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拿筆右手拿槍:中央紅軍宣傳品達200多萬份

2022年10月31日13:30:06 熱門 1507

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

■洪大鵬 李美皆 危立平

左手拿筆右手拿槍:中央紅軍宣傳品達200多萬份 - 天天要聞

金色的號角,挺直的脊樑,勇往直前的精神閃亮在二萬五千里征程上,如同點燃暗夜的火光。

國畫《號角》 陳思瑜 於 淼作

82年前的農曆重陽夜,人類歷史上一次驚心動魄的軍事遠征從中國江西南部的於都河畔開始。

對於這以後的故事,無數人津津樂道。但或許很多人並不知道的是,這支被稱為中央紅軍的隊伍攜帶的各類宣傳品達200多萬份。3個月前,當紅七軍團以北上抗日先遣隊的名義出發時,也帶上了各種宣言、布告和傳單共100多萬份。而1年後,當紅二方面軍從湘鄂川黔根據地突圍時,同樣攜帶了160餘萬份宣傳品……

似乎從一開始就已經註定,這次無與倫比的史詩般的遠征,將是中國共產黨和它所領導的紅軍一場盛大的宣傳之旅。

鼓角爭鳴萬里行

紅軍從誕生之日起就擁有宣傳工作的「基因」。

1927年9月,毛澤東率工農革命軍在江西永新進行「三灣改編」時,為士兵委員會制訂的5條規定中,就包括「寫標語、貼標語、發傳單、演講宣傳」「於紀念日或每月舉行工農紀念會,形式有演說、新劇(即話劇)、京劇、雙簧、跳舞、魔術等」。

1935年2月27日,紅軍總政治部發布《關於各部隊立即動員遍寫標語的命令》,「遍寫」二字,足以反映出紅軍對於撰寫標語的重視。此後,標語成為紅軍長征途中最主要、最常見的宣傳手段。為了鼓舞官兵們多寫標語,很多部隊發起了寫標語的競賽。據老紅軍回憶,部隊每到一地,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印刷標語。紅軍的報紙曾做過這樣的報道:「『赤』直屬隊兩天內共寫對白軍士兵的標語600餘條;『化』團機關連到宿營地天黑了,還點著火把寫標語;『山西』(紅軍某部代號)兩天內共寫了14800條,其中幹部寫10000條……」

為了更好地完成這一任務,中央紅軍走上長征之路時甚至帶著沉重的印刷機器。但頻繁的戰鬥,加上連日的行軍,紅軍必須儘可能地放棄影響行軍速度的物品,以提高機動性和靈活性。此時紅軍的宣傳工作,必須因陋就簡,因地制宜。

長征路上,《紅星報》的工作人員用兩條扁擔挑著4個鐵皮箱子,隨著中央軍委晝夜行軍。他們挑的鐵箱里裝著辦報的全部設備:一台鐘靈牌油印機(為了輕裝,走到湖南時扔下,另外買了一個手滾油印機),幾盒油墨,幾筒蠟紙,幾塊鋼板,幾支鐵筆和一些毛邊紙。一到宿營地就支起鐵箱子做辦公桌,常常在國民黨飛機的轟炸下堅持寫稿編報。就在這樣的條件下,《紅星報》仍留下了很多精彩歷史瞬間,使英雄的事迹成為永恆的歷史記憶,定格在人民的心中。

精神火炬永不熄滅

在國民黨的話語體系里,長征是一場「流竄」,但事實絕非如此。

四川瀘定長征紀念館收藏的這樣一幅標語,常常引得人們駐足觀看,忍俊不禁:「你進攻,咱後退,你是咱的運輸隊,要想消滅咱紅軍,除非咱們打瞌睡。」這裡,我們絲毫看不到紅軍將士的慌亂與窘迫,反而處處能感受到紅軍官兵對敵人的蔑視、對勝利的自信和笑對困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1935年夏,中央紅軍成功地甩掉了敵人,在通往會理的行軍路上,先頭部隊沿途丟下了許多破草鞋。紅軍的宣傳幹部黃鎮據此創作了《一串破草鞋》。在劇的結尾,紅軍指戰員扮演的國民黨將領「薛岳」「吳奇偉」各提著一串破草鞋向蔣介石彙報:「報告委員長,紅軍詭計多端,我們啥都沒撈到,只撿了幾隻破草鞋!」這齣戲惟妙惟肖、詼諧幽默,成為紅軍長征中最受歡迎的「保留劇目」之一。

紅四方面軍在翻越黨嶺雪山時,幾乎到了彈盡糧絕的地步。為了鼓舞官兵的意志精神,紅軍宣傳隊員邊走邊打快板:「黨嶺山,高入雲,沒有路,沒有草,山高高不過紅軍的腳背,雪厚厚不過紅軍的雙腿。同志們,快加油,翻過雪山有溫泉。」紅軍戰士雖然又飢又餓,但一聽到這樣的快板就精神振作,互相照顧互相鼓勵翻過了雪山。

標語、漫畫、戲劇、快板……一旦與長徵結合,這些傳統的藝術形式,就成為嘹亮的戰鬥號角,成為鼓舞革命的醍醐。如果不是堅信自己正在從事著世界上最偉大、最光榮的事業,如果不是深刻地認識到坎坷的長路終會通向光明,紅軍將士怎麼會有這樣的勝利豪情,又怎會在艱苦卓絕的征程中創造出「海畔風吹凍泥裂,紅旗直上天山雪」的人間奇蹟!

