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史上那些著名的大師及他們傳世的經典佳作,永遠是後來者學習和研究的典範。因為這些大師無一不是在追隨經典,向前輩學習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眼界,在前輩們的妙筆生花中潛移默化的成長,並最終建立起自己的風格和地位,成為後人學習的大師。
下面給大家分享藝術史上著名的50幅世界名畫,讓我們一起「跟從」大師,期待有機會能夠「突破」大師。(想看另50幅著名名畫,敬請持續關注我們哦)
01
路易斯.利奧波德.布瓦伊——撞球
《撞球》是一幅大場面的風俗畫,可謂法國一個階層生活的縮影,畫中人物神態自如且真實,富有生活情趣,人物個性鮮明且生動,連小動物都可愛如真,畫家以對生活入微的觀察,運用古典細膩的造型方法,再現了不同人物、不同衣著和不同環境道具,具有不同的空間感和質感。
02
列奧納多·達·芬奇——蒙娜麗莎
成功地塑造了資本主義上升時期一位城市有產階級的婦女形象。那如夢似的嫵媚微笑,被不少美術史家稱為「神秘的微笑」。
03
達維特——拿破崙穿越阿爾卑斯山
本畫的妙處在於,遠景的簡約和近景的細膩,色彩的冷暖對比極為強烈,人物和戰馬的細節刻畫非常到位。對於這個理想化的形象,拿破崙本人也十分滿意。
04
普基廖夫——不相稱的婚姻
該畫描繪了一青春少女與一老者結合的愛情悲劇。老者被畫家描繪得蒼老憔悴,而少女則面色紅潤,充滿青春活力。畫家以同情少女的筆調,鞭撻了不合理的社會現實。
05
安格爾——大宮女
該畫創作於1814年,是畫家應拿破崙的妹妹,即那不勒斯王國的王妃卡洛琳·摩拉的訂購而創作的。另外,安格爾創作這幅畫時,正值法國在對奧斯曼帝國的戰爭中失利,曾經佔有的土耳其領土不復擁有,在這個背景下觀看生活在奧斯曼帝國皇宮中的宮女形象,可以略微滿足一下法國人失望的感覺。
06
約翰.埃.密萊——盲女
畫上是一幕雨過天晴的自然景色,景物比較開闊,色彩舒人心脾。在前景上畫了兩個相依為命的窮女孩。其中一個是盲女,另一個更小的女孩緊緊依偎在盲女懷裡,一邊抬頭在觀看天上的彩虹,一邊在給盲女講解她所無法領受到的大自然的美麗。
07
拉斐爾——雅典學院
全畫以縱深展開的高大建築拱門為背景,大廳上彙集著不同時代,不同地域和不同學派的著名學者。作者希望以回憶歷史上黃金時代的形式,寄託他對美好未來的嚮往。
08
柯羅——珍珠女郎
此畫作是一幅色彩優美的肖像傑作,它描繪一個戴著用樹葉編的「花環」的青年女子。一片樹葉在她的前額投下了影子,觀眾把這個影子誤認作珍珠。這雖是一個錯覺,卻包含著對這幅畫的真理性的判斷。
09
泰奧多爾.居丹--肯特海灘
該畫描繪的是在狂風暴雨的海浪中即將傾覆的帆船,人們紛紛逃離帆船,乘上救生船逃命,狂濤洶湧,人們在掙扎。在黑白兩色的對比中,表達的是生命與意志的不可戰勝。
10
伊凡.尼古拉耶維奇.克拉姆斯柯依——希什金肖像
這幅畫和照片的感覺一樣,太逼真了。
11
讓-萊昂·熱羅姆--後宮露台
曾轟動法國畫壇的一幅畫。該畫描繪了阿拉伯王宮最隱秘的後宮生活,描繪了生活於後宮的王妃、宮女等女眷的閨閣生活,有的在洗浴,有的在清談,有的在沉思......不過作者想表達的內容不止於此,你能體會得到嗎?
