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海文大橋。 駱雲飛 攝
中新網海口3月18日電 (記者 洪堅鵬)中國首座跨越地震活動斷層的跨海橋樑——海南海文大橋18日上午通車,將海口市至著名僑鄉文昌鋪前鎮的車程由一個半小時縮短至二十分鐘。海文大橋為國內目前抗震設防裂度最高、設計基本風速最大的橋樑,突破了在極震區、跨越地震斷層帶建設特大橋的技術難題。
海文大橋從2015年開工建設,項目路線全長5.597公里,雙向六車道一級公路標準,設計速度80公里/小時,橋樑標準寬度32米,總投資26.7億元人民幣。

圖為海南省副省長王路(中)宣布通車。 洪堅鵬 攝
海南省交通運輸廳廳長林東在通車儀式上說,海文大橋橫跨鋪前海灣,東接文昌濱海旅遊公路,西接海口江東大道主幹區,是實現「海澄文」一體化的交通控制性工程。大橋通車解決了「海澄文」區域的交通瓶頸問題,為僑鄉文昌融入海口半小時經濟圈創造了交通條件。海文大橋的建成也將有利於瓊北地區旅遊資源開發、完善海南交通路網結構。
今年72歲的鋪前人鄧少東特意從廣州回海口參與海文大橋開通儀式。他回憶,兒時從鋪前到海口需要坐船,耗時幾個小時,「如果遇到退潮,我們還要下船穿過灘涂,非常地辛苦。」

圖為海南省交通運輸廳廳長林東致辭。 洪堅鵬 攝
「到上世紀80年代,我們從鋪前到海口坐車還是要花3個多小時。隨著高速公路的開通,時間縮短到1個多小時,海文大橋開通後,時間就更短了,完成了我們鋪前人的一個夢想。」鄧少東說。
海南省交通工程建設局局長呂曉宇介紹,海文大橋將生態環保要求貫穿項目建設全過程,合理安排工期,避開鳥類遷徙高峰期;施工設備加裝減震底座,減少噪音對生態環境影響;採用低矮照明設施,減少了對鳥類生物導航的干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