暗夜裡的未來熱望

1935年1月7日,紅軍進佔遵義城。「遵義縣革命委員會」成立大會那天,毛澤東、朱德、博古等領導人親自登台宣傳紅軍的主張和政策,講的全是工農翻身當家做主、分田分地、抗日救國的革命道理。隨後的幾天時間內,整個遵義成了紅軍標語、口號的海洋,滿城都是「轟轟轟,我們是開路先鋒」的歌聲。

一位名叫楊和鈞的侗族青年,讀了紅軍標語後深受觸動,決定追趕已經出發的紅軍隊伍,不料消息走漏,途中被敵人殺害。鄉親們在他的遺物里發現這樣一首詩:「趕場天或是平常,寨上的農民或是行人來往,因為板壁上有紅民的指南,人人的目光都投向板壁上;他是紅軍留下的標語,召喚窮苦農民站起來,打倒土豪分田地,扛起槍把東洋鬼子趕下海洋。」

對紅軍宣傳如此深入的影響,作為對手的國民黨也不得不驚嘆。

1935年5月14日,《雲南國民日報》報道:「赤匪的宣傳不能說不努力吧。看,紅的標語,綠的紙張,貼滿了每個房屋的壁頭。」4天後,這張報紙又報道:共軍「所到達之處,不論牆頭石上,立即將反動標語用紅色書寫,並貼反動傳單、布告。」

為遏制紅軍宣傳帶來「人心歸附」的影響,雲南民政廳長向紅軍經過的地方做出指令:「頃聞凡匪經過之地方,標語甚多……應速令各縣責成鄉長派人隨處搜尋,發現有此種標語,即予撕去或剷除洗滌,勿稍留痕迹為要。」當紅軍在四川南部活動時,雲南軍閥劉湘曾下令川南各縣:凡「跡涉苛雜之一切貨物過道捐及各項雜捐,立即勒令概予停收」。劉湘的此項命令並不是為了減輕百姓的負擔,而是「不使匪人得所借口,用資宣傳」。

紅軍宣傳的威力哪裡來?說的是老百姓的心裡話,革命要實現的是老百姓對未來從未有過的熱望,因而喚醒了千千萬萬的民眾,產生了巨大的感召力。

長征的勝利不僅是軍事上的勝利,更是政治上的勝利。它深刻地印證了一句話,那便是:「共產黨是左手拿筆、右手拿槍,才戰勝敵人的。」

80年後的今天,長征路上的一條條標語、一聲聲歌唱,早已沒有了當初的殺伐之氣,而紅軍當年燃燒著革命激情的輿論宣傳,似乎仍在歷史的時空中迴響。

人民軍隊從「浴火重生」走向「紅旗漫卷」,走向「強軍夢」的實現,筆頭和槍炮必須一同衝鋒!

紅軍將領與長征標語

左手拿筆右手拿槍:中央紅軍宣傳品達200多萬份 - 天天要聞

充滿寫實魔力的畫筆,將斑駁牆體上那一句句鼓舞人心的豪言拉到我們眼前。80年前的那段征程,既遠又近;人民軍隊的靈魂,亘古不變。 國畫《紅軍是保護窮人利益的軍隊》 賈鳳才 梁 川 薛玉利作

黨和紅軍重視宣傳工作,不僅體現在指導思想和領導方針上,而且體現在領導人的親力親為。

1935年2月27日,紅軍總政治部專門發出命令:「各部隊立即動員自己部隊中凡能寫字的,用木炭,用毛筆,用大字,用小字,在屋壁上,在門板上,遍寫下列材料12條,做到每人每天至少寫一條。」

為此,很多紅軍將領帶頭響應號召,或出謀劃策,或指導書寫,或親自動手,留下了許多歷史佳話。

1935年2月16日,在川南古藺魚化鄉房東姜青的家裡,毛澤東看見板房壁上到處是紅軍宣傳員寫的標語,十分高興。當讀到一段27字的喊話詞時,毛澤東見語句明白、語氣平和、朗朗上口,宣傳了黨和紅軍的政策,連連稱讚:「寫得好!寫得好!」

「長征四老」中的董必武在行軍途中,腳不停,手也不停。遇到一塊好牆壁,他就會打開墨盒,提起毛筆,在上面書寫起標語來。

朱德在尋甸縣柯渡鄉回輝村,看到有的戰士把握民族政策不夠,親自到清真寺教堂與其教民首領及阿訇談話,並令紅五軍團宣傳人員在清真寺牆上寫下巨幅標語:「紅軍絕對保護回家(民)工農群眾利益。」