12
伊麗莎白.路易絲.維瑞--畫家與女兒像
這是作者最出色的代表作,畫中的女子就是作者本人。作品將母女之愛、親子之情畫得十分動人,也表現了畫家自己的溫婉多情。構圖採用了穩定勻稱的三角形,色彩雅緻和諧,線條優美洗鍊,背景不加任何陪襯,更突出了主題。
13
庚斯博羅--穿藍裝的小孩
新穎別緻的藍色調不但沒有任何不適之感,反而使人感到眼前一亮;活潑、跳躍的藍色綢緞,變幻莫測的衣紋、高光;不落俗套的藍色與含蓄、變換豐富的黃灰、藍灰、綠灰、紅灰的背景形成了奇妙的和諧對比。
14
歐仁·德拉克羅瓦——自由引導人民
畫家以奔放的熱情歌頌了這次工人、小資產階級和知識分子參加的革命運動。高舉三色旗的象徵自由神的婦女形象在這裡突出體現了浪漫主義特徵。
15
迭哥·德·席爾瓦·委拉斯開茲——英諾森十世肖像
該畫或許是作者最為傑出的一幅肖像,畫中人物是1644年登基的羅馬教皇。在當時人的筆記中,這位教皇似乎並沒有給人們留下好印象,他甚至被認為是全羅馬最醜陋的人。
16
夏爾丹--吹肥皂泡的少年
一個衣著破舊但不失整潔的少年正從室內向室外吹著肥皂泡,他聚精會神小心翼翼地將肥皂泡越吹越大,越吹越大。題材普通,情境單純,是一種清閑、安逸的生活情趣,反映了下層平民的孩子們自然、儉樸、淳厚、善良的美好情感。
17
弗朗索瓦·布歇--黛安娜的休息
畫家竭力描繪的是裸女的形體美,纖小的手足,柔嫩白皙的肌膚,軀體堅實豐腴,裸體姿色性感而誘人。由頸項下延至肩臂胸部的曲線,圓潤如珠,光彩奪目。有位評論家認為這幅畫是布歇「最藝術性的裸體畫」。
18
列賓--恐怖的伊凡和他的兒子
伊凡雷帝在一次與他兒子爭執時,用笏杖猛擲過去,不幸擊中兒子頭部。這一偶然的暴烈衝動致使兒子送命,伊凡頓悟這絕後的可怕舉動,立刻上前摟抱垂死的兒子,睜大恐怖、悔恨交加的雙眼。
19
蘇里柯夫--近衛軍臨刑的早晨
該畫以彼得大帝1698年鎮壓近衛軍兵變這一歷史事件為背景而創作的。畫家選取了兵變失敗的近衛軍在莫斯科紅場臨刑前的悲壯時刻。
20
土耳其浴室——安格爾
該畫具有濃厚的東方情調和異國風味。安格爾把抽象的古典美與具體的寫實美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匠心獨具地表現出女性的柔美和純潔。
21
雅克路易斯達維特--馬拉之死
該作品刻意營造了一個屬於窮人的空間。在封閉狹小的陋室里,馬拉倒在浴缸中,一手握著筆,一手握著染了鮮血的信,油畫的上半部筆觸鬆散凌亂,可能是一面牆,也可能只是含糊不明的空間,代表著永恆的虛無,但那個充當書桌、粗糙平實的木箱,彷彿在訴說著馬拉的美德。
22
米勒最重要的代表作--拾穗者
作品無聲地傾訴著農民的貧困與飢苦,焦慮與哀愁,隱含著強烈的社會批判意識。
23
克拉姆斯柯——無名女郎
在這幅畫中,克拉姆斯柯依以現實主義思想,古典的造型手法,藉助人物的姿態、動作、裝束和神情,展示出一個剛毅、果斷、滿懷思緒、散發著青春活力的俄國知識女性形象。
24
雷諾阿——紅磨坊的舞會
