賺了錢就跑的行為,在蘋果和富士康身上都體現得淋漓盡致,富士康依託於國內的上百萬員工,才做到如今的全球第一,郭台銘卻說是富士康給大陸人賞飯吃。
蘋果的營收也是五分之一都是來自於國內市場,如今卻忙不迭地向國外轉移生產線。
不過最近這兩個公司又「跑」了,不過這次是從國外「跑」回國內,這是怎麼回事呢?他們在國外又經歷了什麼變化呢?
蘋果貪心不足
事件的起因,還是因為蘋果在國內市場賺得太多了,這讓蘋果深深意識到,它對中國市場的依賴。不僅如此,我們都知道,蘋果手機的利潤在手機行業中都是極高的,但是即使如此,蘋果還在繼續壓縮成本。
比如之前對於耳機插孔和充電器的取消,說白了都是服務於利潤的一種營銷手段。
所以為了繼續提高成本,蘋果也想著從國內轉移出去。尤其是在全球貿易動蕩的情況下,庫克就開始有序地布局自己的轉移計划了。
當然,這種轉移只是蘋果生產線的轉移,這就涉及到了一系列的下游代工企業。
我們都知道,中國已經成為了蘋果最大的代工地,其中起主要作用的企業就是富士康,富士康的營收也有將近一半是依賴於蘋果訂單。
為了抱緊蘋果的大腿,富士康可以說是唯命是從。
所以當庫克提出想轉移生產線的願望時,富士康就立馬做出了回應,高調宣布要投資50億美元到印度建設工廠,這批工廠的規模還不小,預計會有10到12座。
富士康瘋狂撈金
從去年反映出來的數據來看,把工廠設在印度確實讓蘋果和富士康又大賺了一筆。在2020年的最後一季度,蘋果在印度的銷售情況十分出色,第一次超過了百萬台。
對於這一成績,庫克還公開表示,印度屬於新興市場,開發的潛力很大,所以後續蘋果會繼續加大對印度市場的投入。
但是庫克並沒有開心太久,隨著疫情的反反覆復,印度也深受其害,短時間內出現較為嚴重的感染情況,就連富士康工廠中的員工也受到了感染。於是印度方面決定對相關工廠進行停工處理,被停工的四家工廠里,有三家是富士康的。
要知道,之前蘋果和富士康發揮了「壯士」斷腕的精神,一番操作之下就把印度打造成了主要的生產基地。
在富士康奔赴印度建廠的兩三年里,印度的工廠就成為了繼鄭州、深圳工廠外的第三個主要工廠,這次的停工將造成的影響也可想而知。
富士康虧損加劇
事實上,富士康和蘋果在印度也不是沒經歷過大風大浪,在2020年,蘋果的另一個代工廠緯創就出現了員工打砸的事件,上萬台手機的損失讓蘋果嘗了嘗苦頭。
富士康到印度發展之後,也體會到了印度員工的工作習慣,因為不喜歡加班,富士康的加班制度對於他們來說形同虛設,時不時他們還會以罷工的方式來抗議。
正常的上班,印度員工的工作效率也沒有中國員工的效率高。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富士康都處於虧損的狀態,甚至虧損的數額達到了60億,和蘋果賺得盆滿缽滿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如今,剛看到收益成效的蘋果,又要面臨新的變故,根據統計數據來看,工廠的停工將直接影響蘋果的供貨,產量將減少50%以上,甚至還會面臨全部停工的嚴重後果。
面對這樣的「爛攤子」,蘋果和富士康紛紛「逃回」國內。之前郭台銘的話還餘音在耳,為了站隊蘋果,郭台銘曾表示,中國離開富士康和蘋果,製造業就會面臨嚴重的後果。如今來看,富士康也吃起了「回頭草」。
為了表達出自己回國的誠意,富士康在國內大肆招攬員工,還對員工施行獎勵制度,希望國內的產能可以彌補印度工廠的損失。
如今來看,並不是國內離不開蘋果和富士康,而是他們都離不開中國,究竟是誰給誰賞飯吃也是一目了然。
經此一事,富士康50億美元的投資也算石沉大海了,不知道疫情之後,富士康的印度工廠會何去何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