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受原油及馬棕大幅走高影響,棕櫚油走出單邊修復行情。
據海關統計數據顯示,中國9月棕櫚油進口量為612607.17噸,環比增加102.4%,同比增加26.2%,進口量創本年度新高。
近期棕櫚油進口量為何飆升?又將給市場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呢?
國內棕櫚油進口量由前期持續萎靡轉變為攀升至歷史高位的主要原因在於:一方面,印尼多次降稅、免徵出口專項稅,主動讓利促銷,進口利潤顯露,貿易商採購積極性增加;另一方面,國內消費情緒恢復,豆棕價差的拉大,也增強了棕櫚油需求替代的吸引力。
今年上半年國內棕櫚油進口量持續偏低,供應吃緊緻使「低庫存、高基差」的格局始終與市場相伴,印尼主動限制出口,價格延續強勢。2021年3季度至2022年1季度,棕櫚油進口利潤持續倒掛,買船積極性不高,導致2022年年初至6月國內棕櫚油進口到港量持續低迷,食用棕櫚油月均進口一度在10萬噸以下。隨著5月中旬進口利潤窗口打開,印尼重啟出口,國際棕櫚油價格承壓下行,買船增加,7月起棕櫚油到港量開始回升。
目前國內外供應偏寬鬆,短期會限制上行的空間。MPOA數據顯示,馬棕10月前20日產量環比增7.45%,同時出口顯露疲態,10月前25日出口環比降幅超3%,綜合之下,預計10月庫存將繼續累至250萬噸以上。此外,印度於10月24日至26日正式關閉排燈節,預計採購興趣減弱。國內10、11月到港量延續正常水平,預估分別為45、50萬噸,庫存也繼續增至62.84萬噸的高位。棕櫚油期現基差出現回落。
不過產地故事多,也淡化了棕櫚油進口數據對盤面的影響。一方面,產地進入雨季,尤其印尼遭遇強降雨,加大了市場對棕櫚油產量下滑的擔憂。另一方面,經過數月的加快出口,GAPKI8月印尼棕櫚庫存降至400萬噸附近,不過庫存的轉移並不等於消失,相對應的印度和中國棕櫚油庫存大幅攀升。
展望後市,8月印尼棕櫚油出口超預期增長,庫存壓力明顯緩解。而11月產區棕油將開啟季節性減產,且勞工短缺也尚未根除,或支撐產區報價。考慮到大豆10月到港量仍相對偏低,且11月南美乾旱或帶來新的利多,後期存在一定炒作空間。同時,印尼免徵Levy即將到期,在庫存去化超預期以及暴雨引發減產擔憂的背景下,11月可能如期恢復Levy,從成本端提振價格。
盤面來看,棕櫚油上周一舉突破60日線和8000點大關,繼續沖高至8300上方,隨後回踩60日線再次向上,目前又來到8300附近承壓。棕櫚油短期內不具備繼續上漲的基礎,一方面,指標來看,持倉量高峰在不斷走低,上漲動能在衰減;另一方面,產地暴雨對於棕櫚油更多的是一時的影響棕櫚果收割,對棕櫚樹整體的產量影響不大,甚至有助於棕櫚樹的成長;最後,國內疫情大有遍地開花的趨勢,雖然管控都較為短期,但對出行影響較明顯,進而影響消費需求。
操作上,短期內棕櫚油仍將偏強震蕩,下方60日線附近依然有較強支撐,8000—8350區間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