這幅作品描繪出眾多的人物,給人擁擠的感覺。人頭攢動,色彩跳躍,熱鬧非凡,給人以愉快歡樂的強烈印象。
25
讓.萊昂.熱羅姆——拍賣奴隸
近東地區司空見慣的奴隸拍賣,引起了畫家的注意。被剝去衣衫的女奴,裸體站在台上被拍賣,台下是爭相競價的商人,他們伸出手指,暗喻買奴隸的價格,女奴們茫然地望著這一切,聽憑命運的擺布……
26
畢沙羅——蒙馬特大街冬天的早晨
畫於1897年,整幅畫視角寬廣、構圖宏偉、透視準確。畫中車馬人流很小,粗筆帶來,卻彷彿在畫中移動、生動形象。
27
莫奈——日出·印象
這幅名畫是莫奈於1873年在阿弗爾港口畫的一幅寫生畫。他在同一地點還畫了一張《日落》,在送往首屆印象派畫展時,兩幅畫都沒有標題。一名新聞記者諷刺莫奈的畫是"對美與真實的否定,只能給人一種印象"。莫奈於是就給這幅畫起了個題目——《日出·印象》。
28
列奧納多·達·芬奇——三王來拜
耶穌降生後,東方三個國家的國王看到天空有巨星高照,就特地來耶路撒冷行禮朝拜。歷史上以三王來拜為名的畫不計其數,但表達的意思都是這個,宗教意味較濃。
29
米開朗基羅--創造亞當
1508年他被迫接受了西斯廷禮拜堂屋頂壁畫的任務,他當時的心情是悲憤的,不料此壁畫後來成為他生平最大傑作。
30
雷諾阿——包廂
畫家成功地表現了劇院中包廂里的氣氛,雖然只畫了兩個人,但畫家明顯地突出了那個貴婦人的形象,化了妝的貴婦人與身後的紳士形成鮮明對比。
31
米勒——晚鐘
看到這對在田間默默祈禱的農民夫婦,我們彷彿也聽到了遠方依稀可見的教堂傳來的鐘聲。這「鐘聲」好像越來越大,傳得越來越遠……
32
巴羅洛梅·埃斯特巴·穆立羅——吃葡萄與甜瓜的少年
光線從正斜面射來,穆立羅沒有程式化地用更多華麗的色彩,一切以寫實為主,破衣爛衫以及地上的瓜皮等物,展現得生動可信。這種樸實無華的筆觸,使得人物臉部的心理語言揭示得明白易解,從而加強了畫面的感傷氣氛。
33
列賓——意外歸來
這是畫家創作鼎盛時期的一幅作品。列賓抓住流放者跨進門坎的一瞬間,他及每個家庭成員的表情、行為向人們展示驚喜、意外和各種複雜的感情。
34
喬爾喬內——沉睡的維納斯
這副畫在形體、色彩、柔和的線條和景色的層次上都達到了高度的統一。這種充滿人文精神的美的創造,是符合文藝復興時期理想美的典範的。
35
泰奧多爾·籍里柯——梅杜薩之筏
畫家以金字塔形的構圖,把事件展開在筏上僅存者發現天邊船影時的剎那景象,刻畫了人物饑渴煎熬、痛苦呻吟等各種情狀,充滿了令人窒息的悲劇氣氛。
36
菲利普·盧泰爾堡--阿爾卑斯山的雪崩
這是一幅以嚴謹的手法描繪阿爾卑斯山雪崩景象的風景畫。畫家十分注意造型與色彩的關係,近景的暖色與中、遠景的冷灰形成對比,產生了縱深的空間感,塊狀的山岩造型及不同斜線的構圖,造成了雪崩的動感與恐怖氣氛。
37
達·芬奇——抱銀鼬的女子
這幅是達·芬奇四幅有關女性的作品中的一幅(其餘三幅分別為《蒙娜麗莎》、《吉內芙拉·德本奇》和《拉貝勒·費羅尼埃》),畫中的女主角是米蘭公爵盧多維哥·史弗薩的情婦,備受寵幸。
38
魯本斯.佛蘭德斯--瑪麗皇后在馬賽港登陸
