張汝京在老朋友的支持下回到了台灣,他的名氣實在太大,一回到台灣就獲得了無數資本的支持。在投資人的助力下,張汝京初創的"世大半導體"迅速崛起,並很快做到量產和盈利,成為台灣地區僅次於台積電的第二大半導體廠。在此期間,張汝京甚至已經做好了在大陸建設晶元工廠的詳細計劃;世大第一廠和第二廠建在台灣,第三廠到第十廠全部放在大陸。
台積電的創始人張忠謀是一個野心勃勃的企業家,誓要把一切威脅扼殺於搖籃之中。張忠謀選擇繞開張汝京,在張汝京毫不知情的情況下,開始與世大半導體的股東進行談判。2000年1月,世大半導體的股東將公司作價 50 億美金賣給了台積電。張汝京事後才知曉此事,自知在合併後的新公司里難有立足之地,於是在收購完成後的第二天便辭職,決定離開台灣,北上大陸再次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