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歐元和英鎊等全球主要貨幣,在對標美元方面繼續保持頹勢,均出現了下跌。至於俄羅斯貨幣盧布,則因受西方全面打壓的緣故,幣值開始急速縮水,漸有退出市場的趨勢。從這一點來說,拜登在經濟領域的目的初步達成,這也再度證明,美國正是俄烏衝突的背後推手。
目前看來,不論歐盟願意與否,其在西方統一價值觀的驅使下,不得不與俄羅斯做了局部切割,而美國的石油和燃氣出口則迎來了擴張機遇期。眾所周知,歐洲高度依賴燃氣進口,消費量的四成依賴於俄羅斯。而俄烏戰事的爆發,使得大量俄羅斯燃氣無法過境烏克蘭,乃至導致了歐洲燃氣的斷供,對此歐洲多國充滿怨言卻也無可奈何。另外,西方將俄羅斯踢出了SWIFT支付體系,使得雙邊貿易出現了巨大的障礙。
這一切都在美國的掌控下,要知道美國2016年~2020年的燃氣出口總量達到了9146億立方米的超高規模,而供應歐洲的數量僅有256億立方米,遠遠低於美政府的預期。如此一來,借俄烏戰事扭轉能源供應格局,增強歐洲對美國的依賴,並伺機斬斷歐洲與俄羅斯的經貿聯繫,可謂一箭雙鵰。
同時,製造俄烏衝突也為美國的軍工複合體帶來了可觀的利潤。最顯著例子莫過於北約對烏克蘭的集體援助,類似「標槍」反坦克導彈和「毒刺」攜帶型防空導彈等致命性武器,開始成規模地出現在烏克蘭戰場上。一枚「毒刺」的售價達到了20萬美元,其是北約軍隊的制式武器之一,由美國軍火商獨家供應。
換言之,戰事越焦灼,美國軍火販子就越有錢賺。而歐洲諸國受限於相關協議的約束,也只能幹瞪眼。美國依靠戰爭「悶聲發大財」已經成為了公開的秘密,可其從未想過給俄羅斯和烏克蘭帶來的傷害。外部軍火的流入,必將使得戰事規模逐步擴大,淪為戰場的烏克蘭正經歷人間地獄,而美國政客和軍火商卻在數錢……
美國以一己之力,攪得歐洲烏煙瘴氣,甚至攪得世界天翻地覆,我們不禁要問:這種帶血的饅頭,美政府真的可以安心吞咽嗎?正所謂冤有頭債有主,如果國際正義可以得到彰顯,美國政客必定會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他們才是在幕後製造和推動戰爭的黑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