1936年4月25日至28日,紅二、紅六軍團18000餘人,利用7隻小船、數十隻木筏,從石鼓鎮木瓜寨至巨甸余化達之間的5個渡口,勝利渡過金沙江

看著這些即將踏上新征程的紅軍將士,賀龍幽默地感慨:「我們紅軍勝利渡過金沙江,擺脫了數萬敵軍的圍堵,有效地保存了革命力量,可以北上和紅四方面軍會師了。回想起在雲南這一路上,除了要感謝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也不應該忘了我們的老對手劉正富,他可是一直都陪著我們啊!現在還要趕來送我們,也夠辛苦了!現在我們要走了,不能當面道謝,給他留句話吧!」任弼時指著渡口邊上的一塊大石壁說:「就寫在這兒吧!這樣,他一來就看到了!傳令宣傳組的同志,寫下標語後,即刻開拔。」

當追敵劉正富旅趕到石鼓鎮時,渡口已經空無一人。面對留在江邊岩石上的兩條標語——「接宣威,送石鼓,多謝、多謝。」「來時接到宣威城,走時送到石鼓渡,費心、費心,請回、請回。」劉正富只能氣恨交加,無可奈何。

長征宣傳中的巾幗身影

《紅色娘子軍》中有一句歌詞:「戰士的責任重,婦女的冤讎深」,這反映了舊中國的婦女生存狀況,以及「解放」對於婦女的迫切性和特別意義。如今,我們看紅軍在長征中的文化宣傳,會發現這與女性也有特別的關係。

紅軍在長征途中廣泛進行的文化宣傳中,有很多是專門針對女性的。比如,紅軍宣傳隊要發動廣大農村婦女起來參加鬥爭,就編唱《婦女解放歌》,使她們受到教育,支援紅軍。進行「擴紅」宣傳時,紅軍宣傳隊就教唱《送郎當紅軍歌》,鼓勵女性支持丈夫去當兵。在遵義,宣傳隊還表演了《夫妻爭當紅軍》等街頭戲,宣揚夫妻爭相進步。

把女性作為表現對象,也是長徵文化宣傳的一大特點。主力紅軍突圍轉移前,《紅色中華》報就曾經報道過瑞金婦女為革命籌款22萬兩的光榮事迹。紅軍總政治部文化幹事、畫家黃鎮創作的《貴州苗家女》對於女性的悲憫憐惜,最能激勵革命隊伍里男兒的血性和英雄情懷。

女性不僅是紅軍宣傳的對象、表現的對象,也是擔負紅軍宣傳任務的主體。她們的演出更具魅力,不僅給老百姓帶來了歡樂,更有效地鼓舞了紅軍的士氣。

部隊行至貴州,紅軍與群眾舉辦篝火聯歡晚會,被譽為「戰地藝術家」的李伯釗不僅擔任主持,還表演了紅軍指戰員喜愛的江西山歌、福建民歌和蘇聯歌舞。曾經留學法國的江西省委組織部長蔡暢也演唱了法國的《馬賽曲》。

紅軍川滇黔地區游擊縱隊的政治宣傳隊長闞思穎、政治處副主任李桂紅兩位女幹部,也是抓緊一切時機,發揮能講、能寫、能演唱的才能,做了大量的群眾宣傳工作,給川滇黔地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被人們稱讚為「女紅軍宣傳員」「紅軍女英雄豪傑」。

「紅軍標語樹」的時代心曲

左手拿筆右手拿槍:中央紅軍宣傳品達200多萬份 - 天天要聞

1935年5月4日,紅一軍團紅一師進入元謀縣姜驛鄉一帶誘敵佯渡金沙江,以掩護主力部隊順利渡江,完成北上抗日的戰略轉移。期間,紅軍深入各個村莊宣傳革命精神,看到村民鄧家富家門口的3棵大樹十分粗壯,便在樹榦上分別寫下了「大團結,拯救中華民族」「當紅軍,剷除土豪劣紳」「大中紅軍」3條標語。這3棵樹從此被人們稱為「紅軍標語樹」。

紅軍撤離後,鄧家富冒著「通共」會被滿門抄斬的危險,用泥巴把紅軍標語悄悄地糊起來。為防止遭人破壞,老人家還以準備建房為由,找來石塊堆在樹榦四周。新中國成立後,紅軍標語才得以「重見天日」。

3棵「紅軍標語樹」雖然經過了百年變遷,但依然枝繁葉茂,就如同人民軍隊為人民的血脈傳承。

2008年8月31日,四川攀枝花發生6.1級地震,相鄰的元謀縣受災嚴重。是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官兵奮力救災,才使老百姓的生命和財產安全獲得保障。今年9月17日,強降雨引發的泥石流,在金沙江支流龍川江上形成堰塞湖,元謀縣8000餘名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受到威脅,又是子弟兵冒雨救災,親民、愛民、為民的時代新故事一個接著一個。

(《解放軍報》2016年10月21日13版)

左手拿筆右手拿槍:中央紅軍宣傳品達200多萬份 - 天天要聞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