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航行靠舵手,萬物生長靠太陽。」從古至今,太多的例子告訴我們:若要成就一番霸業,少不了領頭人物的存在。誠然,多一個人就多一份力量。可群龍無首,卻也意味著決策的效率大大降低。將希望寄託於他人身上,就會失去為之奮鬥的動力。如今的越南,就陷入了這樣的境地。
針對越南如今「弱王」分權的現象,教授房寧不禁發出了這樣的疑問:今天的越南到底誰說了算?是越共中央書記兼越南主席阮富仲?還是越南國會主席阮氏金銀?亦或是越南政府總理阮春福?
這個問題的答案,就連越南人自己也說不清楚。當面臨重大問題時,越南的幾位重要人物往往各執一詞,最後留下的只能是一地雞毛。
越南政壇的「四駕馬車」
「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這個道理,用在國家上也不例外。以美國為例,就曾將行政權、司法權、立法權分別交由白宮、最高法院、國會行使,以便達到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目的,從而達到更好的結果。而在越南政壇上,也有著屬於自己的「四駕馬車」。
越南屬於社會主義共和國,按理說在政治體系上與我國有著許多相似之處。但仔細了解後人們會發現,越南和中國走的是兩條截然不同的道路。
越共中央總書記是越南的領導人,是越南人民軍實際上的最高統帥。由於掌握著越南的武裝力量,因此越共總書記在本國有著重要的話語權。現任越共中央總書記為阮富仲,而他也是現任越南主席。
越南主席為該國元首,對外代表著整個越南。因此在世界舞台上,經常能夠看到阮富仲的身影。這一職位對國會負責,需要向國會彙報自己的工作。
在阮富仲之前,沒有出現過越共中央總書記以及越南主席由一人擔任的情況。他的出現,意味著越南政壇的「四駕馬車」將變為「三駕馬車」。
越南政府總理負責中央政府工作,有著很大的權利。但這一職位受到國會的制約,像越南上一任總理阮晉勇,就在16年經國會投票決議免去他的職務。此後,阮春福作為唯一的候選人順利就職。從這一情況也能看出,越南政壇並不像表面上看起來這般平靜。
越南國會主席管理國會各項事宜,而國會又掌握著立憲權和立法權。雖然從表面上來看,這一職務無法直接參与越南的各項管理,但卻起到了重要的監督作用。越南現任國會主席為阮氏金銀,她也是越南第一位女性國會主席。自此,越南政壇呈現出三足鼎立之勢。
無為而治還是另有考量
「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在歷史上,越南與中國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早在漢朝時期,越南的中北部地區便屬於中國的一部分。直到五代十國時期,越南才脫離了中國的統治。
但此後的近千年年,越南一直以藩屬國的形式存在,無論是在生活習慣上還是在文化上都深受中國的影響。而越南如今「弱王」分權情況的出現,被不少學者認為是深受道家「無為而治」道德理念的影響。
可了解了越南實際的形式之後,才會明白這種看似「佛系」的治國理念,背後卻是越南各方面領導者深深的無奈。他們並非沒有想法,而是缺少付諸實踐的勇氣。
從越南的經濟發展情況來看,多年以來越南一直保持著穩中有升的良好態勢。究其原因在於,國家並沒有給予太多的扶持與管控,而是任由國家經濟自然發展。倘若越南能夠像中國這般開展有規劃、有力度的響應舉措,應該會獲得更好的結果。
但是對於越南的幾位「弱王」而言,以不變應萬變才是最好的方法。任何一個舉措的實施,勢必會影響到某些人的利益。民眾內心的小小不滿,卻會給自己帶來嚴重的禍患。
越南如今看似平靜的局勢,其實暗藏旋渦。幾位重要人物對於自己任期內的表現,都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此外,國家干預也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多年以來,越南的民眾已經習慣了政府不過多干預他們的選擇。這種「自由」的氛圍,讓越南人對政府的要求變得很低。政府不會替他們做出決策,他們也不會要求國家修建相應的公共設施,提供各方面的保障。
