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2020年「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的基礎上,上汽集團正式發布「十四五」國際經營戰略目標:海外年銷量力爭躍上150萬輛大關;歐洲等重點海外區域市場實現盈利;2025年歐洲市場銷量達到30萬輛,新能源車佔比70%至80%。海外業務打造新盈利點,孕育巨大增長空間
2020年,上汽集團實現海外銷量39萬輛,同比增長11.3%,在疫情之下克服重重困難實現逆勢增長,超過中國車企海外總銷量的三分之一,連續五年蟬聯全國第一。其中,MG品牌在海外「大賣」23萬輛,連續兩年奪得中國出口單一品牌冠軍,銷量是第二名的一倍。在歐洲發達國家,上汽自主品牌MG和MAXUS銷量超過4萬輛,創出中國車企最高歷史紀錄。
未來,預計中國汽車市場銷量規模在3000萬輛左右,而全球汽車市場銷量規模將達到1億輛左右,對於勇於進取的中國汽車品牌而言,更加波瀾壯闊的海外市場孕育著巨大增長空間。十四五期間,上汽要從國內業務為主,轉向深耕國內與拓展海外並重發展,預計海外年銷量將達到150萬輛,在上汽集團整體銷量中佔比15%左右,年均複合增長率有望超過30%。2025年,上汽歐洲銷量力爭突破30萬輛,其中新能源車佔到70-80%,實現入門級到中高級產品全覆蓋。不僅如此,十四五期間,上汽在歐洲等重點海外區域市場還將步入盈利期,滿滿收穫在望。
獨有「全產業鏈出海」構建堅實基礎
以往中國車企出海通常只做貿易不做經營,以「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縫隙打法」實現少量出口,這種「只賣不管」的短期行為已經被市場否定。作為中國唯一一家有系統、有規劃、成建制「走出去」的汽車企業,上汽構建了集研發、營銷、物流、零部件、製造、金融等為一體的面向全球市場的汽車產業鏈,為全世界消費者提供優秀的本地化產品和服務。「全產業鏈出海」成為上汽快速拓展海外業務的堅實基礎,也將為其它中國汽車品牌走向世界提供助力。

目前,公司產品和服務已進入全球70餘個國家和地區,即將形成東盟、中東、歐洲等多個「五萬輛級」海外市場。上汽在海外建立了倫敦、矽谷、特拉維夫3大研發創新中心,以及泰國、印尼、印度、巴基斯坦4個生產基地及KD工廠。旗下華域零部件在海外擁有95個生產研發基地;安吉海外全價值鏈汽車物流業務覆蓋近40個國家,開通東南亞、墨西哥、南美西、歐洲4條自營國際航線;海外多元金融公司提供汽車金融貸款及保險服務。
新能源、智能網聯兩大「殺手鐧」成為差異化競爭優勢
十三五期間,上汽在自主研發方面大手筆投入近600億元,形成新能源、智能網聯等創新技術優勢,並積極向海外溢出,打造差異化競爭力。在成熟市場,上汽以電動車為切入點。2020年自主品牌MG和MAXUS新能源車熱銷歐洲,銷量突破2.5萬輛,在英國、挪威、荷蘭等國細分市場上均位居前列,通過碳排放積分交易實現收益超過4000萬歐元。在新興市場,上汽側重於智能網聯技術落地,「i-Smart」智能網聯繫統已在超過30種的海外車型上使用,激活用戶超過10萬,深受印度、東盟等國家和地區消費者追捧,未來還將向發達國家市場推廣。
產品品質上,MG EZS成為Euro NCAP歷史上首款獲得五星安全評價的純電動小型SUV,MG HS榮膺歐洲和澳洲「雙五星」安全評級,在全球範圍內贏得良好聲譽。
在海外打造有個性、有溫度的品牌
打造「百年老店」,不僅需要完善的網路和過硬的產品,更需要品牌作為支撐。在不同國家不同城市,在千差萬別的風俗習慣中,貼心地發現用戶真實需求並提供相應服務,上汽的目標是做「有個性、有溫度」的品牌。比如疫情期間,推出特殊的「草坪交車」服務,實現一對一上門交車。比如智能化,絕不是千篇一律的「語音開天窗」,僅僅是在車內環境氛圍方面就有大量的差異化需求。義大利消費者喜歡在車內欣賞音樂,德國消費者偏愛安靜的駕駛環境,南美消費者更願意接受熱鬧喧囂。基於精準的用戶洞察、強大的核心技術和貼心的服務意識,「有個性、有溫度」品牌將更快地走進海外消費者的生活。

闊步海外的同時,還要融入海外,做公益、做慈善,積極植根當地社區,也是上汽建設品牌的重要一步。在印度,資助失學女童複課;在南美,支持社會體育事業發展;在歐洲,第一時間捐獻抗疫物資,提供抗疫車輛。上汽在海外同樣是優秀的社會公民。
「十三五」期間,海外業務已成為上汽重要的新增長極。「十四五」期間,上汽將堅持全力推進「電動化、智能網聯化、共享化、國際化」新四化創新,重點瞄準海外市場,用技術優勢賦能海外業務,以產業鏈協同推動跨國經營,加快提升海外盈利能力。至2025年,上汽將力爭邁上全球汽車企業前五新台階,成為具有產業全球競爭力和品牌國際影響力的萬億級汽車產業集團,打造世界一流汽車企業,憑藉更綠色、更便捷、更智能的出行服務和產品,為全球消費者開創更美好的汽車生活。
作者:王翔
圖片:張伊辰
編輯:徐晶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