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友驊
朋友來函對陳時中可能勝選,對我的說法提出質疑。朋友認為以民進黨在台北市基本盤,加上民進黨舉黨救一人,而黃珊珊側翼進攻挖蔣萬安票源,導致蔣萬安選到最後會被民進黨幹掉,重蹈丁守中覆轍,所以不管蔣萬安如何努力打選戰,陳時中可能以區區數千多票擊敗蔣萬安。
對此看法雖有幾分道理,但就台北市長選情而言,朋友忽略柯文哲與丁守中對陣是兩強玩一弱姚文智。由於民進黨姚文智從參選以來,民調始終未見起色,最終被棄,得票率僅有16%,故而姚的選票流向柯文哲,使柯勝出。
從柯丁姚「三腳督」,看這次蔣萬安、黃珊珊、陳時中三角變局,不難發現這三位選戰趨勢為一強對兩弱,兼以陳黃票源相互連動,加起來雖勝過蔣萬安,但發生棄保效應的前提是民進黨與民眾黨必須合作。可是從陳時中猛轟柯文哲,民進黨猛打高虹安看來,兩黨已搞到誓不兩立的地步,談合作對付蔣萬安毫無可能。於此棄小保大如何實施頓時成問題。
回顧1994年陳水扁、趙少康、黃大洲三角變局,陳水扁之所以勝出,關鍵在於趙黃二人得票平均,無法棄保讓陳水扁漁翁得利。當年狀況與蔣陳黃面對選舉頗為類似,由此得知陳時中、黃珊珊既然沒有合作空間,只能兄弟登山各自努力,得利者就是蔣萬安。
看台北市長選舉,有則要素容易為人忽略,就是基本盤問題怎麼解釋。蔣萬安民調反映出,已突破國民黨基本盤向中間選票邁進。陳時中基本盤,無法反應綠營優勢。黃珊珊基本盤,超過民眾黨本身預期。這就是民進黨為何猛攻柯文哲的原因。搞懂台北市長選戰變局,即知棄保原理在於兩強玩一弱,而非兩弱抗一強。
版權聲明:本文系作者原創文章,圖片資料來源於網路,本文文字內容未經授權嚴禁非法轉載,如需轉載或引用必須徵得作者同意並註明來源。