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鍬一鏟,泥土被鏟落回樹苗的根部,扶住樹苗的人鬆開手,一棵新栽種的樹挺拔而立。3月12日,高新區「堅持綠色發展,建設生態高新」2019年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在後環公園開展,一共栽植秋楓、黃花風鈴木、宮粉紫荊335棵。

去年,高新區在造林綠化,打造「生態高新」方面著力推進工作,在嚴守鳳凰山森林公園、淇澳原始生態紅樹林等生態保護紅線的同時,建成了唐家共樂大花園、下柵社區公園等一批公園,並在一年內,四次更換高速路隔離帶等7個路段6個節點的時花約2.57萬平方米、鋪設草皮約3.3萬平方米。

此外,高新區還改造了防風林帶等17處10萬多平方米綠化,建成前島環路等林蔭道4.6公里、修復淇澳大澳等5項綠道13.08公里,並在香山(淇澳)古驛道(唐家灣段)等地陸續新設8處健康步道,共26.5公里。

積極推進生態保護工作優化了高新區的生態環境。近期,淇澳紅樹林保護區工作人員在淇澳島的東涌、大澳一帶持續觀測到大批鷗類、鷸類、鴨類等過冬候鳥以及鷺鳥在紅樹林外緣棲息覓食,場面極為壯觀。

淇澳島紅樹林保護區既是留鳥的重要棲息和繁殖地,也是候鳥遷徙的重要中轉站或越冬地。經珠海市觀鳥協會五年來的觀察統計,共記錄到182種野鳥,隸屬於17目50科,其中包括黑臉琵鷺、褐翅鴉鵑、鶚、黑耳鳶等19種被列入國家二級保護的鳥類。大量鳥類的棲息,是珠海淇澳-擔桿島省級自然保護區優良生態環境的最好見證。

綠色發展、生態優先仍是接下來高新區工作的重點。未來,高新區計劃全力推進後環公園帶、紅花山森林公園、前環海岸線景觀帶建設,建成43萬平方米高品質市民文體公園、景觀帶等工作,打造更具知名度的「高新綠」「高新藍」生態名片。
【采寫】鄭慧梓
【作者】 鄭慧梓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