魯本斯在1621年到1630年期間,應聘當了政府的外交顧問,參加了許多外事活動。在這一時期,他為法國皇后完成了以《瑪麗·美第奇生平》為總標題的幅歷史畫巨作。這套歷史畫也是畫家藝術生涯中最能顯示其藝術影響的偉大巨構。
39
讓·熱爾曼·德魯埃——被囚禁的馬里尤斯
畫家捕捉的就是這一瞬間,並把它定格在畫布上,體現了明顯的新古典主義手法;大塊面的造型,色彩整體凝重,背景處理為帷幕狀,突出前面兩人的緊張氣氛;但忠於新古典主義的理性原則,使兩人之間徒具緊張的形式,而不具備緊張的神情。
40
畢加索——《格爾尼卡》
這是畢加索作於20世紀30年代的一件具有重大影響及歷史意義的傑作。畫面表現的是1937年德國空軍瘋狂轟炸西班牙小城格爾尼卡的情景。此畫是受西班牙共和國政府的委託,為1937年在巴黎舉行的國際博覽會西班牙館而創作。
41
高更——塔希堤婦女
1891年作者隻身來到南太平洋的塔希堤島去領略島上那種遠離城市喧囂的獨特風情。1895年作者返回巴黎後創作了此畫。
42
梵高——第一步
這作品是梵高臨摹自米勒的同名作品。畫面是一個農村的耕地,背面是農民的房屋。畫的右方一位農婦扶著小女兒幫助她學步。左方女嬰的農民父親蹲在地上張開雙手鼓勵她向前走。
43
雷諾阿——布吉瓦的舞會
這是雷諾阿舞會系列的三幅掛畫中的一幅。三幅畫中三對舞伴,三個場合,三場舞會,三段愛情的發生。
44
居斯塔夫·庫爾貝--篩麥婦
庫爾貝畫過許多婦女形象,而以這幅畫中的篩麥女子最樸實、最能體現他的美學思想。
45
梵高代表作--向日葵
對於梵高而言,向日葵這種花是表現他思想的最佳題材。夏季短暫,向日葵的花期更是不長,而梵高亦如向日葵般結束了自己短暫的一生。稱他為向日葵畫家,應該是恰如其分。
46
巴斯蒂昂·勒帕熱——垛草
那因「垛草」而勞累過度躺在草地上酣睡的農夫,他好像剛剛吃過妻子送來的飯,用草帽蓋著臉正在享受著這片刻的輕鬆;年輕體壯的少婦默默的坐在丈夫的身邊,長期生活的艱難使她顯得疲憊不堪,神色已變得象老年人一樣獃滯而默然……
47
馬奈--吹笛子的少年
馬奈是最早打破傳統的棕褐色調,使畫面明亮、有外光新鮮感的畫家。這幅畫在總的暗調子中,突出幾塊明亮鮮艷的色彩,使之更加響亮耀眼。
48
莫奈——撐陽傘的女人
此畫作於1875年,畫中的人物是莫奈的第一任妻子卡米爾和他們的兒子。1870年6月,卡米爾與莫奈結婚。同年,普法戰爭爆發,導致畫家這之後的生活更加潦倒,期間,莫奈最愛以卡米爾為模特畫畫,此畫即是這段時間創作的。
49
畢加索——夢
畢加索用最簡單的繪畫表現出了一個在夢境和現實中的少女,他獨特的表現手法給觀者更多的想像空間和思維自由性!
50
達芬奇——岩間聖母
畫中人物雖然被一團潮濕的空氣所包圍,但是人體的輪廓在昏暗山岩的襯托下依然能明顯地辨析出來。年輕的母親以溫柔的手摟抱著下跪的幼嬰約翰,她的另一隻手則向兒子伸過去。天使面向著觀眾,把他們引向畫中,用手指示著這個場面。一連串手勢代表保護、指示、祝福等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