而一旦這種表面上的平靜被打破,越南百姓想要的顯然還有很多。這背後牽扯到的各方面利益,甚至會給自己引來殺身之禍。越南的「弱王」也不過是普通人,他們並沒有犧牲自己建設國家的壯志雄心,他們只想在保全自己的情況下平穩地度過任期。
越南決策權究竟在誰的手中?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雖然如今的越南政壇呈現出三足鼎立的態勢,但真正的話語權,其實並不掌握在他們的手中。
作為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越南的未來還是掌握在百姓的手裡。但為了更好地表達民意,需要有一個人將權利集中起來。但是對於現在的越南來說,卻在權利分散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分權現象的出現,並不是越南政壇有意而為之,而是無奈之舉。相比於中國,越南並沒有團結一心的土壤。因此他們的每一個決策,都不是民心所向,而是單方面的決定。長此以往,越南的政壇與百姓嚴重割裂。這不僅是「弱王」的悲哀,更是整個越南的悲哀。
首先,地域割裂註定越南成不了一個整體。從地圖上來看,越南國土呈「S」形。狹長的海岸線,讓南北的越南人彷彿生活在不同世界。而越南並沒有採取相應的措施讓各地的越南人增進聯繫,而是選擇各守一方。
在選擇領導人時,他們也遵循地域的原則選擇南方、北方、中部的代表。因此越南的領導人註定得不到全國人的認可。
此外,越共自誕生起就沒有得到大部分人的支持。就像越南政府總理阮春福就任一樣,越南百姓選擇他並非發自內心,而是別無選擇。當候選人只有一位的時候,同意還是反對似乎都變得沒有意義。
越共是越南唯一的黨派,它從來沒有得到過大部分越南人的支持,而是他們無奈的選擇。在這種情況下,又有誰會發自內心地擁護它。
最後,越南領導人缺乏固定的評判標準。在胡志明在任時期,越南的百姓對於他還是非常擁戴的。究其原因在於,他真的為國家為百姓作出了貢獻,他值得人們這麼做。可是如今的越南領導人,比拼的卻是權術和背景。在他們的身後是各方面勢力的推波助瀾,自然不會得到百姓的認可。
由於以上的種種因素,註定了越南沒有任何一位領導人可以代表整個國家進行決策。越南未來的發展方向,還是掌握在每一位越南百姓的手中。
但要想打破如今的混亂局面,越南需要作出的改變還有很多。唯有整個國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才能讓這個發展中國家擁有光明的未來。
越南未來發展方向
「花兒離開了泥土,死亡只不過是時間問題。」如今的越南看似前途光明,可實際上卻令人擔憂。縱觀中國、日本、韓國等亞洲國家的發展史,都能看出一個國家要想維持穩定的發展,少不了政府的助力。
沒有戰略性發展,整個國家如同無頭蒼蠅,雖然能夠追尋一定的光明,但遲早有碰壁的那一天。越南一直有成為發達國家的野心,可缺乏明確的戰略目標,這一切只能是空想。
因此越南政壇未來的發展趨勢,應該是從「弱王」分權逐步走向集權,打造出一個核心人物。唯有這樣,越南的領導人才會有動力、有能力、有膽量去行動。而如今的越南,三大領導人各自為政,背後又有著龐大的智囊團。對待同一件事情,看法上也是南轅北轍。
有不同的想法本是件好事,甚至這些決策也沒有對錯之分。可一旦意見得不到統一,事情就會被不斷擱置。長此以往,國家的發展情況可想而知。而無論是阮富仲兼任越南政壇兩大重要職位,還是前任政府總理親美派的阮晉勇被免職,都可以看出越南政壇正渴望著巨大的變革。
但實際上,越南的問題不在於權利掌握在幾個人的手中,而是在於他們並沒有共同的目標。「人心齊,泰山移」的道理,越南人顯然並沒有理解。越南政壇的核心人物,指的並不是一個人掌握一切的權利,而是他的想法可以代表民意,可以為百姓負責。
越南未來的發展情況究竟如何,此時看來還是一個未知數。倘若越南能夠出現一位有力度的領導者,從公共基礎設施開始做起,制定相應的發展規劃,完成國家初始資本的積累並對重要的行業進行有效的管控,那麼越南的未來將會是一片光明。對於越南的未來,整個世界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